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20世纪中国美术在保加利亚展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6-12 20:35:17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品网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广东省文化厅委托,广东美术馆策划“图像人文——20世纪中国美术”展览于2006年6月9日至6月18日在保加利亚国家文化宫展出。

    “图像人文——20世纪中国美术”展览的策划旨在探讨美术中的人本精神和人文情怀,期望通过艺术这一国际语言,引领保加利亚的观众通过65件艺术原作了解20世纪中国人走过的历程,并且,从社会学、图像学等新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些分属于不同年代的艺术作品。

    此次展览精选了65件作品,系统地以美术独特的语言和形式,反映了20世纪中国人的形象、思想和情感,凸显了社会发展历程中人类的生存状态及思想演变。

    二十世纪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难以忘却的民族危机。通过血与肉的拼搏,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又以坚忍不拔的奋斗,开拓出改革开放的伟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1900-1949 年民族危机时期

    在20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呼唤着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社会体系,与此同时,中西文化冲突引起了传统革新运动,也改变着中国人的审美习惯。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革命美术蓬勃发展。艺术家们以激发民众,鼓舞士气,发扬民族传统美术为己任,运用多种艺术样式创作出一大批揭示黑暗社会现实以及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作品。1949年前后,中国美术在整体上已准备向新时期转型。

    1949-1978年新中国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新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使艺术家们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主题。作品以通俗的风格和明朗、乐观的情调,形成50年代前期主流美术的共同特征。60、70年代的政治事件和文化政策,使美术创作处于停滞的状态。随着民族反思潮流的出现和人文精神的复苏,艺术创作开始转向对人本身以及艺术形式的关注。创作理念和形式在70年代末开始呈现多元发展的势头。

    1978-2000年 经济文化发展时期

    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社会格局和人们的观念从以前的单一和封闭逐渐转向多元和开放,艺术也呈现出活跃的多元化形态。具有多元价值观和自由开放思想的艺术家们把眼光投向中国社会的生存现实、个人经验和本土文化,以一种更为人性、开放、独立的态度去面对当代文化及自身创作中的问题。

    这样,我们匆匆地走过了一个世纪,又迎来了新世纪的起步和期待!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保存了时代的记忆,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职责。他们描述了“人”——作为个体的同时也是作为社会整体和人类的整体——在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具体情景中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影像,展览将这些经验和影像串联起来形成一部富于视觉力量的社会发展图像史。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从20世纪100年间成千上万的优秀藏品中遴选出来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与收藏价值。举办这次展览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通过无语的交流,加深与远隔重洋的保加利亚人民心灵的沟通,让彼此走得更近一些。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