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在西厢》:异想结构得认可 剩女心事赢共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19 11:36:17 | 文章来源: 新浪娱乐

由林奕华导演,刘若英、王耀庆主演的话剧《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自8月5日全国巡演以来,已走过了南京、北京两座城市,并即将前往杭州、长沙和上海。不少看过该剧的观众将自己的感触发表在微博上,并对林奕华设置的几层梦境的“异想”结构和刘若英演绎出的“剩女”心态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异想”结构得认可

《在西厢》沿用了元杂剧《西厢记》中的人物关系,却多了现实与古代几层梦境。对于林奕华导演设置的这种戏剧结构,微博有评论其杂而不乱,“三个多小时沉浸在在西厢,现代生活的层层面面全部呈现在眼前,却丝毫没有觉的杂乱。巧妙的渗透,剥离,每句话如果你想都可以切入肌骨。”

还有微博认为《在西厢》展现了林奕华作为香港人所特有的智慧和表达方式,“像是崇尚古典文化、又像是西方黑色幽默的粉丝、还参着点冷不丁的现代化速食段子,结果端上来的还能做到不仅仅是盆杂烩,到处透着对事、对人和对世的思考”。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也在微博上直言该剧好看,“对炫目的世态、纠结的情感体味很细挖掘很深,演员能力尤其是魔幻部分形体与表演融合的能力超强,现实部分的表演又十分充实细腻,搞笑时十分有克制,动心处却全情投入,整个舞台呈现十分精致讲究,显得有格调,有品味,有文化。”

电影人程青松则还坦言看林奕华的舞台剧会上瘾,自己就连续看了两遍,“他制造出意象繁复,摄人魂魄的作品,让观众对之欲罢不能。”

“剩女”心事获共鸣

《在西厢》上演之际,正赶上主演之一、41岁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代表刘若英结婚,让其在剧中的第一句台词“我想我是嫁不出去了”多了一层“反话”的意味。不少观众在微博上都提到了这一点。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也在微博上记录了观众因这句台词而爆笑,甚至喊出“刘若英我爱你”的情景。不过他表示,半分钟后观众会忘记这个八卦而沉浸在戏中,因为“演员表演本身实在精彩”。

在剧中,刘若英展开“异想”,角色时而是红娘时而又是崔莺莺,呈现出时下诸多“剩女”的隐秘心事。有微博直言刘若英的演绎很真实,“崔莺莺用虚构的自己试探张君瑞的心,何尝不是大龄女那点儿腻腻歪歪的小心思,人格分裂何尝不是整日自说自话的纠结与墨迹。”也有微博网友给出如下评价,“她对爱情有天真梦想和执拗,对亲人有珍视与反叛,各种情感穿插交织,人生或许就是这么纠结吧。”

而连续看了两遍演出的电影人程青松,还对两场演出中刘若英的表演进行了比较,“对比两场演出,刘若英在语气、声调、节奏都有细微不同,就好像看红楼梦有不同版本。”徐菲/文

微剧评:

@S-zin:《在西厢》观感3:在现在这个社会,想和能做个普通人是多么奢侈的事。我们追逐着各种欲望,然后在欲望中迷失自我进而不存在,做一个真实的普通人却早已被遗忘。在舞台光影变幻的色彩中,演员们用生命来做的表演呼唤着观众内心压抑的本真。只是我们用力一层层拨开的自我,是否有勇气去面对,还之以自由。

@chyichyi214:《在西厢》让我重新认识@非常林奕华。紧凑的剧情,庞大的信息量,完美的表现。一场场精彩的群戏,在舞台上没有主角与配角,每个人身上都有戏,人人都是舞台上的皇帝。崔莺莺用虚构的自己试探张君瑞的心,何尝不是大龄女那点儿腻腻歪歪的小心思,人格分裂何尝不是整日自说自话的纠结与墨迹。

@宋雨果Tiffany:同一部话剧看五场还真是我戏友生涯从未有过,好戏是不做作无偏见不灌输观念却能让观众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并最终能与导演主创心念相通。西厢红娘正是这样一部好戏!它让人觉得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一体,非他们莫属。戏剧或许是娱乐,但若能在离开剧院时带走一些沈淀,不就是最妙的事了吗。

@王晓鹰:《在西厢》好看!对炫目的世态、纠结的情感体味很细挖掘很深,演员能力尤其是魔幻部分形体与表演融合的能力超强,现实部分的表演又十分充实细腻,搞笑时十分有克制,动心处却全情投入,整个舞台呈现十分精致讲究,显得有格调,有品味,有文化。

@电影人程青松:看@非常林奕华的舞台剧可以上瘾,他制造出意象繁复,摄人魂魄的作品,让观众对之欲罢不能。这两天看了两遍《红娘之异想世界之在西厢》。对比两场演出,@刘若英在语气,声调,节奏都有细微不同,就好像看红楼梦有不同版本。反过来,在观众一次次掌声中,林奕华如林黛玉同样欲罢不能,以灵魂的泪相报?

@阿紫马甲:周五晚上《在西厢》,依旧是林奕华,依旧是刘若英,层层叠叠如梦境般。现代版的崔莺莺,一如《傲慢与偏见》的现代版《单身日记》,对爱情的天真梦想和执拗,对亲人的珍视与反叛。男人与女人,传统与现代,父女与母女,各种情感穿插交织。人生或许就是这么纠结吧。

@lynngable:港人的智慧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像是崇尚古典文化、又像是西方黑色幽默的粉丝、还参着点冷不丁的现代化快餐段子,结果端上来的还能做到不仅仅是盆杂烩,到处透着对事、对人和对世的思考。感谢@非常林奕华给我们带来不一般的one night in BJ。

@亦男熊小熊:的确啊,在豪门演绎了当今的价值观,用享受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来弥补精神的空虚;在西厢则是人们在小说故事里不断分裂出的各种人格和各种扭曲的病态心理;在海边,林导巧妙地笔锋一转,让我们又重拾对爱情的期待。整部剧很现实但又传递给大家一种精神,简单的六个字:幸福,自由,勇敢@刘若英@非常林奕华。

@一个人的冰激凌:周四晚上的《在西厢》,台词信息量之大总感觉跟不上剧情节奏,不断在感叹创作的思辩性,台词很“林奕华”,充满哲学思维与生活气息,幽默的睿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不同的自我,自我对话和剖析成为奢侈。在“父与女”中我哭了,这何不是在我脑海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天堂的爸爸和我对话的场景。

@一哈到底乐园:关于“在西厢”1:一出经典的重排,绝对不是用一个真实的手法重现剧中所有情节,而是要抽取出最重要的戏剧精髓,重新处理其中的所有细节,将思考、精神分析、症候的发现融贯其中。这是创作者的意志和思考与原著所携带的全部资讯的对话,是社会、戏剧、时代三个文本的结合。关于“在西厢”2:在每个人能更快捷、更海量地获得资讯窥见这个世界的时代,戏剧的寿命不应该仅仅结束在剧场。

@种木槿的大津:好的戏剧真让人如坐针毡,因为能真实看到自己的影子,让人无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冷眼旁观。在这个喧闹纷繁的世界里,你我都容易被外在吸引而迷失自我,容易放弃思考的权利去人云亦云,也容易活在别人的目光里,结尾处那句“还好只是我们两个人”~拨云见月,这样的爱情才是我们真实所需。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