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北京人艺60岁贺寿大戏《甲子园》进入联排阶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29 13:42:10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甲子园》正在排练。图中左二至左五为郑榕、徐秀林、蓝天野、吕中

《甲子园》正在排练。图中左二至左五为郑榕、徐秀林、蓝天野、吕中

“这里是不是应该叫红果儿、糖墩儿?”8月28日,距离《甲子园》剧组十点半的排练还有二十分钟,剧组的主演兼艺术总监、85岁的蓝天野站在排练厅外正和演职人员考证“冰糖葫芦”。原来《甲子园》中有一句关于“冰糖葫芦”的吆喝,引起了蓝老的关注。效果设计郑晨查阅资料后发现了宋代时的确有“冰糖葫芦正当时”的诗句,应该没错,这才让蓝天野放了心。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六十周年院庆大戏《甲子园》中汇聚了90岁朱琳、88岁郑榕、85岁蓝天野、82岁朱旭这几位“舞台国宝”,院长张和平称为破了“吉尼斯纪录”。昨天上午,经过了近两个月紧张排练后的《甲子园》首次邀请媒体探班。在展示的两个片段中,几位耄耋老人一一登场。

用人生经验在排戏

88岁的郑榕是几位老人中身体状况最不好的,平时都是坐着轮椅出席活动。巧的是,他这次扮演的正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红军。别看他行动不便,活动范围被局限,可他硬是让这个角色在轮椅上创造出了更大的空间。

展示片段中,当几位老人准备搬离“甲子园”时,郑榕突然提高嗓门大吼:“不能搬,就差最后一颗子弹了。”说着比划出打枪手势,将“敌人”击毙后把手放在肩上,仿佛肩上扛着枪。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却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老红军的形象。郑榕说,这个动作可不是他凭空编出来的,而是他在体验生活中,与95岁老红军王定烈长谈的结果。“他每次打完敌人就喜欢把枪扛在肩上,这个动作给了我灵感。”

在郑榕看来,肢体语言的借鉴只是表层,走心动情、对真实人物情感的体验才是人艺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深层根基。“台词不是背书加情绪,是打心底里发出来的,得有根据。”坐在轮椅上的郑榕双手用力挥动着,虽行动不便但声音掷地有声。“当王定烈回忆起为保护自己壮烈牺牲的警卫员时,95岁老人眼角泛起泪花。我要的就是这动情的一瞬间。”

走心动情创作的不只是郑榕,90岁的朱琳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在台词中。因为身体原因,朱琳没有出现在昨天的联排现场,但上周三她为戏中角色加的一句台词却让导演之一的唐烨忍不住叫好。剧中,朱琳饰演的老人即将搬离老人院时,她冲着远方呼唤: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老伴儿唉,我穿上小牛皮鞋来陪你。“火葬场排队”就是朱琳老伴刁光覃去世前对她说的话,情念所至竟脱口而出,没料到获得了编剧何冀平的欣然认可。

不分辈分聊戏、抠戏

场上,60后的王姬和70后雷佳饰演的情侣正在互相打趣;排练室北侧墙壁下,80后演员金汉张着嘴,眉宇间随着人物表演在起伏,满脸陶醉与享受;20后蓝天野则拄着拐杖站在台下,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些年轻人的表演,根本没发现他身后就有一把椅子。

上有90岁的朱琳,下有22岁的蓝盈莹,《甲子园》剧组五世同堂,剧院也想借此机会实现人艺传统的传承。今年夏天才刚进剧院的蓝盈莹,几乎每天都能在排练厅里感受到这种能量的流动,感受到戏剧舞台上互帮互助的“一棵菜”精神。“没想到蓝老师那样的老先生,也会很和蔼地和我们讨论表演细节,我有什么地方表情不到位,哪个地方重音不对,他都会指出来。”不分辈分聊戏、抠戏,原来只是蓝盈莹心中对人艺的美好憧憬,如今梦想成真,让她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幸运儿。

尽管经历了七十多年人生的风风雨雨,阅历丰富的吕中依然认为,对角色的把握与塑造仍需要历经反复思量。在这个过程中,长他十几岁的蓝老、朱老、郑老都是样板。72岁的吕中起初为如何表现戏中八十多岁老人的肢体、神态而犯难,“忽然,我发现蓝老不就是八十多岁的人吗?他依然这样精神矍铄,我又为什么被一提老人必然老态龙钟的固定表演模式所束缚呢?”

为戏失眠为戏“神经”

从7月5日正式建组到9月14日登上首都剧场舞台与观众见面,这部人艺年度大戏的排练时间不过两个月零几天。唐烨介绍,由于7月份人艺赴上海展演,大量演职人员不在家,真正全员对戏其实只有一个月时间。尽管如此,时长两个半小时的《甲子园》目前已经成型,进入联排阶段。“剩下的就只是在节奏上的小调整。”唐烨说。

要将谈剧本、表演磨合、舞台布景等繁复工作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演出压力之大可以想见。“我吃了这辈子最长时间的安眠药。”阔别人艺25年重返舞台的王姬,现在满脑子都是戏,每天四点半就会醒,从不用安眠药的她已经吃了整整一个星期。“不吃睡不着,老觉得这个动作是不是有更好的表现方法,那句台词是不是可以用这种语调说。”如今她甚至在车上都会忽然冒出一两句台词,自嘲已“神经了”。尽管如此,王姬依然坚持一周七天全勤排练,“答应了就得扛下来”。

和王姬相比,朱旭的排练方法却别有机巧。他在戏中扮演一位精通周易的“半仙儿”,从建组起就为这个角色蓄起的山羊胡,历经两个月的时间已经颇为成形。尽管只是排练,朱旭却穿着戏中全套行头,“这么多年习惯了,排戏就穿戏服嘛。”这戏服夹层里还“暗藏玄机”,装有许多张小卡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台词。“怕忘词,有空就看看,吃饭也看。”82岁的朱老时不时捋一下自己的山羊胡。

蓝天野戏份重,台词量大,为了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85岁的他推掉了除《甲子园》外的所有事情,全身心投入。虽然面对来访媒体侃侃而谈,蓝老却透露,为了保持体力,自己原本不打算接受采访。“我老了,体力、精力、记忆力都不够,但是一想你们是为这部戏而来,我就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中午十二点半,接受了近一个半小时采访的蓝天野拄着拐杖走出排练厅。“有个地方你还是要帮我核实一下”,前脚刚迈出,老人就招呼起门外的演职人员,浑厚的声音中,背影巍然如初。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