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雕塑艺术家陈文令解读最新创作作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9-26 15:46:4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陈文令视频采访

 

  艺术中国: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艺术中国对您的这次访谈,您这次个展叫做《物神》,展出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前没有见过新作,同时展出了您以前比较早的代表作,就像后面的《红色记忆》。这次展览可否看作是您这些年工作的一次汇报性的展示?

  陈文令:这个展览是以《物神》作为一个2008年的一个新作品,为什么会出现你刚才说的小红人,这个作品不算我的新作,小红人是我早期的作品。我想说为什么我要做《物神》这个展览,我觉得是从03年以后作品的一个升华,一个总结性的大型上市作品,尺寸7米乘7米,高度是2米7,是一个庞然大物,集中很多新媒介的东西。我想这个展,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四年总结性的自我鉴定式这样的一个作品,因为在这个展览中,就暴露我很多的优势和我的不足。

 

  艺术中国: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被广泛关注的艺术家,您在创作过程中使用过的两个不同的符号,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像《小红人》和以《猪》为代表的动物,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红色记忆》记录,一直到后来的幸福生活,英勇奋斗和中国风景等,包括这次展出的新作,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符号的转换之间是否蕴藏了您思考和创作方式的一种转变的过程?

  陈文令:我应该是90年代末开始做《小红人》这套作品,02年参加了广州一个三年展,之后我就开始做《猪》作为主题的系列,然后就作了《小红人》、《幸福生活》、《英勇奋斗》、《中国风景》和《物神》等系列的作品。我以前在厦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角色,跟外界没有太多文化上的交流。我当时《小红人》这套作品主要表现个人的一种生命经验。因为我就出生在文革,我童年一种特殊的时代给我特殊的记忆,咱们很多40几岁的人,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所以我就把记忆从新提出来,变化一个艺术物态的载体表现出来给观众,那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相对比较个人化的,私密化的一个东西。他的公共性,一种社会性的意义,我从我个人看还是不够的,也比较神秘,也有比较现代主义的东西。我到03年开始作《猪》这个主题,我觉得《猪》身上的很多个性跟中国的现实乃至于整个社会现实比较吻合。我觉得《猪》整体很贪婪,也很快乐,甚至也很聪明,很脏,但是在我看起来《猪》很富有生产力:我以前在厦门就见过一个母猪,一口气生28只小猪。猪他的能量还很大,他是个一个物质性的象征体。那我觉得我就把这个提出来之后,能够跟现实有更多的关联,这种关联也可能更多人有一种更多的分享的关系,也不是体现个人的喜怒哀乐,更有社会象征,普遍的象征。

 

  艺术中国:在您的作品中,我们首先能解读到的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诠释方式,而承载他的是比较直观是学院派的写实雕塑语言,与此同时感觉您的作品还带有强烈的波谱韵味,我觉得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形成了您区别与其他不同艺术家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从《红色记忆》中的小红人到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能感觉一种带有一种尖锐力量在不断激化。这次新作展出的《物神》感觉是您续《幸福生活》和《英勇奋斗》之后又一次对精神和物质这两者之间的思辨的物化。我感觉是迄今为止你在这条思索脉络中最有力度的一件作品,不管是从的规模尺度,以及感官带来的视觉冲击,都达到了一种极致。请您现在着重介绍一下《物神》的创作过程。

