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费德里克·阿玛特、邱志杰和皮力的交流会及作品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12 19:08:0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兰红超/ 拍摄


 

  费德里克·阿玛特、邱志杰和皮力的交流会及作品展
  活动时间:4月12日(周六)下午三点半
       15:30 签到+参观展览
       16:00 对话“费德里克·阿玛特与邱志杰、皮力”
       17:00 酒会
  活动地点:塞万提斯学院

  费德里克·阿玛特是西班牙当代艺术非常著名和重要的艺术家之一,2007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年的LOGO就是他设计的,作为西班牙文化年闭幕的压轴展览,这是他的作品展览第一次亮相中国。

[专稿] 费德里克·阿玛特在中国

弗德里克·阿玛特

 

  费德里克·阿玛特(1952,巴塞罗那)

  西班牙是世界艺术领域的先驱国家,产生了世界级大师毕加索,也是对当时法国艺术氛围和绘画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现于20 世纪初的 “西班牙先锋派”的发源地。弗雷德里克•阿玛特(Frederic Amat)是西班牙新一代最出色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他在西班牙当代艺术领域非常活跃,所涉猎的领域包括绘画、雕刻、舞台美术设计、电影……这致使我们很难给费德里克·阿玛特归类到任何一派艺术当中。但是毫无疑问,他的作品对西班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自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的作品就广泛在巴黎(1976)、米兰(1980)、波恩(1981)、柏林(1982)、三藩市(1988)、纽约(1984-85, 87, 1991-92)等国际艺术展览上亮相,比如墨西哥Rufino Tamayo美术馆,巴塞罗那Joan Miró 基金会以及美国圣达菲“the Institute of America”等,先后得到如纽约《时代》周刊、《时代明星》等国际媒体的报道。他的国际声望让他在2002年获得了巴塞罗那市颁给的“巴塞罗那城市奖”,2007年的“加泰罗尼亚地区艺术奖”。他的作品在超过500家交易所拍卖。2007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年的LOGO就是费德里克· 阿玛特的杰作之一,他用东西方的两只眼睛交汇成了富有韵味的LOGO。阿玛特本人的视野也非常的国际化,他曾经在墨西哥, 北非和美国等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进行旅行、工作,并神奇地将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在塞万提斯学院展出的,就是他这二十年来的一系列艺术作品。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他,这次展览还与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邱志杰进行合作,中西两方的合作结晶同样令人充满好奇。

  费德里克·阿玛特在中国

  作为中国西班牙年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将荣幸地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西班牙当代艺术界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费德里克·阿玛特的部分艺术作品。

  作为画家,雕刻家,舞美设计师,插图设计师,陶艺家,和风格多元化的艺术家,阿玛特曾游历欧洲,美洲,非洲,还有亚洲(《瓦拉那西系列》)并把这一系列旅行印象转化为对各种各样的创作载体,媒介和创作用材料的运用。在塞万提斯学院展

  出的,就是他这二十年来的一系列艺术作品。

  虽然色彩是他大部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但在他的许多作品中还表现出了他对中国墨和书法形态的钟爱,让我们得以与中国传统美学重逢。他天才地反映出交错的目光和东西方沉默的接近这种形象并非偶然,而他设计的这个形象正是本次中国西班牙年标志。

  介于本次展览是费德里克·阿玛特在中国的首次展览,本次展览中还将展出他与中国著名艺术家邱志杰的一些共同创作的作品。邱志杰的作品涉及多种艺术创作形式,其作品目前也正在西班牙展出。两位艺术家通信交流,在一个既有自发性,又有相互辉映的过程中,先分别创作一些作品,然后相互在原作品基础上继续创作发挥。

  届时还将放映电影《月球的旅行》,以纪念世界闻名的西班牙语诗人之一:加西亚•洛尔卡。这位诗人的电影剧本作品仅此一件,创作于1929年,而该电影则在1998年由阿玛特完成。

  卡门·卡法雷尔
  总院长
  塞万提斯学院

 

