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皮车”到“黑土地”王福春镜头下的白山黑水40年

时间:2019-01-18 09:35:49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当我们追逐远方,是什么勾起内心深沉的乡愁?

当我们回望历史,是什么成为记忆永久的存留?

每时每刻,我们被定格在无数个分镜头中,用那或长或短的一生堆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更迭。正如同摄影艺术家王福春镜头下的黑白照片:它们捕捉住一瞬,而无数张定格的瞬间又构成了一个流动疾驰的年代,就像一部黑白默片,上演人间百态,勾勒出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2019年1月16日,由伊顺集团主办的《我的家在东北》系列活动之王福春摄影展在沈阳伊顺艺术空间如期而至。展览首次将王福春摄影作品中最重要的五个系列作品“黑土地”“东北人”“机车人”“火车上的中国人”“生活中的中国人”共同呈现,通过80余张黑白纪实作品记录了东北人的生活面貌,突显了东北地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精神,同时也映射出改革开放40年内国人生活经历的蜕变。

展览开幕现场

王福春现场为观众导览

“黑土地”系列作品

王福春作品局部

王福春作品局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黑土地是我成长的沃土,那鸡冠型版图上的山山水水,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王福春在开幕式上激动的说。的确,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感动摄影师本人,才能感动更多人。在王福春的“黑土地”系列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家对于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以及他对一方人民淳朴、真挚的歌颂。“黑土地”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农村人民的生活面貌:炕头、烟袋、嘎拉哈,壮汉们杀猪过年,老太太们围坐炕上剥着玉米……王福春用镜头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正在消退的地方特色和风土民情。那看上去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域中,总是散发出黑土地人民乐观、热情的温度,仿佛他们就站在观者面前,哈一口哈气都那样真实。 

王福春作品局部

在“东北人”系列作品前留影的外国友人

“东北人”系列是王福春在2000年后重返家乡用8x10相机连续三年寒冬拍摄的作品。那远离现代文明深居原始森林的鄂伦春最后狩猎人和不愿下山到城市定居的鄂温克驯鹿人;那开江捕鱼的赫哲人;为开发北大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十万转业官兵;融入黑土地没有返城的上海、北京知青;无霜期不足5个月,被称为高寒禁区的“天然冰箱”和勇敢的冬泳人等都被王福春一一收入镜中。“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拍一次我的心灵都被深深地感染和触动。我的眼睛常常含泪摸糊的,时常忘了拨插板、按快门…… 在情感交融中释放我心扉的快门。”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机车人”系列作品

王福春作品局部

虽然是黑白照片的呈现,却挡不住镜头中的明亮与热烈。正如同本次展览策展人那日松所言:“他拍摄的东北仿佛是最后的‘天堂’,白山黑水间那一张张笑脸,即使沧桑也依然纯净明媚。”

王福春的摄影生涯,离不开他和铁路的结缘。“机车人”系列通过记录赤峰、鸡西段的蒸汽机司机、检修工人,表达了艺术家对于铁路工作者的深切敬意。

展览现场

“火车上的中国人”系列作品,“大哥大”的时代

“火车上的中国人”系列作品

“火车上的中国人”系列作品,笔记本电脑开始流行

“火车上的中国人”系列作品,手机走进千家万户

“火车上的中国人”系列作品

“火车上的中国人”系列作品,等待列车进站间隙下车抽烟的乘客

时间如同一列疾驰的火车,它所搭载的每一位乘客都共同书写了时代与岁月。享誉国内外而屡次获奖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就是最好的佐证。40年来,王福春北上漠河,南下广州,西奔格尔木,东至上海......乘坐列车几千次,行程几10万公里,拍摄近几10万张底片,留下了人生旅途的丰厚印记: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高铁,王福春用镜头记录了绿皮车,蓝皮车,红皮车,白皮车的演变。早期车厢里拥挤不堪的乘客,杂志和画报往往成为那一时代的符号;而当时间进入21世纪,照片中的笔记本电脑取代了纸质画报,明亮干净的禁烟车厢门口守候着等待列车进站间隙下车抽烟的烟民,乘客脸上的灿烂和明媚抹去了昔日的迷茫彷徨……王福春攥着他的相机,在中国的铁路上一拍就拍了40年,他坐着大提速的时代列车记录下了一个时代——铁路的变化,也是中国人的变化,他们共同铸就和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历程。

作品《高铁穿越雾霾》与《共享单车之殇》

走出疾驰的列车,王福春同样拿着他的相机深入到市井生活。“生活中的中国人”记录了七十年代末年轻人学习英语的热潮,八十年代新人结婚时的喜庆与羞涩;我们仿佛也能透过照片中的三洋录音机听到邓丽君温婉的歌声,而腰间BP机一响,骑车人便突然停下来低头查看的瞬间。延续至今, 拍摄于吉林的《高铁穿越雾霾》和2018年的作品《共享单车之殇》逐渐拉近观者记忆的距离,照片是社会的缩影,王福春善于通过那一瞬的捕捉,凝练出一个时代的主题。

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798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先生致辞

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798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先生所言:“在中国当代摄影的历史中,王福春的作品就像一部无声的影像通俗小说,在真实的记录中,有故事有情节,幽默而不乏深刻,温情中又带着诙谐的批判,人生百态人情世故尽显其中。”

的确,王福春的作品跨越年代而饱含温度,绘画美学与漫画的幽默都潜移默化的融于其中。虽为黑白纪实,却折射出笑容的明媚色彩;拍摄于零下30多度的林海雪原,却传达出东北人的真挚与热情;驻足作品前,我们嗅到拥挤车厢中的汗味和烟味,却也能听到收音机里传出的时代歌声;跟随着一张张定格了的片刻,我们游走在历史的长河……

摄影艺术家王福春先生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科技在进步,时代飞速发展,王福春用镜头捕捉着这个越来越快的当下,而他唯一坚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关切与热爱,在巨变中安静按下快门的满足感。“我希望回归到摄影术最初的阶段,返璞归真。无情节、无动态、无技巧的肖像式的手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高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达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音希声的最高艺术境界。如同戏剧的高潮在无声处;留有大片空白的中国画,意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王福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的家在东北之王福春摄影展艺术沙龙论坛现场

伊顺集团监事会主席邵会东先生致辞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先生致辞

据悉,东三省摄影协会同时出席当天开幕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主席王玉文,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线云强,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赵春江,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鲁文,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卞永平,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荆宏纷纷出席。

伊顺文化艺术产业园外景

王福春为作品签名

王福春获得摄影类杰出贡献奖

同时,展览作为伊顺集团《我的家在东北》系列活动也极大的推动了本地区艺术生态的发展壮大,为集团号召东北籍艺术家,企业家的回归并推动大众知家乡、爱家乡做出重要贡献。在当晚由沈阳市文化创意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我的家乡在东北国际艺术节”上,王福春获得摄影类杰出贡献奖。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 。

伊顺文化艺术产业园外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