  陈文令:《物神》这个作品我先回答一下,您刚才说我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就我个人感觉,我比较乐忠与接受我是一个混杂的现实主义者,混杂的现实主义跟我的成长背景是有关系的。因为我很多的艺术上经验,来自于民间经验很多。我的东西是一个挺现实主义的一个东西,应该说是一个混杂的现实主义。您刚才我也谈到了我(的作品)是学院派的东西,学院派跟写实标识和波谱艺术的一个混杂。我觉得这个说的也对,我应该还有民俗的文号,还有时尚的文号,所以个人有个人很多文化的艺术影像。那《物神》的作品,是这样的一个感觉:我觉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这30年来,物质急速的叠加,不断的膨胀发达,史无前例。我觉得中国的人类世上今天是最昌盛发达的,我觉得这种发达更多是一种在物质性领域中的发达。我是想说《猪》是显而易见把他作为一个物质的象征来做,营造出一个庞然大物的东西,他们把人和猪的界限给磨合了,咱们边上坐着几百只的小猪团团为住,我为什么营造出灵敏崇拜的感觉,因为我有这样一种内心体验,现实中的人似乎每个人都有个性,但这个个性是表层的。我觉得现代人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你按每个人的内心的价值体系,价值观,价值标准,这个差异性是非常小的。我营造了一种现实经验,这种现实经验又不是无理驳的颠覆。因为我有这样的一个思考,觉得说猪圈里面是一大堆的金银财宝,就在地上,本来猪圈里面地上应该是粪便,粪便是猪的排泄物,那现在粪便没有了,都是一些珠宝。那这样的可能会给人一种提示,觉得是一种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是物质是永恒的,还是精神是永恒的这个的一个关系。因为我觉得在现实里面,的确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里面,这种代入主义也是一种无形的盛行,人的价值观最终的统一,这也是新作品《物神》里批判的一个观点。

 

  艺术中国:您的很多作品都选择猪这种动物做题材,在此我不仅想到的是徐冰先生他以前的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叫文化动物,他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以及对文化社会的思考,那您的《幸福生活》《英勇奋斗》主要体现了一种人与动物之间他们界限的消失,以及不同的您是一种幽默的传统或者说对世俗现状的一种看法,我认为是一种艺术形态的批判,那么您选择这批延续至今的一个初衷是什么?

  陈文令:初衷我觉得《猪》我刚才讲过了,猪的一个象征性或者所纯采的民俗或者文化的内部意义比较的混杂,他没有那么单纯,狗就是很忠诚。那它来说,能说的更丰富一点,以《猪》这个作品集里边,能衍变出很多的外延性的作品,他寄予比较大的象征性和一个外部的扩张性和外延性,你可以不断的做下去,我用我所谓的符号,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是一个不变伸延的符号,在这个小符号不断重叠的时候,我每一样作品其实都表现了一个新的观点,甚至在艺术上也在不断的前进,那我想《猪》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演员,或者是一个丑角,一个反面角色,其实他可以扮演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艺术作品。

 

  艺术中国:从您作品选择的题材乃至外表鲜艳的颜色,有很多人认为,您的作品在有厌俗艺术的特征,而我认为您与所谓厌俗艺术家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于您从民俗文化,时尚文化和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中,这些不同的渠道来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您独特的多元的混杂的艺术风格,那我觉得应该与您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艺术经历。

  陈文令:其实我的艺术经历,你刚才把我的问题都回答的很好,比如说我以前上过中专,我在中专里边学的中国画,连雕塑专业都不是。潜意识在美术学院学过雕塑其实就一年,就一整天呆在学院里边,就一年。那我的现实经验哪里来的?我的现实经验注定了我要到处走走看看,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里面,向蜗牛上墙一样,很缓慢的,但是永不掉下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攀登,反正我觉得这种经验里面就决定了中国作品里边有学院的,有西方的,有厌俗的,有时尚的,有民俗的等等,来做出艺术的一个思想尊严。我不可能很单一,因为单一体现不具有这个条件,那我恰恰是这样很混杂的艺术面貌,很草根的艺术成长方式,其实成就了我今天的艺术面貌。

 

