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变异的面孔 异化的图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1-30 17:06:5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不确定的虚拟:

  80后的人,成长的经验的磨练,当发现青春不确定时,虚浮的心态并不宁静,游离而浮躁的象征情节,对生命和自己内心无法界定的妄想,寓言般的故事荒诞而离奇,一种来自内心精神虚无的描述和静静的呐喊。代表艺术家有:龚雷、黄路、莫浩、王志富、李少军。

  对某一事件、故事情节的虚拟,淡淡的悲伤和孤独在一个宁静而寂寞的场景下发生,熟悉而陌生的人和物、内心无助与不安,青少年多愁善感的心事和让人费解的青春事件层出不穷。代表艺术家有:孙璐、王尤佳。

  虚拟的爱情故事和莫名其妙的孤独,爱与爱之间,不是相互纠缠,就是相互冷漠,整个安宁的天空为爱情而迷幻,爱情变得简单、快捷,情感稍纵即逝;生活异相扭曲,感情麻木而变形。代表艺术家:李佳、卢甜甜。

  对自身的困惑、幻想以超脱自我,虚拟爱情、人生哲学,一种乌托邦式的游戏和人生态度,用动漫式的浪漫和伤感,拼凑着存在的快乐与悲伤。代表艺术家有:易雯、吴宇、林伟、王佳、杨帅、黄瑾毅、刘骢。

  幻想以超能量的能力,战胜现实生活中不可战胜扭曲的自我,来自动漫和电影的英雄主义后遗症的残留、痴心妄想。代表艺术家有:风雪。

  身与物化的孤独,把自我换位,精神与物质错位来奴役自我、鞭策自我、虚拟自我的伤感,傀儡的生活。麻木的迷失自己。代表艺术家:潘璐、王佳。

 



 

  3. 迷乱与煽情:

  放大的实物在情感的煽动下,一种赤裸的欲望哲理般的变幻着,胡思乱想与不伦不类,点缀得如此美丽,性的渴求与赞美,共同构建一个新的流行符号。代表艺术家:黄瑾毅、徐文、马刚、李金孺、肖金志。

  4. 扮酷与搞怪:

  扮酷、古惑、伪暴力都以嬉戏的方式解读和建构,人们以游戏的方式生活着,恶搞、搞怪都是以新的方式嘲笑自身,颠覆自己的信仰。代表艺术家有:刘洲军、闫舒、杨威、马宁、莫宝。

 



 

  5.病态与自我抛弃:

  病态的精神麻痹着内心存在的伤感,是爱与爱、是人与人、是物与物,一种精神高度虚无主义的麻木情节和感动、伴随着生活中的异化,一起非主流。代表艺术家:范栎、色盲花匠、刘墨扬。

 



 

  6.精神虚无的冰冷:

  后工业信息时代的冷漠,一种有如机械般的规律轮回着,一切花样怪诞的繁华与璀璨,喧嚣的嘈杂与城市的冰冷,外表华丽、内心不安的隐意藏而不露。代表艺术家:于茂秀、李羽、叶文嘉。

  这些丰富的作品,我们不能说代表整个时代的风格,但是可以看出这个消费信息时代青年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思想观念,艺术家以这种方式来表现,或者说是提出的问题,希望能引发更多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名字叫《80面孔与“非主流”的感动》展览。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法国以色列艺术家红金新作展
· [专稿] 新年招财猫——姜鲲作品个展
· [专稿] 2008年朱屺瞻艺术馆《吉鼠贺岁》生肖展
· [专稿] JUDAS ARRIETA Monday / IGOR ESKINJA Fleeting
· [专稿] 蚕茧计划—也夫行为艺术现场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