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窃文物何时回家?
“是时候回家了。”一些市民对解放广场上迟迟不愿散去的示威者喊道。这是日前发生在开罗的真实一幕,“和平过渡”似乎不再是奢望,然而,失窃的国宝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世界文物交易市场是广阔且开放的,它从不理会那些批评的声音。”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里卡多·埃利亚(Ricardo Elia)指出,文物掠夺拥有一段极为悠久的历史,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保持活跃。
更重要的是,这些失窃的国宝很可能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拍卖行乃至国家级博物馆中。正如系列电影《夺宝奇兵》中,华盛顿国家博物馆馆长马库斯·布罗迪(Marcus Brody)直截了当地告诉“文物大盗”琼斯那样,博物馆向来秉持“英雄不问出处”的原则,该出手时就出手。
最有力的证据是,19世纪末,埃尔金勋爵出使奥斯曼帝国,为了给后辈留下一些“好东西”,他将帕台农神庙中的一套头饰据为己有,埃尔金的“遗产”——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精致的工艺品——至今仍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希腊政府年复一年申请完璧归赵,却只是徒劳。
对此,西方政府的辩词通常是:文物在这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不幸的是,这个狡猾的借口并非全是谎言。哈瓦斯曾愤然回应:在埃及发生文物掠夺的概率已是微乎其微,文物只有回归故土才是最安全的。日前发生的国宝失窃案无疑是给这位文物部长的当头一棒。
即使没有这场骚乱,哈瓦斯的论断也很难令诸多对盗墓新闻习以为常的本土考古学家信服。这些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的“无主之宝”往往是文物贩子疯狂争夺的对象,一旦出土便会立刻现身于比利时或瑞士的文物市场——这两个国家目前尚未签署禁止贩卖被盗文物的国际条约。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毕竟,2003年,巴格达博物馆的楔形文字牌匾从失踪到出现在eBay上也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现在,真正令哈瓦斯头疼的是,从赃物到合法收藏,文物贩子究竟给失窃的国宝留下了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