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太平洋的新西兰南岛有美丽的碧玉产出(pounamu 普纳姆·毛利玉石),“玉”做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在毛利民族已经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中国的玉文化历史则更加悠久,大约是八千多年。中新两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视玉雕制作的两个国家,都视玉为珍宝。
2018年秋季,应新西兰南岛毛利部落领袖Lisa Tumahai主席邀请,由中方部分专家、学者、大师组成了“中国玉雕艺术代表团”来到了新西兰进行了为期八天的交流访问。
代表团成员有: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岳峰;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马北辰;著名玉器鉴赏家、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曙光;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建国、张铁成、田健桥;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范交通;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关守龙。
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关守龙
关守龙作为中国玉雕艺术代表团最年轻的玉雕艺术家,携带战国红玉雕作品远赴新西兰交流访问,目的在促进中新两国在玉雕领域互相合作,同时加深两国在玉石产业与资源上的紧密合作。
为迎接中国玉雕艺术代表团的到来,毛利大学Te Wānanga o Aotearoa奥克兰Mangere校区特意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新西兰南岛毛利部落领袖Lisa Tumahai主席、毛利大学首席执行官Te Ururoa Flavell、新西兰毛利发展部长Nanaia Mahuta分别致词,对中国玉雕艺术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欢迎仪式的最后,他们列队依次与代表团成员握手问候,并进行了毛利接待尊贵客人的最高礼仪“碰鼻礼”。新方还专门准备了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精彩舞狮表演,让到访者倍感亲切。
接待仪式后,毛利大学首席执行官Te Ururoa Flavell特别邀请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毛利大学的木雕教学室,介绍了相关教学概况。工作室的木雕以毛利族古老图腾为主,以口头传说和在木头上刻记号记载历史,由此形成独特的毛利人木雕,也是毛利族先人探索天地知识与智慧的结晶。
在交流中深深感受到,毛利族木雕遵从天地的思想与中国圣人老子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不断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关守龙大师与新西兰艺术家进行交流探讨时,将玉雕与木雕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比较,认为这两种创作有异曲同工的美。
之后,中新两国的玉文化专家、玉雕大师在毛利大学的演讲会堂里举行了高端论坛。毛利大学Te Wānanga o Aotearoa奥克兰Mangere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资质及相关情况,并期待通过交流合作,填补玉雕专业空白。
毛利部落领袖Lisa Tumahai主席希望通过合作,改善和引进先进雕刻设备,引进大师资源,提升现有雕刻水平,解决更多年轻人就业。
马北辰会长表示:“玉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载体,对于毛利族来说,玉文化亦贯穿到了他们的文明进程当中,在精神物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如何继承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田健桥以《会说话的石头》为主题,介绍了他的作品风格和创意理念,并将美好寓意和诗文融入了作品之中,同时,还展示了不同地貌作用下的“天然玉石珍品”及部分国宝藏品,不由得让人更加敬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后,多位科普专家。雕刻大师等发言,中新玉文化高端论坛在欢快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欢迎晚宴上,在友好的气氛中签署了中新双方共同开办“玉雕艺术学院”的备忘录,为培养年轻一代的玉雕大师,搭建更高的艺术平台。
在Hokitika霍基提卡玉石小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与新方的玉雕师们,讲述了2008年奥运奖牌的制作过程,分享了宫廷技艺链瓶器皿类的制作过程与经验介绍,演讲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博得了阵阵掌声的喝彩。
原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岳峰先生接受了毛利部落领袖Lisa Tumahai主席赠送的友好信物并特别将自己的学术专著,回赠给了Lisa Tumahai主席。
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关守龙接受了毛利部落领袖Lisa Tumahai主席赠送的友好信物,同时,将战国红作品回赠给新西兰毛利部落领袖Lisa Tumahai主席及其家人。中国战国红在关守龙的带领下,以国际玉文化交流的形式第一次走出国门。
著名玉器鉴赏家、玉专委副会长李曙光在友好的氛围中与毛利部落代表Lisa Tumahai主席互赠了礼物。
在皇后镇,双方举办了合作推荐会,玉雕艺术代表团听取了纳塔胡部落旅游集团CEO执行主席的发展规划介绍,纳塔胡部落长老介绍了他们的文化发展史,其中,有很多符号和寓意相同共通。会后,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备忘录。
一次玉文化的交流沟通,奠定了中国玉文化走出国门的扎实基础,也因为一块儿美丽的石头,通过玉雕艺术家人文思想的注入,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