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音”王铁牛欧洲写生作品展开幕 王铁牛:“写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2019-04-28 16:38:33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2019年4月27日,“足音——王铁牛欧洲写生作品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开幕。此次画展由欧美同学会留俄(苏)美术家校友会主办,中国油画院美门艺术馆承办,美门艺术馆馆长蔡际鸿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黄远鹏担任策展人。展览遴选王铁牛近五年间往返俄罗斯和欧洲多国采风写生所创作的近60件精品之作,是其近期艺术实践的阶段性总结。

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泽群主持

王铁牛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学督导,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会长,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他1950年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父王盛烈是关东画派的创始人、中国画艺术大家,生前曾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其母吕馥慧是中国知名水彩画家。王铁牛成长经历坎坷,先后做过农民、乡村教师、工厂车工、军人。据王铁牛回忆,上世纪70年代在工厂当工人期间,他每天早起都会去郊外或公园坚持写生,经常顾不得吃早饭就去工厂上班,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绘画。1978年初,他进入军队从事美术工作,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此后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讲话

据策展人、中国油画院青年艺术家黄远鹏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近60件作品是从王铁牛近些年多次往返俄罗斯与欧洲各国所作,充满着浓郁的欧洲风情和高雅的艺术情调,从中可以看出王铁牛真诚的艺术情怀和对自然的真挚表达,体现出他的艺术追求、精神向往和审美情趣。王铁牛在前言中写道:“曾经的成长岁月里,我从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中感受那别具情境的人间词话,在翻阅画册中,那些神秘的古老城堡、教堂、逆光下的白桦树林、草地间一条伸向遥远天际的小河,这一切都渐渐地积淀,逐渐形成一种审美趣味,一种精神向往,一种文化情结……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促使我留学俄罗斯,走入这个曾经梦中的艺术世界,用心去拥抱,去体验梦寐以求的喜爱和关注,追寻油画艺术的真谛。” 

展览现场

王铁牛,普希金故乡的教堂,50×60cm,布面油画,1998年

王铁牛,多雨的季节,60×50cm,布面油画,2017年

1995年,45岁的王铁牛孤身远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深造。从那时起,“我时刻不敢怠慢,尽力把对油画艺术规律的认识放在更高层面上去再认识。”至今的二十余年里,王铁牛通过在写生和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消化,转化,融会贯通,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

展览现场

王铁牛,十月的伏尔加河畔,50×60cm,布面油画,2017年

王铁牛,逆光下的圣马丁桥,50×60cm,布面油画,2018年

王铁牛,雪中的托尔斯泰庄园,40×30cm,布面油画,2016

王铁牛在全景画创作和大型历史画创作上艺术成就突出,比如他的代表作品《上甘岭--1952》、《马克思在海牙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上》、《浑江作证》、《渡过赤水河》等都展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历史的宏大叙事观。但是观看他的油画风景写生却最能够直接反映出王铁牛的艺术天分和艺术格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设计系主任古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与铁牛都是在三四十岁左右的年龄有机会赴俄罗斯留学,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科夫先生门下学习。这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写生的训练,培养我们表现生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王铁牛不仅一直在创作上践行这样一种艺术观,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期间以此为教学理念,身体力行地带出了很多学生。同时,作为欧美同学会留俄(苏)美术家校友会的会长,王铁牛也一直起着一种表率作用,他将那种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歌颂生活的精神和自己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通过油画表现出来,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美好的感叹和他的人生追求,都是很令人感动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友萍讲话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友萍认为,“在继承西方油画传统和坚持以写生为基本训练方法这一点上,王铁牛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大量的实践。他的绘画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是艺术的审美与科学的观察和表达方式之间的统一。他的作品近些年更关注对画面意境的表达,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讲话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在开幕式现场说道:“当全世界的画家都在那里迷信‘观念’而不愿意到客观世界里去写生的时候,中国却悄然兴起一股越来越强大地拥抱大自然的写生浪潮!这无疑是艺术自身的现实主义本能的复归和冲动。在这股写生浪潮中,王铁牛是一位勤奋而成绩卓著的杰出代表。当然,写生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认定。今天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王铁牛选择的这种从整体观察、对比观察的辩证方法出发,去寻找发现客观对象本身具有的素描关系美和色彩关系美相统一的空间造型原则,是从欧洲油画传统和俄罗斯油画传统多年积淀下来的精华,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王铁牛面对客观景观,为什么能够画得这么好而又画得这么快,就是因为他能忠实地遵从油画的科学规律去勤奋努力地实践,练就了一身真本领。我想,王铁牛这个写生展览,应该会给我们当代中国油画界提供积极的启示。”

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讲话

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在现场说:“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到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影响。应该说,法国油画最早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但是真正在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建立起系统、深入的艺术教学体系,包括中国现在大量的主题性艺术创作都深受俄罗斯油画艺术的启发。王铁牛先生常年来坚持写生,通过写生去接近油画最本体的语言,同时他的作品中又不单单是西方油画的表达方式,他的画越到后来越注重画面的气韵和意境,展现了与过去不同的艺术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讲话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在现场谈到,艺术的名家大师之后常常难以摆脱父辈的巨大影响,对他们而言,这种影响更多是一种“阴影”,难以走出。而王铁牛走出了一条和他父亲不一样的道路,“在材料语言上,王铁牛的油画与他父亲的中国画水墨拉开距离,同时,他画油画,其背后的艺术思维也与中国画完全不同。我觉得铁牛走出其父亲的影响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的画名如其人,有一种‘铁牛’的精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学督导,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会长王铁牛讲话

王铁牛在展览现场的开幕式上以动情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无限热爱,“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艺术是关于美的,它是一种对自然的美、对生活的美发自内心的感动。我觉得艺术家,就是要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并且要把这种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对于一个画家,最常态化的艺术实践就是写生。我从父辈身上悟出的一个道理是,一个画家首先要是一名勤奋的劳动者,他应该把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为了完成多少数量,为了卖多少钱,而是将其视为生活的必需品。写生是我从年轻时起养成的一个习惯,直到今天,我每天都抓紧一切可能抓到的时间去画画。我身边有很多人常常对我说,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写生啊。我想说,我今天依然行走在这条路上,就是源自于艺术带给我的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感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讲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讲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表示,“王铁牛先生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教学督导,不仅尽心尽力地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且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他利用个人时间所创作的这么多质量非常上乘的作品。王铁牛教授的这种精神也一直鼓励和引导着他的学生们不断地去创新和创造。同时,多年以来,王铁牛教授对推动中国油画发展和学校与俄罗斯院校的艺术交流间架起了一座很好的沟通的桥梁。”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廖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友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港澳台美协主席蔡豪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先后发言。中国美协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丁杰,《美术》杂志主编尚辉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现场,港澳台美协主席蔡豪杰为王铁牛颁发聘书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