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使团文化交流中心“艺术与世界”国际论坛:卢浮宫阿布扎比对全球艺术世界的启示

时间:2018-05-29 16:40:0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讲座现场

2018年5月18日下午,由外交使团文化交流中心、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大都美术馆主办,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北京大学艺术案例研究中心协办的“艺术与世界”系列讲座在京举行。本场讲座特邀英国知名学者、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教授约翰·奥奈恩斯(John Onians)作为主讲嘉宾。约翰·奥奈恩斯教授以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的建造创举为立足点,深入世界艺术的研究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图片和艺术史料,探讨了卢浮宫阿布扎比的建造意义及其对当今全球艺术世界的启示。

英国知名学者、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教授约翰·奥奈恩斯(John Onians)在讲座现场

外交使团文化交流中心执行主任曹意强教授在讲座现场

  本场讲座由外交使团文化交流中心执行主任曹意强教授策划并主持。他在主持词中说:“外交使团文化交流中心的目的是为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建立跨越国界的平台。艺术是一种世界语,在人类历史上,艺术犹如美丽的使者,如天使般地穿梭于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开启相互间的兴趣,培育相互间的同情,促进相互间的友谊,而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创造性思想和创新能力。本中心论坛的核心使命是通过艺术推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研究。”

尼泊尔公使衔参赞哈里什钱德拉·吉米雷(Harishchandra Ghimire)夫妇、几内亚比绍公使衔参赞卡林顿·卡(Carrington Ca)、上合组织副秘书长波塔片科·弗拉基米尔(Potapenko Vladimir)、乌拉圭公使衔参赞保拉·雷佩托(Paola Repetto),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墨西哥、哈萨克斯坦、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央人民大学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历经十年,被誉为21世纪初最具野心的文化项目,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于2017年11月11日向公众打开大门。根据2007年与法国政府签署的合作计划,阿联酋以4亿欧元租借“卢浮宫”之名30年零6个月,建造阿拉伯第一座世界性博物馆,法国17家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则向其出借藏品,此举被外界视为阿布扎比借此打开其全球艺术世界新视野的野心,是中东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卢浮宫阿布扎比的开馆大展,与其说是讲述艺术史,不如说是展示一部世界文明史。开幕展以时间为序,从史前文明到当今时代,12个展厅分为12个章节讲述了一部人类文明之书。奥奈恩斯教授将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比喻为一座“世界艺术”博物馆,其潜在意图欲将世界各国艺术精品集于一个巨大展厅之中。奥奈恩斯教授本人是“世界艺术”观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开幕时的场景photo©louvreabudhabi

  早在1978年,他就主导创立了英国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这座40年前诞生的“世界艺术博物馆”便体现了全球构想。这种将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藏品同步展示的方式,引发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传统艺术史模式和博物馆学常规。

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内部

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外观

  按传统惯例,人们一直根据各地区或各民族的传统而研究艺术;每一种民族,无论是亚洲或欧洲,还是波利尼西亚或因纽特民族,各自皆认为自身制作艺术的方式出于本然,而对其他民族的艺术所知无几。

  那么,力图改变这类研究状况的理由何在?随之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世界艺术研究的益处究竟在于科学性还是道义上的?当我们发现艺术传统各个不同时,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差异?数百年来,欧洲人惯于绘制肖像并将之挂于宫殿墙上,其因何在?非洲人精心制作面具,只偶尔在特殊场合使用,这是为什么?日本人为何在每年不同的季在家里悬挂相应的画卷?为什么澳大利亚土著人几千年来都在岩壁上画满图画,仿佛使自己生活在“民族美术馆”之中,而对其他民族而言,建造一个“国家美术馆”则是一种自觉的决定?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挑战恰恰说明,为何建造卢浮宫阿布扎比这一创举显得如此重要。

