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时间:2019.03.23—06.02
地点:上海Prada荣宅
在Prada基金会的支持下,Prada在上海百年宅邸Prada荣宅举办了由艺术家Goshka Macuga策划的展览“我曾为何物?”(What Was I?)。展览于2019年3月23日开幕,展至6月2日。
酒会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
“我曾为何物?”是一次万花筒之旅,发生在因技术过度发展而导致人类崩溃的“后人类世”时代。这次意外之旅的主人公是一个由Macuga设计、并由A Lab在日本制作的机器人,2016年曾在Prada基金会米兰展馆的展览中展出。机器人背诵/排练着从众多重要演讲中摘录的独白,声称自己是人类演讲的存储库。在这个未来风格的场景中,人类视角已经不再重要,机器人成为Prada荣宅的唯一居住者,亦是住宅中的独立存在。“我曾为何物?”这个关键而又戏剧化的问题,来源于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818年所著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怪人的独白,作为机器人演讲的结束语,亦呼应了Macuga的霓虹作品和其新展览的主题。
展览现场图片
Goshka Macuga
To the Son of Man Who Ate the Scroll, 2016
Android, plastic coat, shoes in foam, cardboard and linen
在Macuga虚构的后世界末日的宇宙中,机器人占据了这座历史建筑的房间,展示着他的私人艺术收藏和物品:25件从Prada藏品中精选的艺术作品,包括1958年至1993年间数件意大利艺术杰作,以及Macuga近期的五件“离散模型”系列拼贴作品。
展览现场图片
德国零派、意大利与法国的程序艺术和动态艺术运动艺术家——如Jan Schoonhoven、Luis Tomasello、Grazia Varisco和Nanda Vigo等人的一系列作品,探索了计算机图案和几何形状的复杂性,并自创了一套形式自由的字母表。机器人被一系列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围绕:Enrico Castellani和Piero Manzoni试图实现一种零图画语言;Alberto Burri、Lucio Fontana、Francesco Lo Savio、Salvatore Scarpitta和Turi Simeti的作品见证了画布的物理性和象征性的极限如何被突破。Walter De Maria和Llyn Foulkes两幅不同寻常的肖像画提醒人们关注身体及其缺失,而Vincenzo Agnetti的一幅画作则唤起一种“超越语言的语言”意识。
展览现场图片
Richard Artschwager、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Mario Merz、Salvatore Scarpitta和Rachel Whiteread等创作的一系列装置艺术作品和小型雕塑,结合了日常之物和功能性元素,暗示了一种后人类日常生活的可能。
与此同时,这些作品塑造了一种家庭环境和私密住所,机器人得以在此创造自己未来的“存在”。
在展览期间,每周两场的书法家现场表演将与机器人的演讲同时进行,通过将英文翻译成中文,为机器人的独白带来不同诠释。
书法家现场表演
Goshka Macuga是谁?
Goshka Macuga
Photo Francesco Pizzo
Goshka Macuga于1967年生于波兰华沙,现居伦敦。她的工作涉及雕塑、装置、摄影、建筑和设计等多个领域。她在艺术实践中经常扮演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研究员和展览设计师的角色。Macuga称这些与她的实践息息相关的类别“预测了她在艺术史分类学中的地位,并使她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曾受众多国际重要展览委约创作新作,如科钦双年展(2018年),卡塞尔文献展(13)(2012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09年),利物浦双年展(2008年),柏林双年展(2008年和2014年)和圣保罗双年展(2006年)。2008年她获得了特纳奖(Turner Prize)提名。
现场图摄影: Alessandr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