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齐默尔曼与哈栋双料保险” 献演庆世博交响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11 13:53:48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齐默尔曼与哈栋双料保险” 献演庆世博交响月

“是的,小提琴协奏曲始终眷顾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但巴托克的那首也是杰作。”梅纽因在面对中国记者提及“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时曾这样说。昨晚,这首出自巴托克的“杰作”《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在瑞典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丹尼尔·哈丁的指挥下登陆东方艺术中心,参加由文新集团主办的“庆世博交响月”演出。

小提琴家齐默尔曼与新生代指挥哈丁的“双料保险”使整场音乐会颇具看点。史诗般的马勒《第一交响曲》以田园风景与呼喊闪电的交错画面将哲学意蕴呈现在听者耳畔。12日晚,由新生代指挥家林大叶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将为“庆世博交响月”画上句号。

演奏巴托克毋须太现代

1937年,56岁的巴托克受匈牙利小提琴家塞克里之托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一年多后作品就孕育而生。这首融合着民间音乐中的变奏特点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失学院派的专业和严谨。昨天将此曲重现的齐默尔曼认为,由于作品的结构严谨,它不需要用太现代的方式去演奏。20世纪前后,现代艺术方兴未艾,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无处不在。巴托克生前曾搜集8000多首的民间音乐,这个生活于纳粹德国在欧洲肆意掠夺时期的匈牙利艺术家将作品创作得如同19世纪匈牙利画家蒙卡奇的作品——现实而有力量。在匈牙利政治岌岌可危之时,巴托克想移居国外,又预见到颠沛流离之苦,只能将精神寄托在音乐创作之上。穷困潦倒而又怀着“为艺术而艺术”的希望,巴托克作品的旋律形态千变万化,却以冷静的态度处理着战争的焦虑,他将残酷的现实以音乐进行瓦解,使得痛苦显得更为庄严。

虽然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相比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显得“低调”了很多,但它依然是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生平最喜爱的作品,作品音阶的复杂,使它几乎很少呈现出可以理性分析的画面。

此次来东艺演奏的齐默尔曼以精准和熟练的技法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我眼中它绝对是20世纪所有小提琴作品中数一数二的。我觉得能在这场音乐会上演绎它,是一个向大家介绍巴托克音乐的良机。”

哈丁的“青春马勒”

与其他一流乐团动辄上百年的历史相比,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稍显年轻,驾驭这支乐团的是年仅35岁的指挥丹尼尔·哈丁,由他指挥的《第一交响曲》堪称“青春版”的马勒。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作于1888年,此曲曾由有着“黄金左手”的指挥家阿巴多演绎,羸弱、坚强的阿巴多拖着病体,将作品演绎出一种历练和精干之美。相比而言,年轻俊朗的哈丁深得导师的真传,简洁而不失力度。乐曲一开始以弦乐的泛音来表现即将出现的晨曦,十分传神。

从自然的美妙、死亡的侵扰到与厄运的搏斗,马勒“生与死的悲剧冲突”的哲学定式被赋予在《第一交响曲》之中。要演绎这部规模宏大而意蕴深刻的交响史诗需要顾及各个方面。作为年轻一代的“马勒专家”,哈丁录制的首张唱片是和维也纳爱乐合作的《马勒第十交响曲》。此前他也曾率领马勒青年室内乐团多年,深得阿巴多“黄金左手”的真传,并被许多乐迷视为马勒作品的最佳代言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