  “世界艺术”观念旨在以人类一般性理论客观验证具体的艺术史事实,同时将一般性理论建立在可用科学方法求证的知觉经验之上,综合自然环境、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等多元要素,重新审视世界各地艺术风格的特殊性问题,将艺术视为一种世界范围的人类行为加以研究。

讲座现场

  为此,奥奈恩斯教授借助现代脑神经科学,开拓了“神经元艺术史”(Neuroarthistory),他将之运用于对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的思考。他认为,该建筑结构与展品陈列犹如人类大脑结构。在他提出的“神经元博物馆学”(Neuromuseology)理论中,人类的大脑与艺术博物馆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相同的原理。

  博物馆的重要功能是保存人类往昔的记忆,而人类的大脑恰似一座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我们过去的经验都在无意识中留下了踪迹;艺术博物馆在保持记忆的同时也应通过图像收藏和展示激活这种体验。大脑具有“可塑性”,经常被我们的经验无意识地重塑。

  我们拥有不同的大脑,会对某个博物馆作出不同的体验和反应,因而展览的陈设能强调也能弱化这种差异。我们对于艺术的反应,能够突出我们对于艺术品质优劣的相同感受,也能凸显对于艺术作品之间差异的不同认识,这些也都应该反映在世界艺术博物馆之中。

乌拉圭公使衔参赞保拉·雷佩托(Paola Repetto)

  乌拉圭公使衔参赞保拉·雷佩托(Paola Repetto)女士在讲座结束后代表乌拉圭驻华大使发言,她首先转达了未能到场的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Fernando Lugris)对邀请他参加此次活动的感谢。乌拉圭公使衔参赞保拉·雷佩托(Paola Repetto)女士对北京外交服务局和大都美术馆组织“艺术与世界”如此重要的讲座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借此旨在通过艺术推进世界文化传播的讲座中再次重申,乌拉圭是拉丁美洲最早公开表达希望能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我们坚信这一倡议不仅是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也连接世界各地文化的桥梁。”

北京外交人员房屋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勇

  北京外交人员房屋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勇进行讲座后的结束致辞,“很荣幸今天能够和大家一同聆听奥奈恩斯教授的精彩演讲。奥奈恩斯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对世界艺术的独到见解,使现场的每一位听众都以另一种视角感受到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汇以及社会历史环境变迁后,世界艺术史的发展。在此,我谨代表服务局和房屋公司向奥奈恩斯教授、曹意强教授致以诚挚谢意,对乌拉圭使馆公使衔参赞的精彩致辞及点评表示感谢。今天,我们再一次将艺术讲堂从传统的大学院校、博物馆引入外交公寓,这恰好体现了房屋公司以文化为载体,全面开展‘文化外交、人文外交’的努力和决心!今后,我们还将不断为外交使团组织更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艺术文化交流活动,期待大家的共同参与。”

  关于外交使团文化交流中心国际论坛

  论坛旨在以艺术为镜头,聚焦世界历史与现实文化核心论题,从中西两端出发,深入讨论双方艺术乃至文化的本体特质,启发新的互惠发展路径,以凸显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中往昔和当代的重要位置,寻求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复兴之路。

  论坛邀请国际著名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由若干讲座形成相应的系列。

  第一个系列为“欧洲人与中国艺术”(Europeans and the Art of China),该系列旨在从中西两端出发,深入探讨双方艺术乃至文化的本体特质,启发新的互惠发展路径,以凸显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中往昔和当代的重要位置。

  “欧洲人与中国艺术”系列由英国国立美术馆馆长尼古拉斯·彭尼爵士于2018年1月17日进行了第一次演讲,其演讲题目为:“欧洲绘画的空间与错觉”(Pictorial Space and Illusion in European Art)。

  第二个系列开辟“艺术与世界”论题,邀请著名学者约翰·奥奈恩斯(John Onians)于2018年5月18日进行了演讲。他以阿联酋所建的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为例,探讨“世界艺术研究”的问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