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成立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 《卫天霖作品集》同日首发

时间:2018-12-29 19:29:56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式暨纪念卫天霖先生诞辰120周年艺术研讨会现场

2018年12月29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京举办《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式暨纪念卫天霖先生诞辰120周年艺术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欧京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卫天霖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骏,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孙大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卫天霖家属代表以及美术学院历任院领导和教师参加了《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式与“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首发式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主持。

卫天霖1972年创作油画作品《桃》

卫天霖《自画像》1939年

卫天霖1974年创作油画作品《向日葵》

卫天霖——一位长期被埋没、被淡忘的艺术家

卫天霖(1898—1977),字雨三,山西汾阳人,曾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绘画系留学,专攻油画,回国后致力于油画的民族化技法研究,并先后于中法大学孔徳学院、北平大学造型艺术研究会、北平艺专西画系、国立北京艺专、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等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受政府委托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并任系主任,此后历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和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等。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致辞

《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式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主持

卫天霖先生一生勤奋,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令人遗憾的是,在艰难的世事变迁中,作品流散和损坏了很多,现仅存于世的仅剩200余件。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多位领导和教师们为卫天霖作品的梳理、保护和收藏投入了巨大努力,并于2016年5月6日签订了卫天霖作品收藏协议书。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在致辞中说:“此刻,站在卫天霖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时间点上,回顾这一历时30多年的漫长过程,更坚定了我们对这些宝贵作品推进整理和研究的动力。”据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卫天霖先生家属现已圆满解决了其仅存于世的近200幅作品的所有权和版权问题,相关作品及展览或将不日与公众见面。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欧京海致辞

卫天霖家属代表卫述致辞

卫天霖学生代表孙大志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在致辞中说:“卫天霖先生早年生活于文化底蕴丰厚的山西,很早就树立了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他的作品饱含着对新艺术的敏感体悟和独特认知,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一种精神碰撞。无论是油画实践,还是精神品格,卫天霖先生对丰富油画技法的语言,拓展审美领域,推进油画的本土化进程等方面都做出了超越时代的努力和贡献。今天,以《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和成立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为契机,首都师范大学全方位地重温并回顾卫天霖先生的一生,其意义重大。”

首都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李中奇、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欧京海、卫天霖家属代表卫述、原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王 火奇、原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书记杨静、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孙志钧为《卫天霖作品集》首发揭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书记王甦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刘进安为“首都师范大学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揭牌

专家学者回顾卫天霖先生半个世纪的油画创作和艺术教育生涯

作品集首发式后,纪念卫天霖先生诞辰120周年艺术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主持。李骏、刘巨德、王 火奇、李超、尹少淳、吴明娣、莫艾、张鹏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诸位专家学者回顾了卫天霖先生半个世纪的油画创作和艺术教育生涯,高度赞扬了他融合西方艺术精髓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成果,并深刻怀念这位沉默而伟大的开拓者与耕耘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骏在回忆卫天霖先生时说道,卫天霖先生生前非常重视学习中国的民间美术,并时常带领油画系的教师们去山西大同等地考察学习,将民间美术中的珍贵养分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今天,看到卫天霖先生作品集出版并与公众见面,李骏教授倡导美术界加强对卫天霖艺术的研究与重视,将卫天霖艺术创作的精神传承下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认为,在卫天霖先生的作品中,尽管他使用的是西方的文化载体,但画面中却涌动着东方绘画的力量和生气。他的作品色彩斑斓,作画不受表达技法的限制,充满了惊涛骇浪般的能量。

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看来,纵观当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对卫天霖先生的艺术研究和学术定位有失公平,对其完整的艺术脉络和艺术价值的梳理是长期缺失的。卫天霖先生不仅是美术史上的一个艺术家个案,其背后还包含着与他同期的中国近现代早期美术教育特别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以及师生体系传承的大量内容和细节。学术界、美术教育界应该重新审视卫天霖艺术语言体系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将该体系纳入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中。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认为,我们从卫天霖先生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一种纯净、纯粹和专注的精神,他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表达美。他的色彩和那种自由挥洒的艺术感觉在当时的各种油画风格中是非常少见的。他对中国传统美术、民族生命和精神的重视和融入也是其艺术的一个特点。从艺术教育上来说,卫天霖对待学生宽容,他能看到学生的短板,却不会以此而遮蔽学生的可能性,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明娣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明娣在现场说道:“今天,对卫天霖先生艺术的传播和研究非常有限,这无法与他的学术地位和艺术贡献相匹配。卫天霖先生一生的际遇坎坷,而在最困难的时期,他将从自家口粮中节省出的钱用在创作和教育上,这份对待艺术和教育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莫艾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莫艾认为,建国后,我们对革命的理解一度限制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上,而卫天霖先生将它引入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日常生活的层面,这种日常生活层面的表达扎根于传统的根基。“在60年代,特别是到70年代的时候,他在一个非常动荡的生活和环境下,对艺术的探索仍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热情。他的作品追求中国人可以理解的情调和意境,他要接近中国人的感情。卫天霖先生对于中国油画现代化和民族化探索过程的经验,值得我们从更多层面去挖掘和继承。”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鹏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鹏认为,“从美术史深入挖掘的角度,卫天霖先生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和他与历史与时代的关系,值得我们做更多研究。卫天霖先生的艺术不仅得益于山西民间文化的滋养,也不仅仅是他画面中那种东方因素的图像的存在,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将他的艺术与更宏观的传统相连接。卫天霖生前曾在美术界发声,倡导梳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中的宝贵资源以便被更多的老百姓见到。这是一个文化人和一个艺术家所有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自信,即便放到今天,我觉得卫天霖先生的这些思想也值得我们景仰。”

卫天霖1962年创作油画作品《矿工》

卫天霖1946年年创作油画作品《向日葵》

卫天霖1945年创作油画作品《卫迅》

参加《卫天霖作品集》首发式暨纪念卫天霖先生诞辰120周年艺术研讨会的嘉宾合影

此次《卫天霖作品集》出版和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将一位长期被美术界淡忘和埋没的艺术家重新拉回我们的视野,也旨在纪念卫天霖先生为探索中国油画创作民族化和美术教育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推动卫天霖艺术研究进入崭新纪元。(台馨遥/文,图片来源: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