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古代青铜器展 三大国宝齐亮相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9-13 23:15:04 |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代表中国古代铸造技术最高水平的国宝级文物尊盘将于9月25日起在东莞市展览馆主办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上与东莞市民见面!这也是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的尊盘首次在国内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中国出土最大的古代青铜酒器铜尊缶和国内所有铜敦中造型最精美、花纹最复杂的一件铜敦。除这三件国宝级文物外,还将展出战国时期最高规格的礼品——九鼎八簋等珍贵文物。

    据介绍,这次由东莞展览馆主办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展》是“华夏文明之光”大型文化艺术系列珍品展四大展览的首场展出,由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10家省市博物馆共同协办。

    据东莞市展览馆馆长钟长永介绍,本次《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将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器精品鉴赏”、“青铜器传承的文明”三大部分。“灿烂的青铜文化”包括“青铜文明的起源”、“多元辉煌的时代”等5个单元,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的组合陈列,系统地介绍中国青铜器文化的概况。

    本次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邀请国内著名考古专家吴海贵先生亲临现场做青铜器专题讲座,此外,在持续一个月的展览期间,还将在每周六和周日的下午三点至五点举办共八场专家讲座,专家将免费为东莞市民和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藏品鉴赏。

  三大国宝齐亮相

  随州市博物馆外联部主任胡久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这次《中国古代青铜器展》,随州博物馆从馆藏中挑出了51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其中国宝级文物三件,其他属于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这次展览的文物从时间跨度上讲,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距今有3600多年历史。

  在这51件文物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是铜尊缶,重达700多斤,是目前中国出土最大的古代青铜酒器,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另外一件被列为中国十大青铜器之一的尊盘则代表了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国宝级文物,也是这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同时,这也是尊盘这件国宝首次在国内展出。

  本次展览上,随州博物馆带来了一件春秋时期的铜敦,这件国宝级文物是目前国内所有铜敦中造型最精美、花纹最复杂的一件。此外,随州博物馆还带来了一套战国时期最高规格的礼品——九鼎八簋。

  在“华夏文明之光”大型文化艺术系列珍品展还被东莞市列为2006~2007年公益文化活动招商项目,在8月15日举行的东莞市2006—2007年公益文化活动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在该次的公益文化活动招商中,“华夏文明之光”大型文化艺术系列珍品展共推出4个专题展览活动:一为中国古代青铜器专题展览,主要文物来自随州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二为中国古代乐器展;三为以中国古代玉器和铜镜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四为中国汉代建筑装饰的典范——汉画砖为主题的展览。据介绍,这些展览项目将从9月25日开始陆续在东莞展览馆开展。

  钟长永表示,本次公益文化活动旨在传播知识,展览期间,展览馆“增加展览,不增加门票”。

  三大精品

  尊盘——商周十大青铜器精品之一

  在曾侯乙出土的青铜器中,尊盘是最精湛的工艺品。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铸造学会的传统精铸工艺鉴定会鉴定后认为:“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青铜盘,造型端庄优美,纹饰精巧、复杂。是现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复杂、精美的珍品。”

  它被列为商周十大青铜器精品之一,也是曾侯乙墓中唯一无人复制、仿制出来的铜器。

  尊和盘是两件器,放在一起又浑然一体。尊是盛酒的,盘则是装水的,也是盛冰,其用途显然是为了冰酒。从它们的结构看,均由本体、各部分附件(装饰)及透空附饰采用失蜡法;接合方法有铸接、焊接,因部位不同,焊接方法也不同。尊是由34个部件,经过56处焊接与铸造;盘则是由38个部件,经过44处焊接而连为一体,采用部件之多,焊接之繁,实属罕见,采用的是“失蜡法”的铸造方法。尊和盘都刻有铭文。

  铜敦——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铜敦造型和谐、优美,花纹精美绝伦,在全国所有出土的铜敦中十分罕见。体呈椭圆球形,盖、身相同,大小相等,各有三个扁形龙状足,腹部有对称环耳,盖口沿有三个舌形扣钮;周身饰精细的三角几何纹、勾连云纹、涡纹图案,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尊缶——古代最大酒器

  大尊缶出土共2件,造型一样,大小相近,花纹相同,两件大尊缶分别高125、126厘米,腹径100、102厘米,分别重292、327.5公斤。此为两周时期已出土的最大的两件酒器,应为储酒器。

  器体采用两次铸接,内壁上可见两模合接处有凸起的箍带。器表有纵范痕四条,每截为四块范合铸,两次铸的范痕不在一直线上。盖钮和腹钮均为铸接。这种分铸法如同联禁对壶一样,技术水平相当高超,是大型器具采用分铸法的精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