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艺建院60年最后一期报道中,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2009年上演的新剧目《窝头会馆》。这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剧目是北京人艺近年来票房最高的话剧作品。在导演林兆华,编剧刘恒,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徐帆与宋丹丹五大台柱子一起主演的黄金阵容背后,是明星大腕儿们紧张的排练过程,是北京人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剧院管理思路。
人杰戏灵
刘恒话剧处女作
2009年,人艺推出了话剧《窝头会馆》。该剧是著名作家刘恒的话剧处女作,而人艺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徐帆与宋丹丹五大台柱子齐登台,是近年来所罕见的,导演林兆华更是在观众中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窝头会馆》,是北京人艺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剧目,生动感人,有巨大的情感感染力,随着票房的节节攀高,该剧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近年来最成功的主旋律剧目。
艺海钩沉
“献礼剧”是传统
“献礼剧”是人艺的一大传统,老舍先生就曾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创作过《龙须沟》,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他又创作了《茶馆》,这两部都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人艺的“献礼剧”从不脸谱化、概念化,老舍先生笔下小人物的悲惨生活与他们对新中国的期盼便流露得自然生动。
2007年,刘恒收到了人艺的邀约,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献礼剧”。当时,刘恒从未创作过话剧作品。《窝头会馆》,这前后两个词之间充斥着矛盾,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南城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几百个曾经喧闹的会馆衰败成住满了各色人的大杂院儿。刘恒在剧中写了五个主要人物。这五个人物是在人艺院长张和平建议下为五大台柱子演员量身打造的。明星话剧一直饱受争议,但张和平却能正视明星效应对话剧艺术普及的巨大推动力。
五大台柱都颠覆
说是量身打造,其实每个主演接到的角色都挺有颠覆性。何冰这个《茶馆》里的刘麻子、《北街南院》里贫嘴乐观的北京小伙儿,摇身变成了老实巴交、天天为生病儿子揪心的房东苑国钟;而演过李白、大将军寇流兰的濮存昕则出演前清举人古月宗,为此濮存昕戴上了假发和牙套,变成了一个头发稀疏、大龅牙的猥琐老头;而观众缘极佳的杨立新演起了从里到外透着流氓气的保长肖启山;戳在舞台上都是中心人物的宋丹丹与徐帆在剧中碰到了一起,一个做过妓女的基督徒和一个信佛的前清格格,见天儿斗嘴吵架。
传奇辉煌
创下了票房奇迹
《窝头会馆》创下了北京人艺历史上的票房奇迹:上演之前该剧票房突破了400万元,首演一个月该剧票房突破了800万元,首轮36场演出票房突破1000万元。两年多以来,该剧上演了90场,票房突破了2600多万元。
承前启后
何冰:我们就要争这口气
何冰,在《窝头会馆》中扮演大杂院儿的房东,这个善良、深沉、极富悲剧性的人物与他先前扮演的角色大相径庭。听何冰谈《窝头会馆》的排练过程,全然没有舞台上的传奇派头。五个大腕儿上台前也是紧张万分,排练时也常常为表演细节吵起来。他们就是一群最普通的演员,铆着劲要给剧院争口气。
看完剧本就已感动
信:当年第一次拿到《窝头会馆》剧本时,第一印象是什么?
何冰(以下简称何):特别兴奋。能鼓舞演员上台的,大概是演出的结果——掌声和笑声以及观众的褒奖。在初次看完《窝头会馆》的剧本后,我很感动,我也看到了观众的褒奖,那时就仿佛听到了观众的掌声。
信:相比于你先前与林兆华合作的《赵氏孤儿》、《鸟人》等剧作,《窝头会馆》这个剧的剧本显得中规中矩,林兆华也说,比起剧本的文学表达,他更看重你们这几个演员的表现。
何:林兆华今天能有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坦率和诚实是分不开的。我们这些演员很多都是他带出来的。我们心里都有股子劲头,既然大家伙儿攒了这个戏,就甭废话了,我们就要争这口气,要用这个黄金阵容来争得这份集体荣誉感。
上台前心中也怯懦
信:五个大腕儿凑到一起,碰到什么困难吗?
