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设计及公共艺术大展举行 352件作品展现三年来当代中国设计缩影

时间:2019-01-12 22:23:3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现场外观

展览现场

《韩熙载夜宴图》设计作品

团扇

《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身影动了起来,红遍全球的袜鞋其实来自于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翱翔于宇宙,大山里的“非遗”工艺成为时尚界的宠儿...小到一把扇子,大到中国制造的高铁;小到一个插座,大到生态修复工程,中国设计无处不在。

设计和艺术作为直通心灵的创造性劳动,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不仅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观念和精神境界,也引领着社会风尚,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那么设计如何改变生活,生活又如何促进设计?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中的352件作品将给为你解答。

开幕式现场

2019年11月1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承办,执行单位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期将持续至4月6日。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展览组委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群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展览组委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群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设计、公共艺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它们不仅深入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更已成为引领和改变生活的重要力量。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时代 新生活”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将设计和公共艺术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总体框架中,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策展团队的作用,通过“案例”的结构和展示方式,广泛挖掘2015年以来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讲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与新生活的关系,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展览组委会副主任汪一洋致辞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展览组委会副主任汪一洋也在致辞中表示,设计与公共艺术是凝聚创新智慧、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最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艺术门类。作为部省合作、省地合作的国家级示范性文化品牌项目,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以文化为媒,为更好地向全球展示我国的设计及公共艺术优秀成果、引领和带动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在不同领域不同产品不同理念的跨界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让设计走进人民,走进千家万户,是广东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展览组委会主任陈如桂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展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范迪安致辞

展览主题为“新时代·新生活”,一方面是对前两届展览主题的延续和延伸,更进一步阐明并突出强调了设计和公共艺术的时代立场与价值取向。在展览构成方式方面,采用“案例”的形式,将设计和公共艺术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总体框架中,关注其社会责任及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凸显“创新引领”与“生活关怀”的理念,广泛挖掘2015年以来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成果,通过“案例”的组织,回应时代召唤,展示新时代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览分为传统活化、形象传播、中国智造、科艺融合、智慧城市、城乡营造、品质空间、友好社区8个版块,通过82个案例较为全面的呈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的总体面貌,讲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与新生活的关系。

HEXA六足全地形机器人 张帆 2018年

小黑侠 北京零零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

设计与生活

“科艺融合”板块展现由于产业应用的机遇,许多新技术转化为深刻影响人民生活的日常用品,极大改变了当下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领域,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命题,艺术地生活,是当代设计面向未来的重要动力。设计师在日用产品设计、人工智能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新服务模式设计等等方面,将新技术及时转换成为服务生活的产品,创造了无数新的可能。

沐浴星光 陈文令 2017年

船长之家 设计机构:直向建筑 主持建筑师:董功 2016年

“品质空间”板块旨在探讨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如何以人为核心,与城市发展需求相结合,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打造城市艺术景观,塑造城市人文形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改善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城市文化注入人文关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 童明、韩羽娇、李晨、付国平、陶松 2018年

失物招领 SenseTeam感观·山河水 2018年

策展人 王绍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生活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等紧密相连。“友好社区”版块展示在社区营造、环境改善、公共参与中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城市新文化发展取得的成果。

《中国文化遗产活化》系列APP设计 童芳、卢毅、聂圣权、闫肃、徐子懿、费倩茹、朱志安、徐嘉仪、苏婷 2015-2018年

Lisa管家机器人 许永兴 2017年

设计与城乡

“智慧城市”这一板块集合了网络与服务型app设计、城市智能管理、家庭日用设计等案例,讨论在交通、业态、服务、居住等方面着力解决城市病突出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东方品格的智慧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天坑地漏》 胡泉纯 2016年

中国美术学院民间艺术博物馆 设计机构:隈研吾都市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隈研吾 2015年

百鸟林公共艺术装置 章莉莉 梁鑫鑫 吴珂颖 吴元新 杨 芳 张居悦 2018年

“城乡营造”板块既涉及城市更新也关注设计、公共艺术如何服务于精准扶贫,展示在城乡空间营造、城乡产业转型、地域文化发展、历史记忆保留、旧区改造更新、区域活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团扇 李晶 2018年

风荷舞 罗铮 2017年

竹里 设计机构: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袁烽 2016年

《看见大山》 策展人:范炜焱,作者:胡建能、段正欢

设计与文化

“传统活化”板块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设计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设计师和消费者,中国设计也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重新发现传统、认识传统,将其与当代社会文化进行创造性结合,把传统工艺活化、传统形制活化,用传统材料营造空间,重构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本土设计、东方设计、新中式等中国风格的设计渐趋活跃。

金砖五国峰会形象设计 东道设计 2017年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形象设计 袁由敏、隋焕臣、方宏章 2016年

2022冬奥会形象设计 林存真 2017年

设计与大国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形象”也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形象传播”板块关注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用设计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近年来,设计界在系列“主场外交”等活动中积极参与视觉设计、室内及环境设计、活动系统整体设计、礼品设计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ARJ21 国产支线喷气式客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三宝机器人 许永新 2016年

“中国制造”在最近3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制造业实现了成功转型,也体现在全球化经济的共享互通中,交通工具、通讯、人工智能、宇航技术、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智造”板块中,设计师与科技工作者一起,系统攻关,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设计应用,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载人航天空间站系列化乘员设备 2016年-2018年

高速双层动车组 李鹏飞 郭庆龙

中国现代设计史论研究的元老,美国亚森的设计学院的终身教授,王受之先生谈到中国设计的发展速度时感概道:“我今天在展览馆里看到的高铁、上海地铁17号线等等,还有双层高铁设计,感觉好像做梦一样。我们的设计走得非常快,这是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并且民族的东西越来越多,并且表现得越来越自信。”

本次展览活动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致辞

本次展览活动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总结道:“本次展览想让普通观众能也看到中国设计的发展,看到自己的生活需要,以及看到我们生活改善的一种动力和前瞻。同时展览也给设计业界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面向未来的平台。只有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中国当代设计在解决社会问题、在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在解决中国的生活问题、解决产业转型问题、传统活化问题等等,才能从中看到设计师的追求,才能知道中国设计继续行走的方向,以及保持一种跟国际竞争交流的信心。”

展览学术论坛于当日下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层多功能厅举行。重要学者、设计师和有关专家以“新时代 新生活——走向新时代的中国设计与公共艺术”为主题,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在新时代,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如何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为新时代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图文/孟媛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

展出董书兵作品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