  艺术中国:那你选择的相对多的题材之中,我现在想问一个可能没有人问过的问题,就是说没看到您的每一件新作的诞生,都伴随着一些新的思考了探索,也像您刚才所说的,从未重复,而且一直在大魄大力。那比如看到了《中国风景》的系列,他的矩形尺度,和选用的不锈钢材料,包括他的名称,都与以往其他作品有很多的区别。不再强调明显的繁琐与调侃,却也不失含蓄的批判意味,那您还通过《中国风景》这一系列改善了公共空间,或者是城市雕塑这一范畴,体现了一种更直观的对公共性的探索。请您谈一谈您对公共性关于雕塑艺术的理解,或者说雕塑家面对城市雕塑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陈文令:提到公共性这个问题,我觉得在中国雕塑里边的公共性作品里边,提出显示是非常小的。因为您刚才问到了公共性、城市雕塑这个概念,城市雕塑很多都是暴力艺术,甚至还不能叫做暴力,不能叫他艺术,应该叫他暴力菜雕,现在北京人都叫城市雕塑很多都叫菜雕,为什么叫菜雕?我觉得为什么他是暴力的,因为艺术跟暴力是没有关系的,我在哪里要立一个雕塑,我的感官,我是出钱的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个文明性,没有公共性,没有互动性,光讲这个地盘就是我的。我是长官,我就想在这里立一个雕塑,他是对市民文明的一种视觉强奸,我觉得从这样的一个角度里面,其实对城市的确是造成了一种视觉垃圾,我为什么花了一年的时间、花了几百万来搞这些作品,这都是超大型的作品,没有完全继承以前的一贯风格在做,我想我的目的是有主见的,能够参与一种属于分工性的课题里面,为公共性课题提供我自己的一个思想层面。公共性里面,这个作品里面怎么说,我就做一点,就做装饰雕塑,或者标识装置,做影像,作图片,那我想说,这个是我的秉性特点,我很倡导艺术在前,市场其后的一种艺术形态。我从小就喜欢冒险的艺术精神,有一种挑战力,这样我不会违变我自己的艺术良知,我会比较幸福比较开心一点,所以我钱赚的少一点点,但我想也没有问题。艺术作的好,这个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市场也不会抛弃你,用不着考虑那么多。所以我今年所作所有作品,几乎没有一件可以拍卖,那我觉得也没有问题,一朝一夕的来探索人生的价值,我觉得这样也许艺术世家所能擅长的事。

 

  艺术中国:您这次个展中,除了雕塑这种媒介之外,首次运用的方式,摄影,乃至录像的多种媒介的共同呈现,是否可以看出您尝试一种开放的心态,与新的重播途径,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陈文令:对,这次装置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我以前也做过类似装饰展很长的雕塑,以前可能是无意识的碰到,无意识的触及到这个领域,我今年是比较有意识的往这方面转。我用装置,纤维,影像,图片等等的作品,一群互动性的这个的艺术语言,我觉得这个也许是某一个新的开始,这个对过去艺术经验的一个告别和一个开始。我进入到比较陌生的领域,对我来说会比较有挑战力度一点,不会那么惯性的思维,有一种惯性超脱方式。

 

