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寓言——当代艺术家的文学实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1-20 08:57: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寓言——当代艺术家的文学实验

  鹿角人戏鸟、钢琴师恋上机器人、卖疯表演、剑客参禅…

  策展人:托泥

  这是一个跨越视觉艺术、寓言与童话文学的实验。

  展览构成:

  1. 绘画和雕塑:杜撰的历险、超现实意识流、非理性的神秘体验…充满幻想性的学院派艺术家作品:郝重涛、韩冰、孟昊、成育谦、付斌、刘嘉嘉(中央美院)、杨涛、王睿(四川美院)等;

  2. 即兴写作文本:策展人邀请参展艺术家根据作品进行文学实验,包括一个有关疯子的短篇小说、奥兹国钢琴少年的童话、流连于宋代花鸟之间的剑客禅诗、以及手中玩弄鸟的鹿角人的呓语…

  3. 旧连环画、寓言插图书:艺术家提供或从旧货市场上收购;在现场供观众翻阅,提供了一个时空交错的非现实文化幻觉场域。

  寓言、童话是古典神喻遗留在文化中的残骸;童年的连环画沉淀为成人的心理记忆,Hello Kitty、木偶、甲虫构建了奇异的世界;这是自我戏剧化的极端形式;反映着集体无意识和流行文化的原型;

  当代艺术具有主观表现性,神秘的场景、奇异的人物在潜意识深处与现实相对应;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艺术家敞开作品,尘封的寓言和今日的白日梦交织,打开了潜意识之门。

 

卖疯表演

 

  童话寓言与时代的精神状况:

  原始神话: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研究了神话的缘起:从石器时代,原始人由梦境设想到一种脱离肉身的他者—灵魂的存在以及不死的精灵的“神迹”, 原始宗教就此产生。它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意识与存在的混沌打开,建立对“超自然力量”的信念,神话开始;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

  《十日谈》:意大利14世纪薄伽丘;

  安徒生童话:丹麦十九世纪初,两类仪式原型的代表,即狂欢仪式原型和生命仪式原型;

  王尔德童话:英国十九世纪末期,对传统童话程式的颠覆;

  《变形记》:奥地利二十世纪小说家卡夫卡的现代寓言中,人被异化,变成甲虫;

  中国人所接受的童话/寓言:西游记、匹诺曹、卡通…

  当中国奇特的现实本身成为一个寓言的片断…

 

 
他有一颗布做的心,油画200x200cm,韩冰


  鹿角寓言

  孟昊

  S博士早年攻读动物行为专业,曾详尽的研究过鹿的“种性”,鹿已成为他最好的合作伙伴。S博士的研究所叫做“鹿公园”,因为它坐落在一个农场里,而农场里饲养的就是鹿。

  在S博士看来,鹿是世界上最具典型性的动物。它们群居,有组织,有分工,温顺,但又在特殊情况下具有可怕的攻击性,最与众不同的,就是成年公鹿头顶上,长有的巨大鹿角,它的华丽是没有任何动物的角可与其比拟。“…对于温顺的鹿而言,它们并不处在食物链的顶层,那对巨大的角也非用来防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好像累赘。但是,它们又是如此重要,它们是鹿身体里隐藏事物的外化表现。拥有一对硕大的犄角,就足以证明力量、智慧,以及优良后代的种子…” “鹿角的大小与里比多(即雄性激素Libido)的分泌情况有直接的关系。里比多控制着动物的欲望,同时又被欲望反作用,从而源源不断的生产。我观察到查理(一只成年雄鹿,拥有一对巨大的犄角,在与一只名为斯诺德的雄鹿的搏斗中丧生)在三个月时,曾被一对交配的成年鹿误压身下,之后的血液检测中,它的里比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同龄雄鹿。有趣的是,查理在发育期,有过很多挫折(丧母,被鹿群短暂排斥等),在它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人类不易察觉的能力,都慢慢体现在那对巨大的鹿角上了……”(《鹿的种性再研究》)

  S博士对于人类的很多言论也曾引起过不小争议,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只要人类愿意,也能不靠外力的长出犄角”。当时,一家媒体刊登了一幅有关非洲某部落的彩色照片,上面有几个男人头顶长有犄角。正当人们纷纷猜疑该照片的真实性时,S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假如,就从今天开始,我,这样一个生活在‘鹿公园’里,成天与鹿相伴的人,天天想着怎样把我的名牌衣装下,强健的肌肉,雄伟的生殖器官,还有我内心中的智慧和拥有的强大的权力欲望,从我某处肌肤上表现出来,这样一直想,还要想办法让我的子孙也要想,直到一天,DNA的记忆能力决定了某一代孩子,一出生就自然而然可以这样去想。这些生活在鹿群身边的我的子孙,这些认知到犄角就是表现这一切的最佳也是唯一方式的孩子们,从某一个孩子开始,他的后代就会长出像鹿一样的犄角…”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观看黑鸟的方式
· [专稿] 第二届国际版画艺术四国巡展
· [专稿] 龙艺榜画廊——历史心鉴
· [专稿] 怔——张林海作品展
· [专稿] 卢晓川摄影作品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