  个性的坚持与灵活的策略
  皮力

  作为西班牙文化年的一个交流项目,Frederic Amat和中国艺术家邱志杰的合作似乎是一个具有隐喻性的结果。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虽然Frederic Amat在西班牙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但是由于历史和时间机缘,他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对于中国艺术界而言,我的艺术史是从现实主义直接过渡到当代艺术范畴的。在这个过程中,缺少现代主义的铺垫。这是我们和欧洲艺术发展轨迹的最大不同之处,也造成了我们对于欧洲艺术全面认知与认同的困难。Frederic Amat的作品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的。这位成名于70年代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关注于媒介、材料和个体生命的表达。在他的作品中,自我是坚定的,而绘画的行为则是附着在这种坚定的自由之上。无论是笔触,还是形象一方面追随着自我的表达,另一方面则是充分体现和强化材料和形象的特性。特别是在他的纸上作品中,形象被平面化成符号,而具体的空间关系也不复存在,它们进化成“层次”。于是所有的这些图像存在于一个没有时间,没有上下和顺序的维度之中。绘画的自动性与图像的自发性成为这些作品的最突现的特征。作为现代主义和核心价值“自我”与“个性”在这些作品中和媒介一样具有核心的价值。而作为自我的外在体现——“形象”被坚守着。

  对于习惯的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与社会观念的中国观众来说,接受这些作品是困难的。它们是如此的纯粹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套用我们已经具备的知识来解读。对于习惯了革命和运动的中国观众来说,这些作品中的纯粹似乎让我们有些不自然,或者用沉默来掩饰我们的漠然和不了解。但是如若我们了解现代主义艺术对于叙事排斥,对于材料的强调,那么结合西班牙艺术在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特质,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们的纯粹和干净,而力量则来源于对于个性的坚持。而与此同时,我们似乎也应该意识到,只有经过了这样一种个性和语言的纯粹探索,当艺术从媒介走向观念时,其双脚才能踏在更坚实的土壤上,它才有更多可以借鉴的资源,我们面对更多的材料,更复杂的空间是才不会局促不安。

  相比Frederic Amat,邱志杰无疑属于另一个国度和时代的艺术家。早在1990年代开始,他就带领着同龄的艺术家开始反对艺术作品中的“意义”。但是他的动机不是要回归到现代主义对于本质和本体的关注,而是试图清理中国当代艺术中符号化和反映论简单化倾向。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在一个非现代主义的背景下,从当代艺术的角度研究媒介、场域和互动性等问题。

  Frederic Amat和邱志杰在观念上都呼唤着对于媒介和表达的关注,但是出发点却是不同的。Frederic Amat对于媒介的关注更多是出于对自我的尊重和坚守,而邱志杰强调媒介的重要性则是试图清理脱胎于现实主义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简单化“流弊”。

  于是Frederic Amat和邱志杰的交流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才显得特别有文化的意味。作品的机缘是Frederic Amat的12张照片,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身影墨迹所笼罩,并不断突现出来。对于艺术家而言,其作品是一个不断消解媒介、突现自我的过程;而邱志杰则是将自己版画试验的某些局部放大,然后叠加在这些不断突现的身影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艺术家的交流存在于对抗之中,其结果是Frederic Amat的突现最后还是突现出来,但是邱志杰的图像则成为这个突现的身影的新背景。前者是对个性的坚持,而后者则是策略性的见招拆招。

  如前所述,Frederic Amat对于媒介的强调是为了回归自我,而邱志杰则是为了强调作品的丰富性,而消解作品中的自我。同样的主张,不同的出发点,其结果却汇聚在同一个画面中。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交流强调的是差异性,折射的却是不同时空的艺术中个人表达的偶然汇合。它们偶然,但是却充满趣味。

  关于邱志杰

  邱志杰于1969年出生于福建省。现定居于北京和杭州两地。

  在他的作品中现代社会的脆弱和虚荣被放到了明显的位置。他涉足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绘画、摄影、视频装置等方式探讨西方文化及其政治和社会机构与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借此次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费德里克·阿玛特个人展览的机会,邱志杰先生将展示一个独特的作品系列,这些作品是他经过与阿马特先生近几个月来的通信交流而创作完成的。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魏艺油画个展
· [专稿] 杜璞2008上海个展
· [专稿] 小米摄影作品展
· [专稿] 五五画廊参加LOOP国际影像博览会
· [专稿] 郭海平去上海看“病”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