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人艺开山大作《龙须沟》重排 杨立新演“疯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06 15:25:16 | 文章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杨立新版程疯子,成为人艺新经典艺术形象。

杨立新版程疯子,成为人艺新经典艺术形象。 信报记者苏冠名/摄

老版《龙须沟》

老版《龙须沟》

开篇语

北京人艺是金字招牌。国内没有哪个团出了这么多好戏好演员——戏好到不乏经典,艺好到位列大师。更有戏剧巨擘,其作品思行,堪称典范。

不只是在北京生活的北京人以看过北京人艺的戏为荣,遍及海内外之拥趸,经年不变之口碑,是从《龙须沟》、《雷雨》、《茶馆》,到今天的《窝头会馆》,一部部戏,一代代人,攒下来,传下来的。人艺话题恒久,令人如数家珍。

今年是北京人艺成立60周年。60大寿,躬逢其盛,信报和腾讯联手推出纪念专版专栏,表达敬爱和祝福。名编名记所策划所采写所刊载之内容,从人杰戏灵、艺海钩沉、传奇辉煌、承前启后四个角度,挖掘珍贵历史,记录经典风采,探索人艺传承,寄望后生可待。

8期连载,独家采写,情深意重,墨香绵长。

《龙须沟》是人艺的开山之作,它完全体现了人艺的精神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成就了60年的人艺。重排的《龙须沟》依然很受欢迎,杨立新演的程疯子,也成为人艺新经典。

人杰戏灵

56年后经典重现

“先有《龙须沟》,后有北京人艺。”说起人艺,人艺的演员常常提起这句话。老舍创作的《龙须沟》,在人艺诸多经典中,演出量算是最少的,但它却是观众基础最深、知名度最高、对人艺发展贡献最大的剧目之一。话剧《龙须沟》的年纪比北京人艺还大,早在1951年,综合了话剧、音乐与歌舞演出的“老人艺”就已把它搬上了舞台,引起巨大反响。1952年,由于是之、于蓝主演的电影《龙须沟》轰动异常。

1952年,专业表演话剧的“新人艺”正式成立。1953年,剧院决定将该剧再度搬上舞台。但之后,《龙须沟》因为其过强的时代色彩,在长达56年的时间里都未曾再与观众见面。

直到2009年,在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人艺终于重排了《龙须沟》。新版《龙须沟》由老艺术家顾威执导,杨立新出演程疯子。令人意外的是,《龙须沟》的重排很受欢迎,它与观众之间仿佛不存在时代的隔阂与代沟。杨立新演的程疯子,也为人艺戏剧史新添一个经典形象。

今年1月份,新版《龙须沟》拉开了人艺庆六十周年系列展演的序幕。

艺海钩沉

老舍带腿疾创作

一部戏尘封了56年之久,缘何还能如此深入人心?这不能不归功于老舍先生。

1949年,老舍从美国归来,当时“老人艺”的李伯钊受市政府委托,请老舍写关于龙须沟的戏。

老舍仔细阅读了修建龙须沟的文件,并带着腿疾到工地去。可是,在长达半个月中,却没有一点思路。他回忆说:“在这苦闷的半个月中,时时有一座小杂院呈现在我眼前……我抓住了这个小杂院,就叫它做我的舞台吧!”后来《龙须沟》中的程疯子、丁四嫂等人物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小杂院里。

剧本快写完了,谁导演呢?老人艺力邀在北师大教书的焦菊隐。焦菊隐是留学法国的博士,收到邀请,毅然辞职,来人艺排戏。《龙须沟》是焦菊隐在人艺排的第一部作品,这部戏让他正式走上了导演的艺术生涯。

从《龙须沟》开始,人艺就建立了深入人物体验生活的传统。曾在老版中出演丁四嫂的老艺术家叶子回忆说:“有一次去龙须沟,正值大雨过后,家家户户用脸盆往外淘脏水。尽管条件恶劣,但百姓很乐观。去龙须沟多了,和他们都熟了,我就留意去找那些以做针线活为生的,或者蹬三轮车的家属,和他们交朋友,拉家常,观察他们的举手投足。”

正是这样艰苦而深刻的体验生活,老版《龙须沟》赢得了无数赞誉。

传奇辉煌

获周总理盛赞

《龙须沟》是北京人艺的奠基之作,在其后的六十年中,人艺始终遵循着《龙须沟》开启的现实主义戏剧道路不断前进。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赞扬《龙须沟》剧本,并邀请剧组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这个戏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北京看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因为《龙须沟》的巨大影响力,老舍先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他是从1949年至今唯一获得这个称号的艺术家。老舍笔下的程疯子,则是于是之一生中里程碑式的角色。而焦菊隐导演,由该剧开始了话剧民族化的探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龙须沟》的艺术影响力从未散去,程疯子、丁四嫂这些形象扎根在几代观众心间,令人难忘。

