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尹朝阳的作品总是与人有关,从他的《青春残酷》到《神话》系列,一直到最近的新作,画面的主体元素始终是人:单个的人,集体的人, 抽象的人,具体的人以及被神化了的人。风景在他的画面中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和陪衬,有时候连风景都省略了,画面上除了人物只留下大片的空白,好像是空荡荡的舞台,人的孤独感和荒诞性主宰了画面的情绪。
在尹朝阳的早期作品中,对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状态的描写是艺术家的关注焦点,源于青春期的迷茫、焦躁、彷徨、不安和内心的痛苦挣扎,它们表现为《青春残酷》系列里的一个个脆弱的形象:或是孤独无助,或是歇斯底里,或是百无聊赖。他们通常以单个的形式出现,迫使观者与他们直面相对,无所遁逃。但从《天安门》系列开始,没有个性和具体面目的人群出现在了画面上,但那些人群被放置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变成了符号化的陪衬,退缩为了一种背景。
最近的一系列作品虽然也是关于人群,但以往画面中的具体的文化背景符号和社会景观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抽象的风景,风景之中是黑压压的人群, 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蝼蚁,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往何处去。他们没有历史,没有身份,他们代表的是普遍的人群。庄严与崇高的感觉在这里被一种压抑眩晕的和不可知的恐惧感所替代。画面中的背景部分更为厚重,用颜料堆积起来,形成一种粗砺的肌理效果,暗沉的表面吸收了一切的光线,似乎蕴含着神秘的力量;而人物的部分则画得较为透明和轻薄,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力量反差。艺术家对于油画技法和语言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在这里得以充分地体现。
除了架上绘画,尹朝阳最近也开始运用其它的媒介和手段去开拓和丰富自己的视觉艺术语言,在10月于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的艺术家的新作个展里, 与尺寸巨大的油画作品相呼应的是占据唐人空间中心位置的几个大型的装置作品。这些作品以巨大的石头堆砌而成,其中一个耸立而起高达4.5米,让人联想到高塔的形状,石头上斧挫出几百个小人,布满了石头的表面,看上去正试图向着最高的部分攀援。一束强光从高高的天花板上倾泻而下,似乎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的启示,打在了石头堆成的高塔的顶部,在光线的暴露下,那些混乱的人群似乎是来自石头的黑暗的缝隙里,彼此倾轧,绝望地挣扎。 从艺术语言上说,这实际上是他过去作品中的绘画元素的延续和拓展, 同时也是他一贯的艺术理想和心理图形的视觉表达,并且从前一阶段的带有符号性的图式转向了更为纯粹的图像形式语言与心理结构转换关系的探讨。
尹朝阳的作品流露出他个人对于人性的一种怀疑主义的态度,以及对于生命的荒谬感的存在主义式的质问,它基于艺术家的主观经验、对于社会的观察和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集体和个人的记忆,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艺术家的世界观和心理模式,它们最终以一种视觉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