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洋·穿越季节·穿越文化
“穿越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展”展出琐记
徐虹
中国文联领导让我和水天中策划一个不大不小的展览,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国家美术馆展出。两个展厅加一个小的圆厅,面积不太大,但位置和布局很不错。在这样一个古典建筑内展出当代艺术作品,必然要考虑到文化气氛和审美环境的特殊要求,这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智利国家美术馆是圣地亚哥著名的建筑,出自巴黎铁塔的设计者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尔)之手,这座建筑经受了今年大地震的考验,在我们听到地震消息,为展览能否如期举行而担心的时候,智利方面传来信息——美术馆建筑安然无恙,中国当代艺术展得以按计划运作。
南美洲的文化和地理风俗对我很遥远,遥远得就像一个飘过耳朵和心灵的传说,我只能从墨西哥的壁画和略有印象的南美歌舞来推测智利人民的喜好与情致。如何能使智利当地人喜欢和理解,这确实要动点脑筋。然而对方美术馆馆长和中国文联领导都要求展览能连接中国的传统和现代,并反映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这是又一个挑战。要在一个不太大的场馆里安排这么一条中国艺术线脉,这就要求作品的选择既精炼而具代表性,又要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从一个规模有限的展览学来讲,这不是容易达到的目标。
在国外办中国艺术展览,与在国内不同,“中国特色”是非考虑不可的,否则展览没有必要。但展览讲求新鲜吸引人,要让观众欣赏或受到启发和思考,否则展览等于白做。而最让人难办的是对方对展览的期待,清楚也模糊。清楚的是这一定是一个中国展览,要让人一看明确无疑;模糊的是到底一个什么样“中国展览”,因为当地对中国的印象就如我对南美洲的印象一样遥远和缥缈,他们是从中餐馆,中国筷子,红灯笼,狮子舞里知道中国。从当地媒体很难了解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无论平面还是立体都较少中国信息,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大概如我们了解南美洲人的文化发展和艺术来源一样的困难。
我们大致将参展的艺术品分为三类,有体现传统审美理想的作品,有现代艺术的反思和拓展的作品,也有当代艺术观念和综合性的作品。从对文化传统的思考到对现实人生存处境的关切,有中国人形象的写实和诗意文化的表现性绘画,也有反讽和喻意的影像、装置、摄影和雕塑,有强调显示文化心理积淀的成份,也尤其注意中国当代艺术中表现个人精神状态和心理的内容……
展览得到正面的评价,媒体、观众、美术馆工作人员和他们找来的志愿者都认为,这是一个丰富和有趣的展览,看到了中国艺术和智利艺术之间巨大的差异,看到中国文化的真实和丰富的一面。但同时也看到艺术和人性又是相通的,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传统和现代之间,两国人民确有相通之处。所以就如标题所示,穿越,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穿越,从西太平洋到东太平洋,从北京到圣地亚哥——地球上相隔最远的首都,也不尽是季节的穿越:北京是盛夏而智利是冬天,虽然智利的冬天不像北京那样寒冷;更是文化上的穿越和心理上的穿越。然而穿越是双向的,也有很多中间模糊地带,进进出出,前前后后,忽而这边,忽而那边,不静止,不凝固,充满活力和吸收精神,这才是“穿越”所具备的过程特性吧,这个展览的主题就要表明中国当前的变化特性……
好在水天中精心准备了一个学术讲座,将一百年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作了准确和精练的概括,加上翻译富有激情的渲染,使在场听众深受感染,不断呼应。这位翻译是原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的播音员,语言规范而又很懂得如何抓住听众,这和我们策划展览,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