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沙丘里的美术馆,“石头们”在诉说什么?

时间:2019-04-23 10:29:29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一颗孤独的石子眺望着遥远的大海

继开幕展“后自然”之后,UCCA沙丘美术馆的第二个展览于上周六开幕了。在这个被德国Iconic设计奖评为Best of Best大奖的实验空间里,又上演了怎样的视觉迷思?

赵要 《有一团神气》,海边一块巨大的玛尼石

展览名为“敢当:当代神石注疏”,与这个具有古代经卷气息的题目相比,英文题目“Land of the Lustrous”则源自于一部近年的日本动漫《宝石之国》,是一部将各种材质的石头进行拟人化而产生的故事合集。

展览内部场景

于是在UCCA沙丘美术馆的细胞状空间内以及具有广袤海天背景的黄金海岸上,观众会看到不同维度与气质的“石头”——它们表达了什么?

谢素梅(Tse Su-mei) “藏石 II”

在展厅正中央,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获得者谢素梅(Tse Su-mei)带来的5块文人石,这让人想起中国文人对奇石的收藏传统,但其实艺术家想表达却是更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质疑——在经过千百万年自然界锤炼的存在物面前,人以自身生命周期衡量时间,是否是一种荒诞的行为?

王思顺 《启示 16.9.1》

王思顺的作品《启示 16.9.1》,将捡来的三块石头了等比例的放大翻制,薄如纸片的石头被笔直的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如同高高在上的一条蛇与两名女性进行某种交谈或仪式。石头以金属铝为材料进行复制,对石头的表面进行了高度的还原,在沙丘美术馆自然天光的照射下,显示出一种诡异而神秘的宗教气氛。

一名观众走过《有一团神气》

透过沙丘美术馆的三个落地窗或者拾阶登上瞭望台,赵要的《有一团神气》矗立在在广袤的海天之间,他将将一块来自西藏的红色玛尼石放大100倍,上面用藏语写着“精神高于一切”。巨大的体量与鲜艳的色彩,使得人们在数公里之外便可看见,成为这次展览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米格尔·安赫尔·里奥 《白石》

米格尔·安赫尔·里奥的则是一件与石头有关的视频作品,他在家乡阿根廷的一处小山上,用视频记录下了3000个白色石球从山坡顶端自由滚下,最终汇聚在同一个地方的场景。整个场景急促而震撼,一名观看视频的小女孩情不自禁的喊“妈妈,它们在比赛跑步——”艺术家表达的是,当下社会人类的忙碌的迁徙,最终是难逃商业的束缚。

李维伊 《石冢》

李维伊将每一粒微小的石头摆在一件单独的坐具上。微不足道的石头孤独地面对着大海与天空,与之配合的是AR眼镜,带上它你可以看到石头的内部空间。

铁木尔·斯琴 《刺柏》

铁木尔·斯琴的《刺柏》使用3D打印了一颗生长在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居所旁的刺柏,宛如一块人类纪之前的广告牌,宣告着其所在时空的道德观,人类文明遵循的规律只是物质世界自身运作系统的一部分。

鄢醒 《有趣的现代家具》

鄢醒的作品《有趣的现代家具》还原了自己写就的、探讨中国民国时期工业设计的小说中,将玉石与1920-30年代的灯具共处一室,在柔和的天光之下交相辉映。

陆平原 《陨石猎人 III:天外货币》

陆平原创作了关于石头的“当代神话”,讲述了艺术小组“陨石猎人”寻找地表陨石并将它们发射回宇宙中的系列故事,并分别刻在三个石头上。

王晓曲 《过河》

这次展览并非全是立体的装置或影像作品,也有二维的绘画。王晓曲的油画颇为契合整个展览的观点——她将下载于网络的生活照和旅游照富于想象力的曲解,诸如“摸着石头过河”之类的标语被奇诡地图解化了。

林穴 《无题》,细节处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曾受邀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香港艺术家林穴,在山中捡拾的果核上发挥了巨大的想象力,把它描绘成漂浮的星球,或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

因此,这个展览可不是石头展示大赛,而是诉说着策展人严肃的学术思考。UCCA策展人杨紫告诉笔者——这次展览是对中国民俗学里的“流变”现象与美国艺术理论家W.J.T.米切尔提出的“图像转向”学说的一次研究与展示。

UCCA策展人杨紫

关于本次展览的策划缘由,杨紫说:“其实这个想法主要是来自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关于“敢当”,中国古代有很多传说故事。我发现在传说里有很多流变,很多故事说着说着就不是最初的版本了,同时会有一个既定的东西随之出现。这跟米切尔讲的“图像转向”是非常像的,也就是说你怎么看这个图像和你自己的状态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就找了很多与石头相关的作品,既能想到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石头,又可以适用于图像转向,更多是从我的研究出发的。

展览现场

杨紫说:“图像是开放的,观众并不是必须有相应的文化基因才可以连接。我在想民众在看到一件作品的时候,他们的眼光是怎样的? 我觉得民众真的是有民俗学的传统,因为他们一直在这种过程之中,民俗学的眼光是一直存在的,我想用这种眼光来看这些作品。”总之,对于不同观众,看的是石头,但其实是看的是各自储存的文化背景。

UCCA馆长田霏宇

沙丘美术馆的设计者李虎曾经说:“建筑是一个冒险,而沙丘美术馆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在这里策展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挑战,UCCA馆长田霏宇说:“在这里做展览,当然要考虑作品与空间的关系,其实这个空间是很考验策展人的,还是要打造一个完美的结合。沙丘美术馆的建筑师是我们的邻居也是我们的合作方,所以策展人也会与建筑师有一些讨论,怎么最好地利用这个空间,展出最适合的作品。”

展览现场

随着UCCA沙丘美术馆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也不断走红,甚至出现了假期一票难求的情况。对此,田霏宇说:“这个标签不是我们打的。很多机构刻意的打造成一个网红美术馆,我觉得沙丘美术馆更多的是一个建筑上的杰作,同时看它如何去和作品结合以及它与这个社区的关系。这里的展览从策划到实施,其实与UCCA本馆的方向与水准是一致的。我希望大家可能是抱着一个旅游的目的来,但无意中得到了更深层的灵感或精神的东西。” 

UCCA沙丘美术馆俯视模型图

在距离北京300公里的海边,除了孤独图书馆、阿那亚教堂、沙丘美术馆,同时还诞生着更多惊喜,北京的文艺青年们,周末又有了新的去处。沙丘美术馆下次又将呈现怎样的视觉与哲思?我们期待着它下一个展览。(文/许柏成,部分图片提供/UCCA)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