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心景: “画我眼中所见—李玉双绘画展”国家大剧院开幕

时间:2018-05-02 20:16:37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媒体交流会现场

2018年5月2日上午,由国家大剧院主办,观画艺术中心承办的“画我眼中所见——李玉双绘画展”媒体交流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艺术家李玉双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徐州。他是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长子,幼年时由于母亲早逝,自小与外祖父,著名戏剧理论家苏少卿和舅父共同生活,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在浓厚家学的熏陶下逐渐萌动,从画六十余年,尤擅风景。

六十余年,李玉双一直致力于研究“色彩”。近十余年来,他又侧重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如宣纸、毛笔等工具对色彩的表现力。此次展览重点呈现了李玉双先生近十年来创作的油画作品40余件,集中展示他十余年来的探索成果。此外,策展人智吉还从李玉双先生近2万张速写中精选出20张复刻版画共同陈列在展厅中。

《艳芳走过的路》 98cm×199cm丙烯水墨宣纸 2016年

望 98cm×198cm丙烯水墨宣纸 2018年

作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长子,李玉双并未追随父亲的艺术风格和样貌,而是默默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展览现场,策展人将李玉双先生日常创作所用过的速写本、调色板陈放在展厅中,展现了艺术家异常勤奋的绘画状态和他作品中洋溢的自由自在的创作心境和对自然、绘画由衷的热爱之情。

绘画革命往往始于新的观察方法的形成。1971年,理工出身的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他认为,构成人眼中自然万物的并非物体固有的“形”,而是“光”以特有的编码形式传递给人脑的色彩信息组合。而常人在看到物体的瞬间,大脑就已对光编码进行解码,因此看到的是一个具体的“形”。因此,他的“光编码”画法将解码之前的色彩信息呈现出来,从而摆脱了绘画对“形”的依赖,直接进入到自然万物最本质的状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李玉双先生六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无论速写、还是作品,皆全部在自然中完成。时间积累到一定阶段,写生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人与自然最直接的相处。在六十年每日流连于自然的过程里,画家看到的自然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基于艺术家这样的自然与绘画意识,策展人将展厅1200平方米的空间以竹林、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月牙、满月、树枝等大自然中的景物和事物移置在展厅中,表达李玉双先生“自然即画室”的创作状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智吉在介绍策展理念时说:“本次展览试图以4个单元呈现李玉双先生对艺术的探索:自然而然,意在呈现李玉双先生的创作皆在大自然中完成,是他的艺术高于自然而回归绘画本体的状态呈现;观而察之,展现了艺术家如何观察自然,如何通过一套科学的研究人的眼睛和大脑成像的方法,从而影响更好地观看大自然的; 自由自在单元,希望向观众展示李玉双随身携带的各种速写本,他的速写本几乎每天都不理身,完全是走到哪画到哪,一旦进入‘无我’的绘画状态,就尽可能不让其中断;有限无限单元,我们整理了艺术家60多年的绘画经历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像,最近他创作的一批抽象作品已经完全走入了另一个精神境界,而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艺术家的思想境界无疑囊括了更广阔的空间。”

李玉双速写作品

李玉双速写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李玉双先生笔下绚丽多彩的自然面貌,更是吸引人的风景。他作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虔诚的过程,是一笔一划来体现自己真情实感的过程。而他在艺术和科学的这样一个两个领域的穿梭,又使得他的思维非常开阔。可以说在表现上非常自如,放松。这样,他的作品流露出来的整体的面貌就是充满了光和色的交协。大自然的树木、山坡、山峰、天空,这样一种光感的表达做的非常充分。在色彩的处理安排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观察。特别是许多作品,或者是补色系统的运用,或者是线条的真挚的表达,都体现出一种非常放松的,自然的,由衷的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境界。一句话,李玉双先生的作品正如这个展览的题目所说,是画他的眼中所看。这个眼中所看,是通往心灵的关卡,通往心灵的感受。这个展览给我们带来如此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更让我们看到李玉双先生一颗纯朴的、跳动着热情的心。这是艺术最有魅力的地方。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等嘉宾观看李玉双先生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尹吉男如此评价李玉双先生的作品:“李玉双先生的风景画清新、质朴而有修养,饱含生命的乐趣。很显然,他是深深地享受在绘画艺术之中的。以他的年龄来说,一定经历了火热而动荡的政治生活,为什么他的画作中没有留下相关的印记?他非常钟情于户外风景画的写实,我总觉得在艺术家的画作中有意回避了真实生活中原本的粗粝和艰辛,而特别留下了最平静最恬淡的瞬间。让最恬淡和平静的风景凸显理想境界,超越现实生活。”

