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话剧《堂吉诃德》,我们后会有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06 16:36:29 | 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

2010年忽而成为抚今追昔的一年。

四大名著接连翻拍,王菲开嗓唱《传奇》,戏剧舞台上,一些当年炙手可热的话题,一遍又一遍上演着旧梦重温的戏码。

时光总是向前,追忆和失落之余,廖一梅发出感喟:“那些我们爱过的、愤怒的、不羁的、充满力量的少年已经老去。”此话不然,昨晚10点多,话剧《堂吉诃德》完成了在沪4场公演的最后一场,孟京辉和郭涛、刘晓晔等演员,还有该剧灯光、舞美、多媒体设计人员开始在舞台上来回狂奔、俯冲、打滚,用10年未曾改变的生命热力,完成谢幕。

2010年7月初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挤满了年轻的面孔。他们中的大多数与400年前那个独臂老人擦肩而过。因为孟京辉,因为他从《恋爱的犀牛》开始的先锋戏剧探索始终保持的青春姿态,他们走进了剧院,感受古老的骑士绝唱在今天的命运。

他们笑了,也哭了。他们在明晃晃的剧场里笑得流泪,他们在粗粝的台词和坚硬荒唐的冲突中使劲鼓掌。他们听着瘦了20多斤的郭涛站在几十只硕大的灯泡中,拿着长矛,大段大段独白对“黑铁时代”的厌弃和对“黄金时代”的怀念;他们在堂吉诃德被关进牢笼时,舞台上翻滚而下的云雾中看出了象征:那是一个理想被压抑、姑娘为保住贞洁不能随便外出散步的疯狂时代。有时候,舞台上只有一束光,雕塑着骑士瘦骨嶙峋的孤独影子;有时候,一束光将众人群魔乱舞的夸张影像,定格在世俗的荒凉背景上。他们发现了那个与《疯狂的石头》无关的郭涛,那种告别了珠圆玉润的疯狂,爆发出惊人的勇气。

有朋友说,孟京辉所喜好的,就是一种众人一道在舞台上疯的感觉。为了满足自己脑中的疯狂境界,孟京辉不仅自己“疯”,还带着主创远赴西班牙,重走了一遍“堂吉诃德”的游侠疯癫路。而阔别舞台10多年的郭涛,太明白剧终那句台词“后会有期”的深意了。这许多年,在影视剧中混出名的他,早在10年前已是舞台上的王者,也是孟京辉先锋戏剧一路走来的伙伴,《恋爱的犀牛》第一版中的“马路”就是他,那个在舞台上被激情笼住的少年,当场用自己的鲜血染红衣衫,却坚持到底的理想主义者。他回来实现了和孟京辉的后会有期,实现了400年后与塞万提斯的后会有期,更实现了一次与青春、理想的狭路相逢。

在娱乐化追求充斥的舞台上,疯狂表达自我的企图已退至幕后,赤子之心伴随着理想主义者意外“死亡”。而堂吉诃德孤独求败的快意,在今天会否随着剧终的那句“后会有期”戛然而止,仍是我心头盘桓不去的疑问。我们,后会有期!这四个字太棒了,特别深情、特别骄傲,又好像是跟自己较着劲。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了这四个字的意思,而我记住了一位观众在散戏后和孟京辉的一段对话——

问:“孟导,你在生活中是怎样保持艺术状态的?”

答:“有人保持身材,有人保持神秘,有人保持激情,而搞艺术的必须保持生长,你的生活状态要跟艺术一起生长。”就像《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人不是种子,不是树叶,不是树枝,而是伸向天空的力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