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无形之形——张羽、梁銓、刘旭光联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11-05 17:03:20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无形之形——张羽、梁銓、刘旭光联展”将于2007年11月24日下午三点在苏河艺术(北京)开幕,该展览将展出张羽、梁銓、刘旭光三位艺术家水墨、装置等作品。

        张羽是中国实验水墨的重要代表人物,自1990年代初期的《灵光》系列以来,他就一直是一个形式上的开创者、理论上的建设者和活动上的组织者,在经历了象征、表现和意象的阶段后,最终进入了抽象语境。而之后创作的《指印》系列,是画家对日常的冥想做出的片段记录,一方面,他是在当代视觉艺术中超越绘画概念的与行为相关的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它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提示了人们在现代化繁杂的闹市中依然可以追求到属于自己精神的、心灵的进入自然的方法。

        梁銓的画面大都拼帖而成,“空灵”和“丰富”在他的绘画中实现了统一。

        曾经游学于日本的刘旭光,创作跨越了绘画、雕塑和多媒体等多种领域,其作品中常常渗透出浓厚的禅意。

        所谓“抽象”艺术乃西方舶来品,从蒙德里安一脉到康定斯基已经百余年,但作为东方一脉的非具像艺术与西方的抽象有很大的不同。此次,观者将在“无形之形——张羽、梁銓、刘旭光联展”中,更接近东方艺术的本质,体验东方艺术家的禅意生活。

 

苏河艺术地址:苏河艺术(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持续展出到12月20日。

展览媒体联络人:陈妍

电话:021 63804150-22

传真:021 63804152

Email:creekart@creekart.org

 

无形之形

        “抽象”之于西方,“物派”之于日本,都有其历史和文化的脉络。作为中国形而上的非具象艺术,在中国并没有完全沿着西方抽象艺术的脉络发展,很多艺术家似乎更钟情于用新的媒介和手法表现具有中国意蕴的文化形式,最终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面貌和形式语言。

        这种新的形式不同于“抽象”,有人提出“中国式抽象”的概念,也不够贴切,因为“抽象”一词本来就很西方,有着明显的西方语言霸权的痕迹。日本的艺术家为本土的非具象艺术找到了“物派”这个词,完全抛开西方艺术史和西方语汇的束缚,成为日本美术史上重要的一支,但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强烈的非具象艺术至今还没有一个贴切的称谓。

        因是非西方的非具象,曰之“无形”,因是艺术创作“痕迹”,有艺术家称之“无形之形。”

        中国的非具象艺术注重对创作过程的体验。张羽、梁铨、刘旭光这三位艺术家在进行了多年传统水墨绘画实践之后,抛开媒介的束缚,在创作中 “修行”。 所谓“我心即山林大地”,他们的绘画禅味盎然。

        张羽的《指印》系列,彻底放弃传统的绘画工具和语言,用摁手印的方式去消解绘画性,以佛教徒般的修行意志用交错的手指印去建构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梁銓的《清溪渔隐》系列,采用拼贴的手法,把不同墨色的纸条安排在它们应在的位置,在手工劳作中凸现修行的意义。

        刘旭光的《痕迹》系列,用毛笔蘸着铁锈和墨在宣纸上反复书写“卜”字,锈拙的字痕渗透出浓厚的禅意。

        “无形之形”,在具体的物象之外,我们希望观者在此次“无形”展览中更接近东方艺术的本质,体验东方艺术家的禅意生活。

 

向莉 写于上海光复路

2007-10-17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艺术+上海 五人联展
· [专稿] 版库艺术精品版画联展
· 写之境—视平线画廊六人联展
· [专稿] 林中秀、康桂梅绘画联展
· 三人形:幻想,孤独——80后三人联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