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何俊田:翰墨写古韵 厚重显魂灵

何俊田:翰墨写古韵 厚重显魂灵

时间: 2010-06-30 18:31:12 | 来源: 艺术中国
书法 >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何俊田除一心一意把政务干好之外,只好忍痛把绘画扔到一边,而把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书法上。因为创作一幅画占用的时间着实太长太长。而书法只需一纸一笔一刻即可开书。这之后,何俊田不管是任副部长还是部长,是任副区长还是政协副主席,29年来他不管工作多忙,始终临池不辍,从未间断对书法艺术的心追手摹。

更为幸运的是,1983年深秋,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回到武清。闻知这一消息,何俊田欣喜异常,匆忙前往求教。那天夜晚,他从握笔的姿势,直至章法、风格逐一问起,一直交谈到夜里1:30。先生还特意为他定下风格,并给他选了两本帖,一本是刁遵墓志、一本是崔敬邕墓志。从此,何俊田不仅在书法造诣上获得提升,更与先生结下了不懈的翰墨之缘。之后24年,常得先生悉心指教,也获先生真传,亦师、亦友、亦兄弟。刘炳森曾面对电视记者说:“在我众多的学生当中,确有不少已成名家,但我不能不说:何俊田是最优秀的。”

在步入书坛之前,何俊田始于柳体。有了专业从事书法创作的机会之后,他对古贴更是爱不释手,凡是能够找到的,他都临帖,而临摹最多的是颜真卿,也临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学行书,下工夫最大的是临黄庭坚,他曾经学了十年黄庭坚的体。因为上世纪七十年的时候买不到帖,何俊田把能够搜集到的,都连夜临摹下来。到现在这些帖子他都一直保留着,足足有数尺之高。

“学我者死,似我者生”。先哲的名言何俊田不能不去记取。但他更懂得,只有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才能从形似到神似。因此,他十分看重书法的法度,不求书法之怪奇,主张在进的同时,力求书法之俊美。正因如此,他的书法作品以颜、柳为主,加上欧、赵的精髄,魏碑的成份,把魏碑和唐楷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在突破的同时,又不墨守成规,端庄雄伟,法度森严,但又自成一幅。其结体宽博而又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又气概凛然,疏密有致而又气韵生动,大有“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之绝妙。这就难怪有书法评论家要称何俊田的书法为“何体”。

 

<  1  2  3  4  5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