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精神”如何指引艺术实践?

时间:2019-06-03 07:44:01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科技是艺术的重要媒介,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成全,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艺术带来更多可能。而5G作为时下热门的新科技,又将会为艺术带来什么机遇和转变?

著名策展人、央美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在开幕式致辞(图片来源:龙门美术馆)

开幕式现场

6月1日下午,“艺术可否5G?——来自央美的另一种实践”在龙门艺术馆拉开帷幕。策展人王春辰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12名博士生,围绕“艺术可否5G?”这一话题,展开了一系列思维碰撞和艺术创作。

那么,在艺术的语境中,何为5G?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央美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在接受艺术中国记者采访时从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一方面,5G技术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人们生活的各领域都被整合进同一系统。而在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现代科技的快速迭代让艺术的创作观念、表现形式、理论阐释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很多人开始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甚至怀疑“艺术还存在吗?”在这个层面上,王春辰指出:“我们也需要达到一种5G的思维方式,即艺术是整体性的,它是集合了所有关于艺术的知识、艺术的变化而成的一个整体,这也叫艺术的5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5G作为当下最具创新性的技术之一,代表着勇于探索革新的先锋精神。同样,艺术家更要有挑战现有艺术形式的勇气,敢于打破边界、探索未知,这便是艺术的“5G精神”。王春辰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采用了“强策展”模式,围绕展览主题,策展人参与了艺术家观念构思、概念修正和作品调整的创作全过程,在他看来,通过本次展览活动,希望能让大家意识到“艺术有很多的方向,很多的方法,很多的可能”,并由此开始拓宽艺术学习和创作的思路,将艺术的“5G精神”真正落地。

康蕾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品《冰山上的来客》

因此,本次展览作品的创作中,12名博士生更新自我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努力深入到艺术的实质和当代内核中,凸显作品的媒介性、思想性和实验性,并对所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以多元形式传达思想。他们试图打破边界,有意识地跨界非本专业的创作领域,运用自己并不熟悉的创作方法来试图构建一个“整体性”的艺术观。


作品《Fragile-易碎》

作品《Fragile-易碎》细节

主修中国画的艺术家李冠嫾,为本次展览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Fragile-易碎》——上半部分为人物画像,看似新潮时髦的人物面容上覆盖了一道道裂痕;下半部分为三个倾倒的玻璃瓶,大量“金币”倾洒而出。在她看来,“5G时代”必将是新的历史阶段,然而个体在大时代巨变前无法掌控、难以预知的无力感,都化为潜藏内心的焦虑,作品中这些破碎的、易碎的意向实为内心焦虑的反应。

魏晓妍作品《夫纸者阵也》

观众在作品《5G制氧机》前

此外,艺术家魏晓妍的作品《夫纸者阵也》借用传统书法形式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信息写入长卷;艺术家戚霁在作品《5G制氧机》中思考在速率突增的5G时代,人类许久不曾进化的身体是否可以承受?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以不同方式回应着5G时代和“5G精神”指引下的艺术实践,显现出轻松鲜活的艺术风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金荣作品《空》

李大伟作品《从确定到不确定》

黄山作品《轨迹》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