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朝节 邂逅一场春天里的宋代花事

时间:2018-03-31 22:54:46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郑青插花作品

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2018年3月31日,恰逢农历的花朝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源流运动平台和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以“当时只道是寻常——宋代花事”为主题的活动。本次活动作为“源流·第二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之一,通过花将古今联结,探寻花背后的日常之美,寻觅其中的精神意趣。

宋人张鉴在《赏心乐事》中记录一年燕游次序,竟有大半是观花,《梦梁录》记载暮春时节当街售卖的花近三十种之多,“买者纷然”。天家到士庶皆好簪花,成一时潮流,归家则“置瓶插花”,花器从碾玉瓶、玻璃瓶、青铜器、官窑器到日常器用,以助花姿风韵;又或制作“花馔”,蜜渍梅花、广寒糕、雪霞羹种种,遍尝花之百味,演绎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而宋人对花品、花性拟人化的品鉴妙喻,更塑造了花的人文品格,影响后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致词

在活动的开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首先谈到:“花朝节是花的生日,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对北大的同学来说,更熟悉的是北大未名湖旁的花神庙,以及两块花神碑。花朝节又名花神节,在古代时人们会在这一天游春,食花,也是相当于古人的情人节。另外,这是源流运动第一次走出校园,‘源’就是看中文化之源,保护文化遗产;‘流’就是面向未来。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以他山之石攻玉。”

其次,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大树分享了《宋元花瓶的形态、组合与文化功能探析》的讲座。他提到,在宋代无论是花瓶样式的丰富,使用人群的广泛,还是社会功能的多样,都开前所未有之盛景。既承载了娴雅、安逸的生活意趣,又体现了宋人追古摹意、再现礼乐的文化复古与创新。

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大树在讲座现场

宋人追求精致的生活,不同的香用不同颜色的炉,不同的场合与节令所用的花,也要用不同形制、质地、釉色、纹样的瓶来插。这些成就了宋代花瓶制造的丰富多彩。他从发展源流上看,把花瓶分为了三类,即以往用作其它容器后来转作花瓶的一类,根据已有的花瓶样式在宋代创新出的专门的花瓶一类,以及仿古花瓶一类。

宋元时期材质不同、造型多样的花瓶折射出了非常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瓷瓶多由晋唐宗教、日用壶等沿用而来,有高矮两式梅瓶、胆瓶与敞口花瓶等样式,代表了当时怡心适用、品味日常的精致生活美学。铜瓶及仿古铜器的瓷瓶则源自上古、秦汉礼器尊彝追摹而成,分为温壶、贯耳壶、环耳壶和花觚等。样式繁多的花瓶,既体现了宋元时期官民并举的工艺生产模式,又称在了雅俗共赏的时代审美取向,体现出广泛的社会接受度。

既可为市井间酒肆铺排的热闹点缀,也寄予了博雅君子的风雅士风,更跻身在普通民众虔诚供神的寺社堂供香火中。花瓶又常与香炉配合,瓶炉之事,插花蹴香;或一炉二瓶,用于神祗、祖先的祭奉供养,或四般闲事,充作文人雅士的书斋清赏。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郑青在讲座现场

之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代表性传承人王莲英先生弟子,郑青进行了《两宋花事到如今》的讲座,讲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宋代插花的溯源、宋代花事概览以及宋代插花对后世的贡献。

首先她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释了插花的概念,并以有没有容器加以区别。之后她从民间习俗这一本土说,以及佛前供花这一外来说谈到了传统插花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汉代六朝的初级发展阶段,隋唐五代的兴盛期,宋代的鼎盛期,元代的缓慢发展期,明清中期的成熟完善期,以及清末的衰微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复苏期。

其中她特别介绍了宋代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提到插花不仅在以宫廷为首的上层社会中成为风雅之事,也在一般市井民众中普及,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闲事,甚至成了谋生手段。并谈到了宋代所用的花材,花材保鲜技术以及花器。

 

郑青在现场插花

她认为中国传统插花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注重意境创设,以线造型,不对称的错落空间感,强调花材的寓意和季象,重视作品与陈设环境的统一,并注重赏花方式。这些都对于对后世得插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郑青老师将以“清照”为题,用梅兰竹菊四君子作为花材,进行了现场插花演示,以花为媒介,对话宋代才女李清照,呈现中国传统插花之自然美、线条美、意境美,古人“以花抒情、借花明志、赏花怡情、观花思德”之意趣。 

活动现场

郑青根据古画创作的插花作品

郑青根据古画创作的插花作品

观众欣赏插花作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