承前启后

杨立新演“疯子”成疯子

时间演进到了2009年,当时人艺已经重排了包括《茶馆》《雷雨》等诸多经典剧目。这一年,杨立新接到了人艺老艺术家顾威打来的电话。顾威说,这几年我们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排演了不少剧目,现在剧院准备重排《龙须沟》。杨立新说,好啊,这要大力支持。不想顾威导演接着说:“就你来演程疯子。”一句话把杨立新吓了一跳。

担忧 “要接过来演太难了”

杨立新是出了名的实力派演员,他在人艺舞台上演过很多经典角色,并且很多都是老艺术家们塑造出的经典舞台形象,比如《茶馆》里的秦二爷和《雷雨》中的周朴园。但《龙须沟》里的程疯子,杨立新一开始还真不敢碰。

“于是之老师的程疯子演得太好了,要接过来演太难了。”可是顾威导演坚持说:“程疯子原来唱数来宝,现在改成了唱单弦,除了你别人没法唱啊。”杨立新就这样带着几分担忧接下了这个戏。

1952年,于是之在电影《龙须沟》中扮演程疯子时,因为出色的曲艺表演,而受到了曲艺界的一致推崇,很多曲艺艺术家看过《龙须沟》后都和他成了好朋友。但这对杨立新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压力,他自己本就有深厚的曲艺功底,加上集中练习,他的单弦唱得那是字正腔圆,声声入耳。杨立新担心的是程疯子不唱单弦时的表演,是如何能找出50多年前的感觉来。

实证他竟然找到了龙须沟路

杨立新是个特有实证精神的演员,接了程疯子这个角色,他也疯魔了,为了体验生活、寻找历史感的过程,他像是考古学家在探寻文物。杨立新从小在南城长大,“我四五岁时,常跟着大孩子就沿着天桥北路往天坛那边儿去,就常捋着龙须沟的后房檐儿走。”

尽管对龙须沟印象挺深,杨立新还是跑到了现在的金鱼池小区一带转悠找感觉。这一转悠,竟然让他找着了龙须沟路。因为那一带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老北京人都以为龙须沟路不存在了,但杨立新却把它走了出来。杨立新问龙须沟路27号开小卖部的大爷:“大爷,咱们这儿什么时候动(搬迁)啊?”大爷立马回问道:“你姓杨吧?”

在杨立新2009年发的博客上,有一篇名叫《“龙须沟”并不遥远》,打元朝开始讲起,详解了北京南城、前门大街、龙须沟地区的发展历史。杨立新不仅列出了龙须沟周边一带老胡同的名称,还系统回顾了从龙须沟变成金鱼池小区的全过程。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文章的作者是位地理学家呢。

磨戏挂起老地图给新人上课

不但如此,杨立新还发现,新版《龙须沟》剧组中青年演员特别多,但北京人比较少。杨立新从家里拿来1949年出版的北平大地图,挂在排练厅里给年轻演员讲北京城的历史。生动的历史课让年轻演员茅塞顿开,找到表演中的历史与生活根基。

除了深入生活,杨立新还有一套缜密的剧本分析方法。“其实戏剧人物的身世背景、所作所为的缘由都在剧本中呢。比如程疯子,他因何发疯?他在剧本儿里自己说过,想当初,咱不就是凭本事吃饭嘛,可是不行啊,实在没辙了去天桥撂地,一个没伺候周到就给打个半死。你从中就能知道,他是挨打之后发疯了,是被活活逼疯的。程疯子是个曲艺艺人,从中可以分析出,他是个有一肚子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艺唱段儿的人,而传统的戏剧戏曲,都是教人正义的,教人礼仪道德的,没有教人男盗女娼的,因此程疯子他没能力去跟那些坏人抗争。”

杨立新说,自从接了这个角色,就没敢再去看于是之先生演的电影,生怕表演中带上了模仿的痕迹。他是实实在在靠着扎实的体验生活和尽心尽力的剧本分析,在舞台上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新版程疯子形象。

这是又一个龙须沟,又一个北京人艺了。

老版《龙须沟》

程疯子——于是之

丁四嫂——叶子

赵老头——郑榕

新版《龙须沟》

程疯子——杨立新

丁四嫂——杨桂香

赵老头——张万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