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移开注视他们的目光:布鲁诺·瓦尔伯特的人像雕刻

时间:2019-03-07 15:42:56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观众与布鲁诺·瓦尔伯特的作品

在一块巨大粗砺的椴木中,在刻刀的作用下,诞生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带着温度,蓄有情感,与你邂逅——这种感觉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没错,这就是布鲁诺·瓦尔伯特的雕刻。

Felix(菲利克斯) 81 x 44 x 27cm 2017 核桃木

历经三年的筹备,布鲁诺·瓦尔伯特携带他的作品20余件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奥蒂塞伊小镇来到了中国西湖之畔的杭州浙江美术馆,在引起观众轰动之后,2019年3月6日,《沉默的邂逅——布鲁诺·瓦尔伯特作品展》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The  frenchwoman(法国女人) 55 x 43 x27cm 2017年 核桃木

尽管早已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无数的点赞,但这些雕像真正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仍然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受。布鲁诺·瓦尔伯特用刻刀高度写实的不仅有被雕刻者的面孔、身体和衣着,更是他们的内心世界。

Alexa(阿莱克西阿)168 x42 x36cm 2018年 椴木

在全球当代艺术界以方法求新求怪来标榜“观念”的当下,布鲁诺·瓦尔伯特选择在忠实于对象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他的观念并非伴随着爆炸式的视觉刺激,而是体现在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深层关注,隐藏在循环往复的传统手工劳动之中。

Seduta (坐) 105 x50 x54cm 2017 核桃木

这些雕像如此的精致,让你情不自禁地投去观看的目光,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与局部。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冰冷的直线,处处体现着人体优美的曲线,让人们全然忘掉了原材料的笨拙与粗砺。它们冰冷,却似乎有温度;它们静止,却似乎有运动的气息;它们脱胎于一段段未经加工的树干,却似乎诞生的还有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Cici X 118 x40 x23cm 2018 樟木

与陈列在卢浮宫的大理石雕刻相比,布鲁诺刀下的木刻肖像更具有生命的温度。他们不是古希腊罗马的雕刻师或是文艺复兴巨匠们手下的神话英雄,而是马特奥、萨缪尔,是露丝、塔妮娅、莱拉……这些身处我们之中的普通人。他们有着现代人特有的表情,在精致的脸庞下,也失落,也迷茫,但也充满希望。他们就那样孤独而宁静地矗立在那里,与陌生的你我面面相对,似乎等待着与你无声的交流。

Anima fragile (脆弱的灵魂) 107 x52 x58cm 2018年 核桃木

当你注视的久了,你会忘记自己是在欣赏艺术作品,进而产生冲动:这就是我们的同类啊,甚至强烈得试图探索他的内心世界,而当你再回过神来,再回到对一件作品的观看,你会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我自己吗?因为世界如此嘈杂,只有自己才能感知发现属于自己、不为人察的这一刻。

Waiting for the snow (等待初雪) 166 x 45 x 25年 2008 核桃木

在布鲁诺·瓦尔伯特温和的表情后面,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如此精湛的技艺令我们惊叹,布鲁诺说:“模特的外在形象只是一个媒介,内在则隐含了许多含蓄的表达。”

正在创作的布鲁诺·瓦尔伯特

布鲁诺·瓦尔伯特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来自于悠久雕刻传统的浸淫。他出生于意大利北部被多罗迈特群山环抱的格勒登山谷,这里以农耕为主,四周山峰耸然。4个世纪以来,从农民自用的器皿与农具,到基督教信物,如耶稣受难像与圣徒雕像,木雕的技艺在这里发展、传承。布鲁诺在童年便受到了家族的影响,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雕刻家。正因如此,他刀下的人物并非宗教人物,却依然传递出宗教的宁静。

Orizzonti perduti (消失的视野) 65 x 39 x84cm 2018年 核桃木

也许熟知艺术史的你会反问——写实肖像艺术在今天仍会受到喜爱吗?由布鲁诺·瓦尔伯特在全球各地60余次展出获得的反响,我们可以到的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是如果你认为单单从伟大传统雕刻技艺中走出,就可以在当代艺术之中获得一席之地,那就错了。事实上,在布鲁诺·瓦尔伯特的从艺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正是青年时代的挫折与彷徨,才造就了今天的布鲁诺·瓦尔伯特。

Strane sensazioi (奇怪的感觉) 152x 52x 32cm 2018年 椴木

上世纪80年代,不满足于传统木雕追求的布鲁诺·瓦尔伯特与同乡阿诺德·霍尔茨克内希特一起来到维也纳,他们带着对现代艺术的无限憧憬,遭遇的却是冷漠与无视。他们转而前往慕尼黑,在这里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同情并接纳了他,人们相信:他们的雕刻作品将在不远的将来将再次成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行走的男人 白杨木 布鲁诺在艺术学院学习是的第一件木雕作品 

185x 42x 30cm 1984年

布鲁诺在慕尼黑艺术学院求学的时间里,有三年他刻意避开具象造型艺术,专门学习抽象艺术,不去接触木雕。直到有一天,他终于经不起自己内心的召唤,去雕刻一根完全未经加工的树干。在两个月时间里,他以一位年轻男性为模特,创作了一件栩栩如生的、与真人等大的雕像。它是一件写实的雕刻,但它身上却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魔力,时至今日,这件作于1984年的作品《行走的男人》仍被视为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式现场的布鲁诺·瓦尔伯特

三十余年来,布鲁诺所作的就是在这件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继续着他对人类情感的探索。同时不变的还有他对材料的选择,在布鲁诺看来,木头是充满灵性的自然材质。如果你从纪录片中观看他的工作过程,布鲁诺的确是在以木造型,却更像是他与木头完成了一次精神深入的对话。从他用凿子开始大块面塑形,到锉刀完成细节局部,木头一改质地的粗糙顽砺,变为细腻温润,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布鲁诺·瓦尔伯特的工作室

至今,他仍保持着“手艺人”的传统,没有助手,从山林取木到打柸雕刻,均由他一人在小工作室里逐一完成。他工作勤奋,一年完成也不过10余件作品。布鲁诺喜欢在木质肖像上进行必要的装饰与上色,本次展览中一件作品上覆盖了中国宣纸。值得一提的是,布鲁诺在杭州驻地创作时,以中国模特项偞婧为原型创作了一件作品《cici X》,这是他第一次为中国人为对象的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现场,布鲁诺·瓦尔伯特与雕塑作品《Cici X》及人物原型项偞婧

布鲁诺·瓦尔伯特的雕像被赋予生命的温度。他们朴素而单纯、孤独而忧郁,无一不传递出现代人独特的心理境遇。如此的真实,却更激发出观者内心的勇气,并无一不传递出朝气与希望。看过展览你才蓦然发现,布鲁诺·瓦尔伯特表现的对象都是儿童与青年,我想这就是原因吧。

本次展览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至5月1日结束。(文/许柏成  图片提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senza  titolo”(无题-装置)45x40 x28cm(9个)2017 椴木石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现场

无题24untitled 70 x 50cm  2016 石墨-油性蜡笔

无题23untitled 70 x 50cm 2018 石墨-油性蜡笔

无题7untitled 70 x 50cm 2018 石墨-油性蜡笔

无题7untitled 70 x 50cm 2018 石墨-油性蜡笔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