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王泊乔“对话”卜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9-05 19:04:1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而且我觉得你们这一代数字艺术家与旧时代的架上艺术家们已有明显的区分,思考方式、价值观也不一样,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式也不同了。

  卜:我没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女性化,也没刻意认为自己是女性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我一直在淡化性别感念。我喜欢硬的东西,有质感的,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也喜欢使用有力度的线条,比如大黑线,明暗强烈的色彩对比。我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安置在一个既美丽,又诡异的场景中,喜欢二者的结合。有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将那么多现实的、超现实的、柔美的、诡异的绘画元素都集合在一幅画面中。对于这一点,我也说不清楚,我觉得可能跟我的前世有关。

  我不喜欢空旷的画面,不喜欢荒凉的感觉,有时候,一个人在电脑前画着画着,脑海中就突然冒出一个场景,场景里面充满了各种元素,我把脑海中的画面记录下来,就成了一幅作品。我一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想”起这样的画面——很神奇,也很有意思。

  问:你的画作中,经常出现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她代表着什么意味?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能解析一下你画面中经常出现的KFC大叔等形象么?

  王:倒是谈不上有我自己的影子,不过我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是带有时代特色的符号,源自我对过往的一些记忆片段,几乎我所有的作品中,她都会出现。我小时候,很多女孩都穿着白衬衫,带着红领巾,有的还穿着蓝裤子,梳着小辫子。我说不清为什么总让她出现在画面中,我也想试着让她改变一些装束,还是后来发现,不能改变。

  时间长了,这个小女孩有了自己的个性,实际上,在创作《青春有害健康》的时候,我突然发觉,她已经脱离了我的控制,她那种酷酷的,不带任何表情的表情,跳舞的样子,已经脱离了我最初对她的设计,我甚至开始羡慕她的状态,她的自由。也许对于观赏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她能给观者带来更多的遐思。自此之后,我再创这这个小女孩的时候,再也没有想给她加任何表情,因为我觉得,她的没有表情包含了很多很多……

  至于画面中的KFC大叔等元素,是为了表达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状态,小女孩用弹弓打飞机,是为了表现全球化的冲击。有些人在我的画面中找出中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其实这些都是我无意中为之,带有一定调侃和戏谑的成份。

  最近常用的骷髅形象,代表着当代人的一种灰色的生活状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警醒的意味。画面中常用的恐龙,是想给小女孩赋予一种力量,也为了增加画面诡异的气氛,烘托主题。

  王:参加完9月初的7大展览,今后在创作上有什么计划?

  卜:《心在极乐,爱撒众生》、《爱河千尺浪,苦海泛愁波》、《善恶一面,地狱天堂》,这几个个都是大主题创作,尤其是《善恶一面,地狱天堂》,将描绘当今都市中的芸芸众生相,场面会很宏大,人物形象很多。这三个主题,都是系列创作。

  王:前些年有些批评家坦言,不愿评论数字艺术,是因为对它了解和研究不够——研究不够,怎么好评论呢?近两年,许多批评家对数字艺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著名艺术史学者、批评家王明贤前段时间在一个青年艺术研讨会上说,他看到现在有一些年青艺术家,就仿佛当年看见“85美术运动”中的王广义、舒群等人一样,现在的年青艺术家,不应该用所谓的“70后”、“80后”这种出生年月来归类,他们应该是数字化的一代。数字化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作品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你怎么看待当前中国数字艺术的发展?

  卜:数字艺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有大批年轻艺术家,也有很多精彩的作品在民众间广为流传,我看了也很感动。但是,数字艺术被主流艺术评论界关注,是近两年的事情。曾经有某些艺术评论家排斥数字艺术的创作手段,认为过于技术化的东西,不应是艺术的创作工具。但其实,如果能用更高、更好的技术为艺术服务,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为什么不呢?我一直觉得,画面的视觉效果很重要,利用数字工具,能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我觉得你现在的状态非常好,动画创作和数字绘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形成一种跟现在所谓的70、80后青年艺术家完全不同的风格,虽然有数字绘画有一定的实验性,但又感觉这种表现形式非常成熟,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艺术成就?

  卜:我不敢枉称自己的艺术达到了什么高度,我只是希望,我的创作能让我更好地追求生命的本源,获取更多的意义,给欣赏它的人带来共鸣和快乐。就像前面提到的,我更看重绘画是否能实现自己对人生的解脱,获得快乐、智慧等等,其实当不当画家,真的无所谓。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艺术北京开幕影片Eye Contact 2
· [专稿] 汉斯·布赖恩林格画展
· [专稿] 当代与本土的对话
· [专稿] 数字艺术中国·BUHUA卜桦
· [专稿] 绮城——周吉荣作品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