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何俊田:翰墨写古韵 厚重显魂灵

何俊田:翰墨写古韵 厚重显魂灵

时间: 2010-06-30 18:31:12 | 来源: 艺术中国
书法 >

如果硬要何俊田自己对自己的书法作个结论,那就是:规规矩矩按照传统的派路走,在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至于自己的书法到什么程度,或者有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应该由别人来评论,不能自己说了算。别人认为你的字有功力,就是有功力,就是要被全社会所承认。他说:“搞艺术的都是专业人才,而服务的对象却都是圈外人,如果圈外人都认可你的书法,就证明你的字已经被得到了认可。历史最公平,历史上所留下的书画大家的作品,字体都非常的漂亮,若是华众取宠戓欺世盗名的东西,肯定不会流传开来。”

当然,何俊田那是自谦。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先生的话说:“何先生的书法形质功力极深,信有性情之录。他数十年临池不辍,纵向取古,横向取今,以盛唐楷书作底,又上溯北朝碑版,且潜心研习篆、隶、行、草诸体兼擅,卓然成就自家风貌。他的书法严整遒劲、沉实洒脱,隽美中含刚毅,朴茂中显雄浑,既有汉魏风骨,又具唐宋神韵,更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质朴淳厚的美感。”读了何先生的楷书《茶经》,再对照孙老的评价,信不为虚。

品何俊田的书法,确有稳中不俗、险而不怪、老却不枯、润也不肥的独特魅力。亦刚亦柔,时重时轻,或虚或实,不激不厉,欹正相生,章法意境全在其中。书坛泰斗启功生前称赞何俊田的书法:“当今书法界能这么规规矩矩写字的人可不多啊。而且,真、草、隶、篆都能上手,没有几十年功夫如何也写不成这样。尤其是楷、行、草书,真见功夫,看来重视传统的书法家大有人在呀。”

书坛巨擎欧阳中石见到何俊田的楷书“千字文”,骨力遒劲,结构独异,连声夸赞,“写得好!方笔、圆笔、笔笔到位。结构也疏朗清秀,有神韵。”并当场题增“以书涣彩,切时如需。”

不能不提的是:1994年12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天津视察,两次见到何俊田的书法都驻足欣赏,并大为赞悦。先称赞其一付横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说:“这字写得好,有功力!”后来在会议室又见到何俊田写的王维《渭城曲》,遂在字前驻足欣赏,口中还轻轻吟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边读边问:“写这幅字的人干什么工作的?他的书法非常有神采,基本功很扎实,写的好,写的好(摘自《留在武清伟人足迹》一书)!”

何俊田的书法“写的好”是圈内圈外都不争所事实。不然其作品就不会入选全军首届书法展,就不会四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之国展,中央电视台就不会为他录制专题节目,诸多媒体就不会为他开办书法讲座;他的书法就不会刻进山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西、广西、四川、新疆、西藏等21个省、市、自治区的碑林、碑廊或名胜古迹处,他的书法就不会收录于30多部专著,就不会被境内外众多艺术馆、博物馆所收藏,他也不会以学者身份,多次和刘炳森等书坛斗被邀访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并进行书法艺术交流或展览。不然,1999年8月,赵朴初老先生也不会对何俊田书法作岀如此评价:“花枝春满,老干弥昌”,并抱病题此以赠。

纵观历史上能留下痕迹的书法大家,无不是诗书画印样样都出类拔萃。当今书坛所以鲜有大家问世,说到底是缺少厚重的文化底缊。而岀身书香世家的何俊田,恰恰是这方面的杰岀代表。他涉猎之广泛不仅令圈外人吃惊,也常常令圈内同行叹为观止。他在潜心耕砚的同时,酷爱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同时对戏剧、曲艺、音乐、美术都有很深的研究,特别是古体诗,功力更为深厚。仅创作古体诗,就有两千多首。作为天津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的他,曾一次次和众多的省市区领导讲书法也讲古典文学和古诗词,尤其擅长平水韵,他的课博而不杂,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且又深入浅出,常常令那些省市区领导禁不住拍案叫好。

 

<  1  2  3  4  5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