何:技术对我们来说真构不成困难,难就难在你如何克服内心的怯懦。
信:怯懦从何而来?
何:每一次上台前我们心中都会有怯懦,我相信每个演员都是如此。如果大幕拉开、灯光亮起时,你连怯懦、连大战前的紧张都没有,那你的表演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因此我们在排练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如何能把自己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技术都能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信:你在排练时因为什么感到了怯懦?
何:我不太愿意面对痛苦。我所演的房东在剧终前的那段儿独白、他跟儿子等人的诀别都让我特别难受。那么好的季节里,你来排这么一段儿戏,那是真难受啊。林兆华导演太懂演员了,他知道你能做到什么,知道你为什么扭扭捏捏,知道某些段落你为什么不敢碰,他也知道你到舞台上最终会呈现出什么,谁愿意天天去碰那么难受的东西呢?
排练时互相不客气
信:你们五个台柱子,在排练中的磨合时间是不是会比较短、比较顺畅,发生过什么矛盾吗?
何:观众觉得我们几个人的磨合时间短,那肯定是大家过高地看待了我们,夸张地看待了我们的个人能力。比如这巴萨到北京来了,那他们也得认真地踢球啊。《窝头会馆》排练时,演员到得特齐,大家在排练中很坦诚。一开始你心里没底儿的时候还有点儿扭扭捏捏的,但真进入状态了,你就没法儿跟别人客气了。从开完新闻发布会到上台,我们只有42天的排练时间,而剧本有8万多字,比一般的剧本多出了3万字。在排练场里,我、濮存昕、杨立新经常高声大气地说话,互相批评甚至互相指责,轮到别人说自己的时候,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在那时候你压根儿就没有跟别人客气的心思。
信:人艺的演员上台都是气定神闲的,台下你们的排练更像是“千锤百炼”。
何:这就是我们剧院,我们始终要保持这种旺盛的创造力。我们私下聊天儿时候经常会自己算账,比如从建院以来,哪年我们剧院的票房特别红火,到了哪年要没有哪个戏我们就寒碜了……说句不好听的,人艺这个金字招牌不会自己闪闪发光,你要每天都给它镀金才行。所以我们要勤奋、要卖力气、要努力。
《窝头会馆》演员表(部分)
苑国钟——何冰
古月宗——濮存昕
肖启山——杨立新
田翠兰——宋丹丹
金穆蓉——徐帆
记者后记
人艺最真实写照
北京人艺建院60年的喜庆日子里,传奇、辉煌这些词语与人艺的艺术家紧紧相伴。然而,当你走进这座剧院的后台,当你和那些大腕儿演员详谈时,才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而平淡。
大腕儿演员进剧院停车也得服从保安指挥,人艺大院儿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各个剧组的排练时间,排练厅里摆满了演员各自的茶杯。在这些平凡背后,冯远征会为演对手戏的演员一次情感不到位而发脾气;杨立新在结束排练后会愤愤不平地谈起年轻演员在学校学到的、被“篡改”了的绕口令;王斑因为今年要主演四部大戏而默默跟自己较劲;大导演林兆华则经常坐在狭小的办公室里苦苦思索……
在排练中,他们有探讨、有争吵;在下班后,他们有不满有忧虑;在自己独处时,他们有纠结有颓唐。这样表演是否到位,那个人物是否能演出新意,年轻演员怎么还有那么多的欠缺、更好的剧本怎么还不出现?为此,他们常是生活上班不分家,为找人物感觉穿着戏装回家吃饭的事儿屡见不鲜,聊剧院未来聊到激情四溢也很是常见。
比起其他的上班族,这群在剧院上班的同志有着更多的焦虑和危机感;只有在掌声响起时,他们才能得到片刻的满足与喜悦。那些华丽的字眼儿会给人造成“轻而易举”与“坐享其成”的错觉,而我们在这次采访中瞥见的一些场景,或许才是“北京人艺”的最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