  艺术中国:从您刚才的回答之中,又衍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您最早学习的专业是中国画,而在毕业之前首次个展是一个木雕展。那您尝试过多种方式去进行艺术创作,之后您将艺术语言定格到雕塑这个媒介。那您在雕塑作品中,几乎看不到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有一种文人气质。不知能否这样去看,您从对中国画、文人画的摆脱到对学院派文人气的摒弃与您的艺术风格,成熟过程那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陈文令:所谓文人气质里面,我个人感觉到底什么是文人气质,这点需要弄清楚。因为我觉得个人得感觉,我为什么以前学中国画,我经过雕塑,或者当代艺术之后,我觉得所谓的一个文人文化,扬州八怪以前的很多都是文人画,他没有拿出来跟人家太多的分享,更严重的是没有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特征,西方人他接受不了。我觉得国际化的概念,不是你要选择或者不选择的观点,发展到今天一个必然。我们拿奥运会来做比方,奥运会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国际赛事,你不能强调完全的中国性,尤其是比赛规则,你要完全公平性。你打开电视,你穿衣服,穿了很多名牌,很多都是跟西方人接轨,有很多的这种交流,所以我觉得以后的文化一定要有一种国际性的语言。那你拿古代的所谓文人气理念,装了非常多精英,装了很东方的智商,装了很多的文邹邹的非常的优雅。我觉得再好的艺术作品里面,不太符合相互时代里面一个普遍的审美特征,因为这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包括音乐,而且雕塑艺术家从艺术上来说,我觉得比不是非常强调文明气质。雕塑以前都被打入冷宫,是工匠,是民工一样的,整天在那里敲敲打打,没有作为一个艺术独立载体立足在世人跟前。所以我就把这个问题重提出来,所以说我为什么对民俗的东西很感兴趣,时尚文化很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艺术肯定不是时尚的,但是他跟时尚又差异,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说民俗文化和时尚文化在长期以来,都被定格成一种假文化,他登不了大雅之台的,你不能说时尚文化和当代艺术谁低谁高的问题,我觉得这里面不要去分清这个界限。我觉得你做好了,我觉得也许一举成名,所以我反对一种不走深沉的关门弟子。所谓的精英精神,这种东西对当代社会没有产生多少作用,弄一个展览,就好像一个尸体几个人在守着这个灵柩一样。我觉得这个时代不太需要这样的艺术,但在艺术里不能说完全没有精英。我觉得精英和流行文化大众文化他这里边的界限有点模糊,艺术也有思路,没有一刀切的方式,是混杂其中的,水乳交融的一种关系。

 

  艺术中国:从您刚才提到的雅俗共赏,又从您的创作中,我们可以解读到很强烈的中国味,能感受到本土文化对您的影响非常深,而且通过您的作品他得到了再现。有句话说,是民俗也就是世界的,那您的作品在非常本土的同时,也非常国际化,因为您的作品被多个国家的著名美术馆收藏。您是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国际化的这么一个形式?

  陈文令:因为国际化我觉得是我们以前的民族自信不够,像80年代我们会挣大眼睛看西方。我们那个民族自信不够,所以我们整个80年代其实是一个把整个西方美术史拷贝一遍、学习一遍,那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必须的,不能骂这段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我们过变的民族自信,艺术家的内心自信。但是我这几年,每年去了那么多国家,参加过那么多展览,我就发现中国问题是世界最大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构成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咱们永远做一个好学生是不对的,你应该强大自己。所以说国际化改变之后,你只要说坚信你把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现实表现出来,我觉得自然而然他就有一个国际性的因素,因为以前可能没有,因为今天的中国现实中进入国际性的因素因子已经很多了。你不可能生活在现实的中国里,一点国际性的气息都没有,不可能的。所以我就觉得我不是完完全全是西方,我是依赖很多西方的美术理论基础,慢慢蜕变的。我是一开始就从本土出发的,慢慢进入国际间的交流之后,慢慢我国际性的因素就在里边了。所以中国艺术家,只要你好好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好好做,我觉得自然而然做出很别样的艺术,就有国际性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我也很悲壮的说,很民族的就是很国际的,好象也不是这样的,因为所谓的民族性里面,中国问题中国的民族性问题,还有艺术家的一种转换和转译的素质。我们这里有很多布袋戏,高脚戏很多,你如果没有转译,他还是觉得是异国情调,他的国际性还是没有。但是我现在的艺术,是经过被处理过的,就是转换过的,即非常的中国,但是也很国际。

 

  艺术中国:非常感谢您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问完了,谢谢您这次在百忙之中不来访谈,衷心预祝您这次个展成功!。

  陈文令:好好,不客气,谢谢您!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艺术家邵岩谈现代书法与艺术的结合
· 新裤子主唱彭磊谈铁皮玩具
· [专访] 访克里斯汀·格勒林
· 艺术中国专访著名书法家赵英奇先生
· 雕塑大师展望阐述作品创作涵义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