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018年9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巡视员罗静,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贺晋东,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等出席了开幕式。
展厅入口
本次展览共展出近120件唐代文物,通过“文武安天下”、 “皇室的珍宝”、 “长安多丽人”、 “骑猎散歌尘”、 “大唐异乡客”、 “学理共归真”六个部分,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展现了盛唐风华。
“大唐风华”展览以新颖的角度切入主题,如第一部分“文武安天下”以唐俭墓志和马璘墓志为中心,配合文官俑、武官俑、骑马俑、环首铁刀等文物来表现唐代治乱盛衰的过程中,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的风采。
唐俭墓志
唐俭墓志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唐俭墓,藏于昭陵博物馆。志盖呈盝顶状,盖面篆书“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君墓志”,四刹饰四神,四侧装饰十二生肖。唐俭,字茂约,是唐朝建立的直接参与者之一,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均有其传。
金银丝结条笼子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此次展览有许多文物是首次走出陕西进行展览,通过出土的金银器、壁画墓志向观众展示唐代的政治制度、文化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内容。在第二部分“皇室的珍宝”中,展览以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的部分金银器为主,阐释唐代皇室的宝藏。作为强大帝国的统治者,李唐皇室在宫廷中汇聚了众多的财富和珍宝,有宫廷作坊制作的精美器具,有来自异域的奇物异产,也有地方官民进奉的金银贡品。这些遗留至今的珍宝令人惊叹不已,显示了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
携婴饲鸟出行图
螺钿花鸟纹八出葵花镜
“‘大唐风华’以唐代壁画和墓志为线索和重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贺达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共展出10件壁画作品、7件墓志,试图从更深层面反应唐代文化“。第三部分“长安多丽人”以韦浩墓出土的携婴饲鸟出行图,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侍女图、持如意侍女图、男装捧盒侍女图等壁画,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拓片为中心,同时展出众多唐代女俑和梳妆用具,表现唐代女性和女性生活。
胡人打马球图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胡女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致辞中谈到,“大唐以强大的凝聚力继承了中国商周秦汉文化的重要传统,以旺盛的吸引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以惊人的创造力成就了影响广泛、绵延不尽的盛唐文化。”第四、第五部分“骑猎散歌尘”和 “大唐异乡客”展现了唐代融汇外来文化的社会生活。“骑猎散歌尘”呈现了唐代社会生活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以胡人打马球图壁画、含光殿毬场石志等文物展示唐代的打马球活动,以带猞猁狩猎胡女俑展现唐代的狩猎,以伎乐纹八棱金杯、彩绘陶腰鼓女坐俑展示唐代的乐舞。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胡女俑”中,女俑身穿白色圆领窄袖缺袴袍,腰系褡裢,脚蹬高靴,身后蹲伏一猞猁。猞猁是一种猫科的小猛兽,可以驯养成助猎的动物。同豹猎一样,猞猁猎也是贵族喜爱的时髦风尚。在古代的西亚北非和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使用驯兽骑马追猎是广泛流行的狩猎方式,唐代作为当时的国际性帝国,豹猎和猞猁猎传入,与马球、胡旋舞等一样,是当时外来胡风的组成部分。
胡人备马图
绿釉陶骑驼胡俑
第五部分“大唐异乡客”表现了唐朝境内活跃着的异乡来客,其中有的人身为高官,有的为商贾平民,也有的为人奴仆。一些人入唐既久,逐渐融入社会。展品“胡人备马图”壁画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即将出行,胡人驭者准备就绪的场景。另外,胡人俑、骆驼俑等,展现出唐代海纳百川的胸怀。
《高士图》细节
米继芬墓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传统的儒、道、释三家并重,新传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也各有发展,不同理念在当时兼容并蓄的社会中相互影响,和谐共存。第六部分“学理共归真”展示了涉及道教、佛教、祆教和景教的唐代文物,如韩休墓出土的“高士图”壁画,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儒家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而其中的某些人物又可能表现隐逸思想和道教神仙观念。还有表现祆教信仰的苏谅妻马氏墓志和表现景教信仰的米继芬墓志,也是近年来首次展出。
彩绘陶文官俑
深斑玉带銙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捧盒男装侍女图
永泰公主墓石椁拓片
含光殿“毬场”石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大唐风华”展览以不同的角度展现唐朝的艺术、文化和生活风貌,借此发掘文物的内涵,以丰富观众对唐代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