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尤拉“非对称考古学”:立足当代科技,行走于过去与未来

时间:2019-03-30 19:33:2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艺术家夸尤拉(Quayola)的大型个展“非对称考古学:凝视机器”在上海昊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夸尤拉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展出作品涵盖艺术家过去13年的创作,形式包含数码版画、影像、数字雕塑和多媒体装置等。

“非对称考古学”见证了夸尤拉透过现代数码技术的镜头,挖掘美学历史并探究自然景观。他的作品围绕艺术杰作和欧洲宗教建筑,以电脑视角、算法及数字化手段,审查、理解、分析、转化,最后重建经典艺术作品和自然图像。夸尤拉的作品在真实与虚拟、具象与抽象、传统与当代间徘徊,试图从一个古代艺术家角度看我们当下的技术,并把它结合在一起。

拉奥孔,雕塑,2016,粉状白色大理石,230x123x130cm

拉奥孔与儿子们,梵蒂冈博物馆藏

展览由数字雕塑《拉奥孔》拉开帷幕,《拉奥孔》是基于希腊时期的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进行创作的,是数字模拟和虚拟/实体模型技术实验的成果。夸尤拉将这件纪念碑性的经典雕塑以超现实的形式重塑,同时融合了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概念。米开朗基罗认为作品以一种未完成的形式来呈现反而更具有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能够让人们知道这样的人体其实是由石头雕刻出来。夸尤拉谈到,“米开朗基罗在作品中展现的不仅仅是神话、人物,或者虚构人物,更多展现出雕塑家的记忆,以及他对于大理石的处理。大理石上甚至还有雕塑家凿子凿过的痕迹,像时间凝固一样。我也想在作品当中去展示这种冲击力、对比。”

地层#1,高清视频,2014,天顶投影、双声道,760x430cm

《拉奥孔》与《地层#1》在一室中对话

拉奥孔的目光所向之处便是《地层#1》,这件作品采用天顶投影的展现形式,重构了罗马耶稣堂的标志性天花板,并以几何色块移动的抽象方式来解构、打破原作,使之成为新的当代抽象艺术。《拉奥孔》与《地层#1》通过数字技术,对古代经典艺术进行了当代抽象化重构,并在一室中对话。

地层#4,双联屏, 2011, 双高清视频、双频投影双声道, 174x300cm/每屏

地层#4细节

图像志,系列喷墨打印,2014,180×120cm/每张

双联屏影像装置《地层#4》同样利用数字技术,重构了法国里尔美术馆藏的鲁本斯的祭坛画,在其两旁的《图像志》则分析并抽象化了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将它们从图像学和历史叙述的语境中解脱出来,从而使观众们不再被经典本身束缚,获得一种新的理解它们的方式。

遗存,系列喷墨多联画屏,2018,360×140cm/每屏

展览中的作品除了对古典、经典艺术作品进行探索外,另一板块是用数字化表达方式呈现对自然风光的探索。远观《遗存》这件作品,仿佛是艺术家对森林的原比例重现,但走近后,三维扫描产生的白色颗粒将观众拉回数字世界。极为精细的几何重组与三维扫描产生的不完美之处相结合,使作品行走在真实与虚拟之间。

夏日花园,系列高清视频,2016,7频投影、7声道,600x337cm/每屏

夸尤拉摒弃人类视角,从机器的视角探索自然。他在向印象派、特别是莫奈致敬的《夏日花园》中,透过机器的视角,记录下人眼所无法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影像呈现的是机器之眼所观察到的自然,我们所认为用于客观记录的影像在这里是呈现出另一种属于机器本身的主观表达。《夏日花园》采用七频投影的形式,纪实的自然景色与印象派风格的数字化景色混合放置,使观众在行走驻足间临境地思考人类和机器之间关系。

夸尤拉谈到,“这一次展览讲述的是人类和机器之间关系。作品虽然由过去催生,其实更多讲的是当下、现状。”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6月2日。

《图像志》细节

《图像志》细节

雕塑工厂,机器人数控装置、库卡KR60-3,2019

雕塑工厂

雕塑工厂

雕塑工厂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