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她笔下的线条不仅是轮廓,也是内容本身。
她的作品是视觉呈现,同时又延展到时间维度。
她用线条解构了传统的中国山水和西方十字架,又编织着二者新的诠释。
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她是80后艺术家孟丽萍。
《精神景观 NO.4》 78x110cm 纸上钢笔,2009,大英博物馆收藏
2019年2月23日,初春的暖阳为798艺术区带来了新年的第一批展览,“山谷格子检波器——孟丽萍个展”于ICI LABAS艺栈空间如约而至。本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2008年至2015年期间创作的近40幅作品,展览题目宛若其对自身作品内容的一种解读:艺术家通过对山谷(山水)、线条编织的格子和如同检波器成像一样的画面将作品通过不同系列呈现给观众。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精神景观》同系列山水作品也在国内首次展出。
展厅现场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我试图将山水和宗教内容拼贴、打散,以一种比较个人的方法呈现。”艺术家孟丽萍谈及《精神景观》系列作品时强调,画面中的山水和十字架的图像都是大家熟悉的文化符号,一方面,它们宛若两种文化土壤上的时代标识,象征着东方与西方;另一方面,二者之于作者又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传统山水是一种传承,而当代艺术家如何面对自身文化的过去?十字架是西方的宗教符号,在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渗入在80后一代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如何看待外来文化以及宗教本身的渐渐衰退?“我希望把两种元素在视觉上进行融合,取其形制,以个人的情绪和语言去处理该题材。因此,古代山水取其轮廓而不追求笔墨,十字架演化成一个符号却不断被线条纹理所消解。在保留形式感的基础上,用线条从内部上进行填充,尝试新的解读。”
《精神景观 No.9》 38x49cm 2014
《精神景观No.19》 79x109 2014
与其说孟丽萍在用线条去填充形制,不如说她在用自己的思绪解构着既定的程式,既是一种继承,同时也是一次瓦解与重塑。
正如批评家梁爽所言:孟丽萍对于历史研究的热情、中国画史中山水画的热衷和宗教信仰的考量,在她的作品中显而易见。山水系列作品所代表的是两种社会信仰:山水之情的古典精英的家国和西方文化中以十字架为代表的宗教传统。山水部分用结构性的线条勾勒而成,块面曲折自有现代感,但所构成的图像却又保有几分古意并带有当代人对自我文化的秉持与创新。往往在体力感的群山之后,孟丽萍又平面图绘出“十字架”一般的构图——用间隔不同的条纹表现平面化的宗教感背景。
《精神景观 No. 9》 38x49cm 2014
精神景观No.12 2014
展厅现场
“在这个类型的作品中,具象化的山水在平面化的象征着宗教的背景前,有着一种柔和的和解。她将她关注的东西、内心敏感的体验,混合在一起。原本东西之间的分离,横向地跨越两个世界隔膜,在一个当代人面前通过一个非社会信仰的方式,得到一种私人的解决。山水系列作品中,也有夹杂着水墨的飘逸表现,仿佛在大千繁华中,看见自己。”
《波动03》 38x49cm 2014 (作品细节,流动的线塑纹理)
《波动 05》 49x38cm 2014 (作品细节,如同水纹般交织的线条)
《解构 02》 38x49cm 2015
对于线的着迷和探索同样体现在《当代山水》、《波动》、《解构》等其他系列作品中。孟丽萍选择不同质地的纸张,用钢笔、针管笔、铅笔、彩铅、碳素笔等描绘出线的流动和纠葛。无论是曲线、圆圈、还是组合的交织重叠,孟丽萍通过不同力道、粗细以及线条之间的间隙,从细微之处透露出她对微妙痕迹的敏感。它们时而宁静舒朗,宛若无风的海边;时而缱绻波动,仿佛情绪的漩涡;时而交错密布,编织成一幕轻盈的纱网......孟丽萍赋予线条生命和韵律,而那空隙之间和不断的重复叠加又给人一种禅宗之感。
《0012014》 98x158 2014
当代山水No. 22 2015
展厅现场
细腻,微妙,线条承载的不仅是视觉的律动,也关乎时间、情绪,和一颗安然的心。孟丽萍的很多作品都用时间编号命名,起初不明白还以为是什么代码,后来她告诉笔者,这是一幅画创作的起止日期。“绘画性本身并不是我探索的重点,我希望处理一些很微妙的东西。动作的重复,感受的记录,创作前只是有一个语言系列的区分,而作画过程中完全凭借情绪的流淌和反馈。因而我的作品可能更形式化并具有视觉装饰性。”
111.5x77cm 0112015(0609-10_2015)
0022015 2014
0292015 2015
徜徉于展厅,被孟丽萍的线条包围和裹挟着,看她把线条化为笔触,竟有种神奇的曼妙之感。而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嘈杂时代,在艺栈空间寻此片刻安心与宁静,岂能不说是一个逸致的周末呢。
据悉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9日。(图/文 付朗)
当代山水No.22 2015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