李玉双创作中

展览的学术主持邵亦杨在现场说道:“李玉双先生的画非常有感性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沉浸其中,沉浸在自然中,有浸润的感觉;李玉双先生的一生,历经的时代很坎坷,然而他创作的作品却都非常美好,他对自然界光色的描绘与印象派、20世纪以来西方油画中那种光色的表达有契合之处,一直到抽象绘画语言的运用,他画在中国画的纸张上,我们不会觉得这是西画还是中国画,不会觉得有界限的差别,只是觉得身心投入,他的眼睛一直都是追求美好,看见美好的。”

 “十年来,国家大剧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视觉艺术类展览。此次展览,我们通过李玉双先生的绘画,为大家呈现了一场五彩斑斓的视觉‘交响曲’。观众通过展览走入了李玉双先生的写生场景,走进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在展厅里,透过一幅幅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和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无限意境。”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刘欲晓在现场说道。

李玉双先生的女儿李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父亲就像一个老顽童一样。这几十年来,他基本上处在与社会隔绝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在山区写生,和外界很难有联系,后来是他自己主动选择隔绝社会上很多的事务、活动、联系,日常生活就是潜心作画。几十年状态都如此。每次我们回家和他聊天,他会提醒你回到内心真实的状态再去考虑问题,就像一个孩子,单纯、简单 。他的父亲李可染曾经说自己走的是一条寂寞之路,我认为我父亲比他的父亲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彻底。他在独处的时间里,看到整个世界。”

北小河边柳树之三 97cm×197cm色粉 2017年

北小河畔逆光树林 97cm×196cm丙烯水墨宣纸 2016年

每位大师背后都是勤奋,绘画是不断地在每天的练习中找到自己的感觉

展厅中间,策展人通过八件纱布,展现了李玉双先生完成一件作品不同时间段的绘画过程

展览现场

策展人以满月象征人生最终需要追求圆满的真谛

单从作品出发,李玉双享有“东方莫奈”之美誉,画家对写生的坚守、画面中对光的表达与印象派相似,又不局限于此。在他几十年的创作体验中,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创作方式和西方的观察方法融合,成为特殊的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这种东西方交融的艺术特色是中国山水的当代新表达。

李玉双《莫名的风景》系列

李玉双《莫名的风景》系列

李玉双《莫名的风景》系列

李玉双《莫名的风景》系列

“最后这间展厅呈现的这部分作品是这次展览我用意比较深的地方,因为大部分人在评价李玉双先生的画时,都说他是印象派,他的作品有莫奈的影子。我们看到《莫名的风景》这部分作品,可以看到画作背后很多东西已经超越了印象派的阶段,他在不经意间对光和科学的追求与印象派相契合,但不是对印象派的模仿,他的绘画语言是随心随意的状态,这种随心所欲与儿童的那种没有任何经验的乱涂有本质区别,但又保留了儿童纯真的状态。艺术家此时走向了视觉上的幻觉空间,是对自我心景的表达而不再是对真实景物的再现。”

正午桃花 100cm×190cm丙烯水墨宣纸 2011年

当天,由于李玉双先生未能出席现场,他的女儿李冬梅在现场念诵了父亲为展览撰写的致辞,艺术家在致辞中说:“自然是我画画的摹本和老师,我只是临摹自然,如果我画的还可以,那是自然这个摹本好,我只是临摹了其中的百分之一。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句话,‘在城市里做一个野人’,我愿在城市里做一个自然人。”

展览现场

李玉双先生在写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