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经岩:在明确的过程中不断塑造“偏差”

时间:2018-05-26 20:08:27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付经岩个展“飞矢无动”于站台中国开幕

2018年5月24日,付经岩个展“飞矢无动”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拉开帷幕。作为艺术家在站台中国的第三次个展,本次展览通过四件装置作品和十五幅架上绘画呈现了其近三年来在自身创作脉络上的推进与思考。

策展人戴卓群以芝诺悖论中的“飞矢无动”作为展览的导向和线索,将其作品分为“真实的幻象”“飞矢无动”“阿基琉斯与龟”和“无意识的逻辑”四个章节,以一种“混沌”的面貌穿插起来。正如戴卓群所言:“付经岩不是一个内容导向的艺术家。不要去辨识画面本身是什么,这并不是他的所指。抛开图像的动机和内容,我希望引导观众通过思辨的角度看待他的作品。”

本次展览策展人戴卓群为媒体及观众导览

《人物》系列作品

付经岩,《静物》

通过《人物》系列和作品《静物》的呈现,付经岩展开了对原始图像的“真实和幻象”的思考。真实有多真?现实有多实?“现实”,需要打上重重的引号。真实是由幻象所涵载的,作为被凝视的客体,当它成为一个结果和对象时,其便已经被合法化了,所有的偶然性缘起与过程中的岐途变成了最终后置的意义。在这里,作为作品的它,却并不再是偶然的,从结果导向原因,过去已被重置。

第二部分“飞矢无动”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作品《等待下一次震动》细节,由诸多可改变方向的滑轮与枝干组成

展览的第二部分以装置作品为主,艺术家围绕《等待下一次震动》系列将观众抛入“飞矢无动”的悖论之中——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一个物体,倒转了方位,还是那个物体吗?巨型装置作品由若干滑轮和柱状物交错组成,它所呈现的结果是随机的,可以颠倒亦可移动,那么重组或改变方位之后的它还是这个物体本身吗?时间被抽离,成为一种实存本身的形式,飞矢无动,刹那即永恒,过去和未来尽皆存续于当下时刻,隐含于图像、材料、物体表面所不可见的内在眼光与观念磋商。

第三部分“阿基琉斯与龟”的三张绘画作品

付经岩作品

几乎所有的文艺创作者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我们无法抵达意图本身,但是可以无限逼近。“阿基琉斯与龟”揭示了永恒的主体与客体的悖论,当主体不断接近客体,若远若近,却又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主体可以超越客体,或者如影的跟随,但就是无法抵达客体。在这里,主体与主体欲望的客体之间,艺术家与其审美对象物之间,从来是一个悖论式的拓扑关系。

第四部分“无意识的逻辑”展出作品

付经岩作品

“无意识的逻辑”部分所展现出的绘画作品通过借助于图像与材料作为载体所附加的隐喻,将若干看似无意义的形象及其关联选项衍生繁殖,将图像的元素尽情地分裂,并且让它们不断复制与变异。付经岩的方式并不在于探寻隐藏在混沌之后的秩序,而是探寻混沌自身的形式和可能,探寻无意识散射的歧感与偶然性规则。在此,关于客观与主观、真实与幻想的问题再一次浮现,成为整个展览各个部分的一种互文。

艺术家付经岩接受媒体采访

运动——对于“概念”的松动——从中造成某种刻意的“偏差”,在有意识的空间预留中,付经岩思考着主客体的关系并制造着一种“模棱两可”的语言体系,“我希望把它抽象化。”展览开幕当日,艺术中国对付经岩进行专访,展开了以下对话:

艺术中国:很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于某种视觉图像,一张照片或是一本杂志。但你作品中的图像貌似只是一种载体,它来源于什么?

付经岩:我更多是通过一段文字。因为文字本身是抽象的,通过抽象的东西会引发很多可能或者说“偏差”。而观看图像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就很小,因为它更具体而直观。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作品不强调主题性的原因之一。其实,文字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或是线索,我读到一些文字时会和作者想要阐述的本意产生偏移,而这个“偏移”恰恰成为我创作的一些信息,从而变成绘画上的一个契机。

偏差就像一种小小的刺激。

艺术中国:虽然起点源于一个“偏差”,但你却非常明确自己的终点是什么,也就是自己要追求或说明什么。“偏差”带来的是一种非常准确和确凿的东西,这很有趣。

付经岩:对,我非常明确。这就是我想要的。我是在一个明确的过程中不断塑造“偏差”。毕竟画画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单从一个图片或者形象上去考虑绘画,那它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而我在尝试自己的办法,选取一个大家认为不重要的点去做。包括“等待下一次震动”也是,它是一种颠覆,是一种不稳定的东西。它在绘画上是成立的。

艺术中国:然而你却特意通过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去呈现自己极其确定的东西。这是为什么?

付经岩:这其实与我对“运动”和“概念”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有关。有一个阶段,我对“震动”这个词非常感兴趣。它并不单纯是一个词,它其实是一种物理性的运动,而我发现所有事情都和运动有关,那当它碰到“概念”的时候呢?概念是既定的,那它如何跟运动发生关系?就像我的很多作品都围绕着“运动”展开,这里的“运动”其实是对“概念”的松动。

我想做的是,不通过一个直接话语来回复或定义,而是用一种很“软”的东西在这些作品中互文串联。特意弱化自己作品中的指向性,因为我是反对概念的,如果我很确切的指向了,那就等于我自己形成了一个概念。所以我把它表现的很松散。

艺术中国:等于你在解构一个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和过程去表述和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

付经岩:对,其实这些作品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一旦有了,它就非常明确了。所有这些作品,我不再提供场景,也没有一个语境。我把它们全部抽象化,把它做成一种很模糊的东西。

艺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你也经常提出主体和客体关系的问题。你与绘画之间,如何看待这种关系?

付经岩:我很多时候还在摸索,就是不想把自己“堵死”。我想给自己留点空间,如果你就是为了画画而想画的话,那这个工作就无法实施了。我想和它保持点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一种关注,从生活中去对望艺术。

 艺术中国:如果你没有和它之间的这个距离和留白,那你就被动的与其静止了。

付经岩:对,就好像如果只看画布上的笔触和细节,那你就看不到其他了。反之,你把自己推远,很多不重要的东西就会进来,而这些不重要的东西对艺术其实是有帮助的。而这才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不是说某一张画有多重要。

我跟绘画的距离,是想给自己留点空间。

艺术中国:所以,你在有意识地推远自己和它的边界。

付经岩: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关键词叫“斜视四十五度”,就是用余光去看一些东西,并不是正视它。其实,你用余光看的是时候,可能看的更客观。

艺术中国:不带自己的任何主观色彩和判断。

付经岩:对,我就是用这种心态去绘画,把这种东西加进去 。包括看待艺术,看待绘画。(图文/付朗)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