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博物馆修道院收藏:日本竹艺工艺品展

时间:2018-02-01 09:52:02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即将举办一场盛大壮观的日本竹艺杰作展览,该展览将于2018年2月4日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基于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和日趋成熟的技艺,展览“日本竹艺:修道院收藏”对十九世纪晚期以及二十世纪初日本竹艺工艺品的精致美丽进行了探索。

日本竹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现在的篮筐在日本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超越了“工艺”的艺术形式。这次展览展示了超过80个竹篮和雕塑作品。展览涉及的艺术家中有六位获得了“人间国宝”的称号。展览重点展示日本竹艺现代史上的各个阶段,展览的主题是“修道院收藏”(Abbey Collection),这是日本最精美的私人收藏竹篮和竹制雕塑。此次展览中的大多数作品从未公开展出过。

此次展览的举办离不开收藏家夫妇黛安(Diane)和亚瑟·艾比(Arthur Abbey)。他们的收藏品囊括最上等的日本竹篮和竹制雕塑品。而大多数藏品从未向公众展示过,其中超过70件藏品已被承诺将作为礼物赠送给大都会博物馆。

黛安和亚瑟·艾比的照片: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从20世纪90年代,这对夫妇开始收藏日本竹艺品,并对西方当代艺术十分关注。目前他们收藏有二百多个竹篮和竹制雕塑,这些收藏品包括十九世纪晚期和战后时期出现的大师级作品,他们的大部分藏品都是由在世的国宝级艺术家所创作的。

这是一件由四代田辺竹云斋(Tanabe Chikuunsai IV)在1973年制作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竹子雕塑。展览通过介绍竹艺大师的作品,展示了现代日本竹艺术的关键阶段,逐渐揭示了当代竹艺术出现和发展的过程。

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长生常绿植物,能适应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竹子的质地具有与钢铁一样的抗拉强度,因而用竹子来制作艺术品或用竹子记录多种多样的艺术元素,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和不同的世界。

虽然灾难常常使竹艺工艺陷入低谷,但它从未间断,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不仅仅用眼来观察这一艺术,同时还用心学习竹艺品中所体现的品质。

1853年以后,美国人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在200年的时间里重新建立了日本的对外开放。与西方世界的贸易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国内的态度、哲学、激情、时尚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诸多影响。

门,四代田辺竹云斋,日本,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2017年虎竹照片: 四代田辺竹云斋的恩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日本艺术对世界现代设计和西方艺术的影响开始于1862年伦敦万国博览会之后。这次博览会掀起了一场日本风格的时尚热潮,包括对水平线、垂直线和对角线的热爱,这一影响和鼓舞人心的艺术美学运动持续了整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地球上所有文化都有编织篮子的传统,在十九世纪后期,日本竹篮编织成为一种超越了工艺的艺术形式。此次展览由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的助理策展人莫妮卡·宾斯克策展(Monika Bincsik)策划,展出了来自关西、关东、九州三个竹艺品生产区的工艺精品。

明治时期(1868-1912)和大正时期(1912 1926)的先锋竹艺术家和后来的大师们,包括创造了创新作品的饭冢琅玕斋(Iizuka Rokansai),为日本当代竹子艺术奠定了基础。此次展览通过系列的绘画和装饰艺术探索不同的主题,例如四季,插花和茶道。为了配合这次展览,大都会博物馆还将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项目,包括美术馆参观和10月22日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特展。届时,在世的国宝级竹艺术家藤沼田升(Fujinuma Noboru)将展示各种竹艺品编织技术。

对“非对称”的偏爱是日本艺术的一个长期传统。受到道教和禅宗教义的鼓励,这一特点作为日本美学的一个元素和特征不断理性发展。

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中有一支篮子(约1877年),由初代早川尚古斋(Hayakawa Shokosai I)制作,用于盛装茶具。煎茶在17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在那时人们用茶叶代替茶粉。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在他的作品上署名的竹篮工艺大师。

《水中月》(1929年),由坂口宗雲斎(Sakaguchi Sounsai)制作,在1929年由政府主办的公共艺术展览中被熟知。它是一种由烟熏木材制成的、带有交叉圆形图案的水果托盘。

本间英明,日本,1959年生。流动的模式,2014年,平成时期(1989年至今)

展览中的一项获奖作品是由本间英明(Honma Hideaki)在1959年所创作的一种名为“男人的矢竹”的柔韧的竹子。他在日本空军服役时一只眼睛失明后,开始跟随他的父亲研究竹子艺术。

如今,许多不同的文化观念都与传统的“篮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艺术形式为当代艺术家们表达他们对古代工匠的崇敬和敬意提供了新颖的、令人兴奋的方式,同时也激励着其他人不断超越前人的界限。

对于任何一个日本艺术家来说,他们的作品都是他们感性灵魂的外在表现,外在成为了内在的媒介,只有那些能够在精神上完整的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文字来源:The Culture Concept,编译/姜婉婷)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