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陈村符号·自恋与升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1 18:47:40 | 文章来源: 许德民的博客

文\许德民

21世纪将是一个抽象摄影流行的世纪。

抽象摄影是一种生命文化,一切文化的流行都是因为生命需求。有些文化是永恒的,它将伴随我们的生命始终,有些文化则在生命过程中中途下车。一般来说,与社会理性关系紧密的文化(文革文化、大批判文化)常常会中途下车,和人的社会角色变换一样,到了年纪就该退休。但是人的生命角色(食与色、审美与享受)是不会退休的,只要活着,就有需求,这种需求在更多的意义上是非理性的生命需求。

抽象摄影既是抽象艺术,也是视觉音乐,是人的生命的非理性审美需求。非理性审美需求是生命非功利的肉体与灵魂的需求。我们说的功利是特指人在社会中“名利需求”,他必须通过社会关系来完成。而生命的“吃喝拉撒”属于非功利需求。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熟知中外历代先哲对音乐的赞美,并且毫不吝啬地将音乐视为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如果我们认真分析音乐能够获得人们如此青睐与赞美的原因,是因为音乐的抽象性本质。音乐的音符、节奏、旋律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抽象的,是无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的,而飘渺、委婉、空灵与抒情的音乐,往往能够把我们的心灵之帆鼓起,给我们如沐阳光、如梳春风般的心旷神怡。而抽象摄影和抽象绘画一样,是视觉音乐,给我们视觉与精神的享受与音乐一般。

抽象摄影的形式天地无限,各路摄手尽可发挥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视觉符号。诗人默默的抽象摄影符号是光,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偶发的光构成,并用诗的语言将画面提升到哲理境界。摄影家管一明的抽象摄影符号是变形,将固有的画面通过特技处理扭曲形成新的视觉意象,图片具有超现实的意味和形式张力。而作家陈村的抽象摄影作品,是通过对生活中物体细节的捕捉,将物体细节转化为视觉符号,在抽象的形式下隐含着具体,在具体中又赋予抽象的意境。

陈村是老资格的摄影发烧友,他最早的相机是苏州出的“虎丘”牌,后来用了好多年的“海鸥-DF”,尼康、奥林巴斯,现在是专业级的尼康8800。作为知名作家,更多的时间必须用来写作。摄影只是他记录生活的一个爱好。网络时代,他是中国最早的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精通网络,很早就有“高级网虫”之称,并和“榕树下”文学网站合作,成为他们的“斑竹”,后来又在“小众菜园”当起了“村长”,将一大批文化人士团结在周围,是上海很重要的一个人文网站。

2005年3月,陈村在“小众菜园”开了摄影专帖,命名为“陈村拍照--狗仔风格(随拍随贴)”,自此后,他的摄影作品就广为流传。他最初的拍摄风格是基本上是“乱拍”,日记式地拍摄,流水帐,只要他出门活动,总是随身带着照相机,将活动场合一一摄入,活动中的主角自然也就难逃他的摄眼。他是作家,自然更多的活动是和作家有关,因此,如果要寻找中国作家“众生相”,他那里的档案可能是最全的。

但是,近年他在继续“狗仔”风格的同时,一不留心开始了抽象摄影。尽管以前他的相机摄入无数个生活细节,也许从没有得到他自己的重视,也从未展示过这方面的作品。而当他把最近的摄影“焦点”贴上“小众菜园”的时候,竟让众多村民大呼过瘾,因为他出手不凡地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细节,用摄影将之抽象化,而呈现出视觉观念与艺术力量。他的两组作品《人体》与《静物》,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盛宴。

人体摄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摄影题材。但是在我们意识中的人体摄影几乎都是完整人体摄影,都是在表现人体的形象或动作之美。人体摄影也有构成性的,利用曲线或肌肉构成来表现人体,但大多还是保留了人体的动作。看了陈村的题为《人体》的作品,你会哑然失笑,因为陈村的《人体》并非我们经验里的人体,而只是对一只或一双手的局部构成与肌理细节的攫取,来完成画面。以“手”为题材摄影作品不是没有,但是,发现“手”的“人体”性,并且抽象出“人体符号”,让这个符号属于人体的同时又离开具体的人体而进入到一个更为神秘的生命境界,陈村的人体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体,而只是一个生命符号,转化为一个视觉符号。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艺术符号的轰炸,几乎所有的符号都会标榜自己的生命性,为符号贴上精神的标签。因为生命意识是万金油,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摸上一层,但很多时候,画面与解释之间的逻辑是牵强的。陈村的《人体》符号不需要言论,自然就将我们的视线引入生命,因为他的符号就是生命的一角,是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会从他攫取的生命局部中来感知生命的全部,从人体感受肉体,从肉体感受基因,从基因感受宇宙,从符号的抽象感受生命的抽象和宇宙的抽象。

如果不需要宏大联想,也可以直接从画面感受作者的心计、独特视角、幽默、无聊或者恶作剧。陈村的《人体》突破了原有人体固有的经验与图式,给我们摄影创新的快感与审美,不经意之间,他给自己的“摄影发烧”生涯,开辟了一条极具摄影艺术价值的便道。艺术是相通的,按照陈村在文学领域的功底与修养,只要时间允许,只要技术过关,他可以成为任何一个艺术领域的高手。

陈村的《静物》不静,具有突破性的视觉挑战。他的“静物”基本是上无形状的,只有色彩、点线面、细节和肌理,单对画面,我们可能只能用“色彩”、“点”、“洞”、“圆”等抽象字眼来形容,而这种描绘都是抽象的。一团棉签展开的世界是林立的,一个静洞呈现的B符号是深邃的,一朵冰花,几颗黑籽都能够在抽象中显示出神秘与大方,还有很多……

在我的印象中,陈村是一个具有双重生命性格的作家,一方面他是极具生命悲剧意识的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直是以凝重、厚实、庄严作为底色的,顺应了这个世界人的宿命论。他的随笔和散文以尖刻、无拘、辛辣见长,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另一方面,他非常具有乐观主义气派,尤其是人到“天命、耳顺”的年龄,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豁然开朗,世事如烟,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给人以一种精神的超然之力,陈村游刃有余地把握着这种能力。悲喜交加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陈村的摄影作品,无论是《人体》还是《静物》都能给我们这种悲喜意识的双重体会。从形式上,我们甚至可以体会一个老顽童般的调皮,他不厌其烦地用相机记录自己的心得,发现常人不会关注的角落和细节,带点幽默、带点恶作剧,却在幽默中见深刻,在恶作剧中见严肃。

回到形式,回到抽象,陈村的摄影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还有和视觉紧密相连的听觉、味觉、触觉、性觉、静觉和思觉。人的一切感觉,都在抽象意识的感召下,得到自恋、得到升华!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