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上海论坛”举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0-01 22:59:29 | 文章来源: 视觉同盟

    由中国建筑学会、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办,上海市建筑学会和世界百强建筑设计企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上海论坛”9月23-2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此为北京举行的“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系列学术活动,也是亚洲建筑师大会首次在两地举办同一届会议。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尤兰达女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秘书长周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等知名学者和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建筑师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演变中的亚洲城市与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筑创作”,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针对“上海城市发展与建筑创作”、“2010世博会与城市建设”、“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亚洲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持亚洲的传统文化和地域建筑特色,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上海的建设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浦东国际机场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新天地、浦发银行大楼等建筑的修缮和改造的完成,均体现了上海建筑设计行业在独创性、继承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这对致力“保持亚洲的传统文化与地域建筑特色”的亚洲建筑师协会和本次参会的国内外代表来说,无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尤兰达女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城市与建筑的发展问题是我们值得关注的话题,中国建筑的蓬勃发展令世界瞩目。城市的建筑和重建与建筑师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的建筑师不断地依靠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整个大都市中来进行改建,如何利用设计来改造我们的社会,同时保存我们的文化。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和思考。
  宋春华理事长在参观第一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获奖作品展览时,记者抓住时机问他对上海建筑创作水平如何评价时,他说:“实事求是地说,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上海人在选择方案时的品味高。现在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对方案的选择。”记者再接着问到“中国建筑学会在这方面如何起引导作用”时,他说,还是要重提“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
  论坛上郑时龄院士的主题报告《当代上海的建筑与发展》对于当代上海建筑的演进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诠释。台湾建筑师刘培森做了《高龄化住宅建造与实践》的报告,为步入高龄化社会的城市建筑师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历史建筑保护专家章明则通过浦发银行大楼修缮、上海音乐厅改造等4个项目介绍了他们在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中的成功经验。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对世博园区的规划思想作了阐述。还有现代华东院郭建祥副总建筑师、上海建科院汪维总师、现代上海院钱平副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张洛先总建筑师分别就上海浦东机场二期的设计、绿色建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上海光源工程建筑设计以及旧校园建筑改造与教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演讲。
  本次活动还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困惑与出路”的青年建筑师论坛,现代上海院方案创作部主任吴文、现代华东院建筑创作所所长杨明、同济大学设计院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斌、现代都市院创作所所长俞挺以及上海城市规划院规划二所所长王嘉漉等以青年的视角一起对今天的中国建筑的困惑与出路进行了讨论与思考。论坛由上海院总建筑师陈国亮主持。论坛从对央视新总部大楼的印象评价开始。俞挺尖锐地指出,中国的某些有话语权的人将西方建筑师奉为“神”,这些人对于西方的观点是相当的谦卑,而对于我们自己的建筑师则是居高临下,所以,这个困境不是来源于西方的所谓强势文化,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杨明则认为,中国的建筑学会、协会等机构没有在市场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设计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价值观以及不理性的机制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张斌认为,造成今天我们许多困惑的原因跟我们20多年的市场有关,跟我们的商业变革有关,跟资本权力的结构有关。尽管如此,面对中国的现有环境,中国建筑师的机遇依然大于挑战,所以中国建筑师是幸运的。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