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与色彩相结合 陆沉“墨彩万钧”展览探索中国画发展

时间:2018-09-06 | 片长:00:05:23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现场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一大课题是色彩,即如何将色彩引入水墨画中,使得中国画得到新的发展?

老子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传统中国画则强调“墨分五色”和 “金碧青绿”。学者贾方舟提出了色彩这一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的课题,并认为传统文人画很少强调色彩,很少在色彩上有所探索。而就这一课题他谈到:“从林风眠开始就已经展开了这一课题,陆沉先生在作品中对此颇有研究,在他的画中色彩与墨的碰撞像一首交响乐和谐又优美。”

艺术家陆沉致辞

观众观看作品

“墨彩万钧——陆沉水墨艺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示出了来自三晋大地的老艺术家陆沉教授的近20年40余幅变法之作,他将色彩与水墨相融合,从而探索出新的中国画发展之路。本次展览于2018年9月6日——9月16日展出,是陆沉教授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山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致辞

三晋之地文化的滋养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为筹备展览,他三赴山西选看作品,与画家深入交流,参观当地风物,观摩思考陆沉先生与山西的美术史渊源及关联。史载山西是中国美术史上荆浩书写著名的画论《笔法记》的地方,而绵延横亘南北的太行山成为北宗山水的象征,它既联系着古今,同时又是当代绵绵不绝的创作灵感的源泉。他谈到:“陆沉教授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五十多年,如其名一般,深潜于美术史的经络里,与历史相伴,汲取了独特的人文气息,发挥着自己的沉着执着厚实的韧劲,获得了心灵慰藉的艺术境界。他今年80岁,精神矍铄,进入佳境,创作不止,变法不已,让人钦佩。”

陆沉 《晋水之源》2017年

陆沉《家园系列之四——秋高图》 2016年

陆沉 家园系列之六——深山水好》2016年

艺术家陆沉在谈及自己生活了多年的三晋之地时说道:“三晋文化对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太行山和黄河文化滋养了我的艺术,我们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都发源自山西。我对中国传统水墨画非常热爱,这是刻在骨子里头的,但是我在四川美院学习的是色彩体系。在工作后我主要上色彩课,因此我把中国传统色彩以及西方色彩融合在一起。我们传统色彩在战国时已经形成了体系,与西方的三原色理论黑白灰理论相结合,表现出我的精神思想和追求。这次作品有激情泼洒的浓墨重彩,有心弦迸出的铮铮琴鸣,不论是雄浑强悍还是缜密细致,都不是为征服或取媚于人,只想激发人的激情、奋发和勇往直前的信心,树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这也是我对山西人民的一次汇报,还是我艺术人生进程中一段小结。”

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健致辞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晋平致辞

中国文联领导赵实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如果说四川家乡的芸芸古树和滚滚长江激活了陆沉身上的艺术潜能,使他终于走上了艺术之路,那么黄土黄河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教会了他应该用怎样的精神去投身艺术。于是长江的开阔与博大,黄河的雄浑和壮美孕育出了一个以长江与黄河的性格为创作性格的画家,这就是陆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也在展览开幕式上谈到了山西对于陆沉作品的影响;“陆先生八十岁了,有深刻的学院功底,有山西大地深厚的文化给他的滋养,更中华民族博大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有改革开放时代给他创新的触动。他的作品即是传统的继承,也是传统的发扬和创新。陆沉先生的山水画荡气回肠,以中华文明的文脉贯通其中。他把自然的结构与艺术的结构融合,把文脉与山脉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本次展览是山西艺术界向祖国人民的汇报,向艺术界交出的山西省艺术的答卷。”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观众欣赏作品

色彩与墨的融合

中国画的用色讲求“随类赋彩”,墨彩是陆沉一生着力探索追求的绘画语言体系。他最早在四川美院学习染织美术,受惠于中国现代色彩学开路人李有行教授,此后陆沉在教学与创作中不断探索水墨绘画的色彩特征,特别是重视“墨彩”的内在关系,他有机地将五彩与墨相结合,积极探索现代的水墨色彩表现。陆沉认为:“思考中国画创新问题时,笔墨是丢不下的。中国画的独特传统是不能放弃的。这前提决定了‘墨彩构成’是把水墨体系与色彩体系相结合”。陆沉在近二十年来探索其独特的“构形山水”创作,在墨彩绘画的境界中奋笔疾书,其艺术滋养既源自传统,又受惠于现代色彩体系,以现代色彩融入水墨绘画,形成独特而鲜明的语言风格。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在作品前驻足

展览开幕当日,“墨彩万钧——陆沉的水墨艺术”同名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研讨会由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春辰主持,学者王宏建、贾方舟、谢小凡、尚辉、王端廷、王平、盛葳、于洋、邓锋、王萌、魏祥奇、葛玉君、张根虎、王学辉、李桂平、赵慧、王云亮等美术理论家就陆沉的水墨探索和艺术创新成就等展开讨论,并对当下中国画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学者王宏建发言

学者贾方舟发言

学者王宏建在研讨会中提到了陆沉对于中国画的新探索:“陆沉先生踏遍了山西的晋山晋水,走过了祖国大地南北东西,去进行写生创作。他的作品笔墨老辣,色彩浓烈,构图独具风格。他作品的题材也十分广泛,画山画水画松画柏画梅。他非常注重绘画中形式语言的探索,作品中既有中国古代绘画的笔法与水墨章法布局,还有对西方现代艺术色彩与空间构成的研究与运用。”

学者贾方舟也提到:“陆沉先生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不是皴擦点染那一套传统山水画的正道。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对传统山水画破局,打破很多传统山水画的规矩和格局。他的画中有很多线条,有色彩与色块的碰撞,产生出强烈的视觉感受,这与他的知识结构与染织艺术专业不无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在研讨会现场

《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在研讨会上也谈到:“陆沉先生用线条代替皴染,以色彩代替了水墨。他的艺术有着广阔的学术视野,可以将他的作品放在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变革中去。二十世纪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急剧变革的时代,有三个方向,一个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一个是以林风眠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一个是以徐冰为代表的观念主义。在我看来陆沉先生的绘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现代转化写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融合。写实主义是他的世界观,形式主义是他的方法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认为:“陆沉先生是一位非常综合性并具有跨越性的艺术家。从他最开始学习染织,进入到水彩再到水墨作品的创作,可以看出他的艺术之路丰富而又多元。在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从墨线的角度将松针、水波的表现,从形式感上表现出了一种雄强之感,色彩带有蜀地人的浪漫和神秘气息。陆沉先生在八十岁高龄还能始终保持不断去学习和研究,在研讨会上侧身倾听,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赤诚之心,让我很感动也很敬佩。”

 《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从装饰艺术形式问题出发,谈到了陆沉作品中的发展创作脉络:“陆沉先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印染专业,这一专业实际上对他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现代艺术转型的过程中,并不是靠艺术传统来推动的,而是靠传统艺术之外新的力量来推动的。在1978年吴冠中提出‘形式美和抽象美’的时候,那一批画家基本都源自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比如说刘巨德、韩美林、袁运甫等,他们将装饰艺术的形式提炼到纯艺术中来,从而推动了纯艺术的发展。在陆沉先生的艺术创作中,也可以发现他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而是将自己从印染和工艺美术等形式主义的因素提炼堆积叠加到纯艺术创作中去,从而推动了他艺术创作的发展。”(图文/孟媛)

观众在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拍摄作品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