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艺术家的声音 有关世界的再认识

时间:2018-04-17 09:23:38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现场 莫瑞吉欧•那努奇《其它想法的新时代,其它时代的新想法》

4月15日下午,“艺术家的声音”在北京侨福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艺术史家罗兰·艾格(Lóránd Hegyi)担任策展人,将展出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刘小东、丹尼斯•奥本海姆(Dennis Oppenheim)、邱黯雄、阿努尔夫•莱纳(Arnulf Rainer)、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王鲁炎等来自17个国家29位艺术家的近40件作品。

策展人罗兰·艾格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塞拉•卡马里克《基本要素》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作品形式多样,参展艺术家们的背景也非常多样化,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艺术家外,年轻艺术家也在展览中“发声”,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对于世界、宇宙、宗教、生死等都不断的思考,关注人类所面临的集体问题,人们在当下的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处境和精神世界,艺术家群体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展览现场 丹尼斯•奥本海姆《闪电人》

展览现场 玛利娜•阿布拉莫维奇《圣殇》

展览现场 阿努尔夫•莱纳《死亡面具》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艺术家们会怎样理解呢?美国艺术家丹尼斯·奥本海姆的《闪电人》在展厅的入口处,两个西装革履的男子身体被两道闪电击中并固定在地上,姿态笔挺僵硬,像是两具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他们被细致入微地悬置于矛盾与讽刺之间,不知是生是死,亦不知是死尸还是雕塑。两具躯体所发出的光,仿佛对应着两道逐渐暗淡的闪电,同时传递并接收着能量——这两道闪电既非自然现象,也不似茅箭一般刺穿血肉,既不令人充满能量,也不令人萎靡不振。玛利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圣殇》,是她在曼谷的一次行为表演后所作的记录而来。作品取材自基督教艺术中的圣象。阿布拉莫维奇重新演绎了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基督,将其置于双膝上这一幕。死去的人带来的伤痛,活着的人的爱,宗教的信仰,交织在作品之中。

展览现场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多种宗教信仰与世俗的冥想之地》

展览现场 格洛丽亚•弗里德曼《致命诱惑》

宗教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思考经久不衰,在作品《多种宗教信仰与世俗的冥想堂》中,皮斯特莱托借鉴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前辈经验,严谨地构造了一件透明的精神建筑装置,类似于他的前辈们所创造的大教堂、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些作为各种灵修和冥想的场所。这件作品包含着世界宗教和思想定向的象征符号,呈现了与迷宫般的人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宇宙和我们的行为。而对宗教的新定义新理解也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来,《致命诱惑》是新版的亚当与夏娃,格洛丽亚·弗里德曼不满于夏娃被描绘为背叛人性的形象,她在此件作品中呈现的夏娃并没有偷吃禁果,而是抱着地球,似乎讲述她从地球受孕并且孕育着它。男人抱着一个长着匹诺曹鼻子的骷髅,这个孩子可能就是死神,则暗示孩童或死神在操纵或统治着人类。

展览现场 贾尼•德西《你×你(埃兹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安妮与帕特里克•普瓦赫《历史,遗忘,脆弱》

展览现场 保罗•格拉斯诺《零》

展览现场 千成明《吞食影子》

展览现场 王鲁炎《W 坦克》

展览现场 伍兹•吕迪《迷失方向4》

生死、宗教、历史每一个有关人类生存层面的思考都真实的呈现在展厅之中,从日常所见的光、水、食物、生活场景,到艺术、物质、精神,也许创作的材质、手法有所不同,但艺术家们发出的声音却带有共同的信息,承担共同的责任,帮助人们理解、认识多元复杂的当代。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艺术家的声音。

桑德拉•瓦斯奎茲•德拉•霍拉《本质之我》

莫蒂•米茨腊希《带翅膀的脚》

赫尔曼•尼特西《行动绘画》

刘小东《唐人街 4》

比尔•维奥拉《追忆》

贝尔纳迪•罗伊《吮吸世界的练习》

米吉尔•安海尔•里奥斯《被陆地包围》

达维德•坎托尼《巨石阵日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