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中而新”——王晓燕油画的审美追求

时间:2019-03-07 14:54:0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

北京年轻的女画家王晓燕的油画艺术,旨在追求中国现代油画“中而新”的审美理想。“中而新”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提出的设计理念,他说明:“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接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我很高兴有幸在中国参与了几项设计,从早期的香山饭店到近年的苏州博物馆,我都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

贝聿铭“中而新”的设计理念,不仅激发了王晓燕油画的创作灵感,而且启迪了她探索中国油画本土化、现代化道路的审美追求。王晓燕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建筑室内装饰到书画、古董、茶艺无不谙熟,尤其钟情北京古建筑与青绿山水;她迷恋油画艺术,潜心学习古典写实油画,多次考察欧美诸国艺术博物馆,特别欣赏法国印象派与表现主义绘画。王晓燕的油画创作也试图探索一条中国油画的现代之路,她自述:“在多年的油画创作实践中,我始终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创新,不断探索以诗意的绘画语言,结合自身的生命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行精神性表达的可能性。”她所追求的中国现代油画“中而新”的审美理想,借鉴了印象派与表现主义等西方绘画技法,但并非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简单模仿,而是把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绘画表现技法融合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脉上嫁接和生发现代艺术的新芽。

最近,王晓燕的两幅油画作品《青绿山水》《忆·建筑大师》应邀参加了2019年法国美术家协会(SNBA)主办的国际艺术沙龙展,在巴黎大皇宫展出,以其“中而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引起了法国观众的注目和赞赏。在她参展的油画作品《青绿山水》(2016)中,女画家把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鲜丽色彩与表现主义的恣肆笔触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自己多彩的梦幻与内心的激情。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可分为德国变体与法国变体,德国变体强调社会批判性,法国变体注重艺术形式美,包括色彩自身的表现力。王晓燕的油画艺术接近表现主义绘画的法国变体,特别注重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这一点恰恰与中国传统青绿山水异曲同工。她的油画作品《青绿山水》不像工笔画,而像写意画,虽然追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但并没有模拟中国山水画的程式笔法,而是利用油画笔和刮刀纵横涂抹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尽量发挥表现主义油画笔触特有的表现力,使她的作品既营造了中国青绿山水的意境,又保持了油画本体语言纯正的特质。她参展的油画作品《忆·建筑大师》(2017),是女画家向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致敬之作。画面近景是贝聿铭沉思冥想的半身肖像,背景是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剪影。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提出的“中而新”的设计理念付诸实践的范例,既延续了崇尚自然的中国传统文脉,又体现了几何抽象的现代构成风格。在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之间,女画家追忆和思考建筑大师对于现代建筑与历史传统之间联系的探索,寻找中国本土的现代艺术语言。她这幅油画作品的色调以黑白为主,简洁单纯的油画笔触富有中国写意水墨画的韵味,既符合苏州园林民居黛瓦粉墙的意象,又显示了建筑大师睿智的理性,也表现了女画家思考的深度。王晓燕的这两幅油画作品《青绿山水》与《忆·建筑大师》,代表着她近年油画创作的两大系列,即“山水系列”与“建筑系列”。

王晓燕的油画作品“山水系列”,包括《当代青绿山水》(2016)、《山水间》(2018)、《气象山河》(2018)、《锦绣山河》(2018)、《月牙泉》(2018)、《松与山》(2018)等等。她的“山水系列”有些作品来自写生(例如《月牙泉》来自敦煌写生、《松与山》来自黄山写生),大部分作品出于想象,从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女画家醉心于青绿山水的鲜丽色彩,临摹过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经典作品,但她出于想象创作的现代油画青绿山水,并非对传统中国画青绿山水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浓重、粗犷的油画色彩笔触,重新营造雄浑豪放、新颖奇丽的画面意境。她的油画作品《气象山河》在青绿山水之间飞舞着敦煌壁画的飞天(传统艺术的精灵),《锦绣山河》在青绿山水之上飘动着五彩斑斓的丝绸(锦绣山河的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浪漫幻想丰富了她的画面意境。

王晓燕的油画作品“建筑系列”,包括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天坛》(2015)、《故宫博物院》(2017)、《角楼夜景》(2017)、《春天的古建筑屋脊》(2018)、《金水桥边的中国古建筑》(2018),也包括西方建筑《印象西班牙》(2016)、《巴黎絮语》(2018)等等。她的“建筑系列”大部分作品来自写生,但同样不是客观景物的机械复制,而是主观情感的借景抒发。王晓燕身为北京人,从小对故宫、天坛等古建筑情有独钟,这些古建筑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已成为女画家梦魂萦绕、反复描绘的对象。她选择各种不同的视角表现古建筑多方面的艺术魅力,不仅抒发思古之幽情,而且寄托创新之宏愿。她的“建筑系列”油画作品创新的特点是把写实性的结构与表现性的笔触结合起来,把装饰性的色彩与印象派的光影结合起来,这比一般的油画风景写生更具有“中而新”的审美意味。她的油画作品《故宫博物院》选取了从景山凉亭上鸟瞰故宫全景的视角,故宫红墙金瓦鳞次栉比的重重殿宇,犹如古典格律诗对称工稳、节奏分明,彰显了皇家建筑的恢弘气势。女画家为了打破画面严整布局的单调,综合利用写实性的结构、表现性的笔触、装饰性的色彩与印象派的光影,在空间层次与色调明暗、虚实、对比的处理上颇费匠心,使故宫全景在匀齐之美中增添了参差之美,获得了现代自由诗的奇姿异彩。她的油画作品《角楼夜景》《春天的古建筑屋脊》《金水桥边的中国古建筑》,都是从不同角度描绘故宫的景色,也综合了写实性的结构、表现性的笔触、装饰性的色彩与印象派的光影,《角楼夜景》的灯光倒影更突出印象派的光影,《春天的古建筑屋脊》的飞檐斗拱更突出装饰性的色彩,《金水桥边的中国古建筑》把这种综合视觉审美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温暖、沉着、响亮、辉煌的油画色调令人耳目一新。

王晓燕的艺术才能和油画技法非常全面。她的油画人物《自画像》(2015)、《惬意的午后》(2016)、《宁静与温暖》(2016)、《时尚女性》(2018)、《茶·蕴》(2018)等作品,描绘的是女画家本人或外国金发少女的优雅形象和休闲生活,吸收了法国印象派与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她的油画动物《骨骏》(2015)造型劲健,色调典雅,不失为佳作。她的油画静物《烛语》(2015)、《静物》(2017)也可圈可点。她的油画风景《映日荷花别样红》(2018)更是中国古典诗意的现代艺术解读。

创造中国本土的现代油画,是20世纪以来几代中国油画家共同的使命、追求与梦想。老一代杰出的中国油画家詹建俊追求中国现代油画的写意精神,他的写实油画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倾向,他曾说:“西方的表现主义相通于中国的写意画,中国的大写意其实就是西方的表现主义。”与詹建俊齐名的中国写实油画家靳尚谊,晚年仍进行中国现代主义油画的实验,他反复强调:“中国艺术需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现代主义是研究形式美的,它对于中国的美术界、美术教育和全民族审美素质的提高极其重要。”王晓燕的老师中国油画家张祖英也以写实油画著称, 他的油画风景也追求中国诗歌静穆幽深的意境。21世纪初叶,王晓燕的油画艺术遵循老一代中国油画家引领的方向,继续追求“中而新”的审美理想,探索中国油画的现代之路,套用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话说:中国油画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新芽,这也是中国油画的希望所在。 

作者:王镛(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