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见色彩——马树青,陈亮等六位艺术家群展亮相成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2017-12-18 09:20:1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开幕式前研讨会现场

直见色彩——抽象艺术群展于2017年12月16日开幕,本次展览由艺术家谭平担任学术主持,汇集了六位艺术家陈亮、黄拱烘、李鹏、马树青、唐骁、滕斐近年来的代表性作品,呈现他们以色彩为母题的抽象艺术实践。

展览现场

参加展览的六位艺术家都曾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慕尼黑美术学院的自由绘画专业,师从于艺术家翟柳客(Jerry Zeniuk)先生。展厅入口门廊的墙上四台电视同时放映着翟柳客先生进行艺术创作的纪录片。相同的教育经历构筑了他们以色彩为母题的创作基础,而归国后各自的职业生涯和独立的艺术追求则让他们发展出更为完整鲜明的绘画语言。

陈亮 无题1 7121 290×200cm布面丙烯2017

陈亮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说:“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来说,大量的媒介与信息迫使我们被动接受,人本能的感受力应该来自于自然,但现在人的很多感受被直接告知了,从这一点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包括我们真实的感受。所以生而为人的直觉,节奏韵律的通感,这些才是我所真正在意的。”

陈亮 无题1611 布面油画  190x180cm 2016

谈到本次展览,陈亮说“这次展览就是我们归国后的聚会,我们几个就像几条线一样,都有各自的轨迹,但在同一个地方有了交点。我们在这里展示我们对色彩的研究。”

展览现场

在马树青的创作中,艺术家“竭尽全力想在画布上证明的并非色彩意味著什么,而是色彩在时间和空间中本身是什么”,正如他在展览前言中所描述的:“绘画中的色彩必须包含空间因素,不然它只是一种装饰,只有当色彩摆脱掉被赋予的意义,使之成为‘物’本身,才会与空间发生视觉上的交流。”

展览现场 (左一为黄拱烘作品)

黄拱烘,无题383,布面油彩300×450cm 2012

黄拱烘形容他在德国进行深造的经历为一次打破表面的面具,与国内艺术教育截然不同的自我发现之旅。所以他目前在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学理化教育的发展。

关于自己的绘画艺术,黄拱烘表示“我的绘画通过一种自由的、不定形却又具体的方式,探索一个与形象世界没有指称关系的,平面的、在视觉中却又能够产生空间和光及深度张力的物理表面。它是一个由画布和原料色彩的对立统一构建填实的、直指视觉的、既自我敞开又自我封闭的真实存在。以绘画自身内部“物”的因素为依据,发问或者回答任何一种关于视觉问题的立见,并且最终落实在以材质所承载的视觉框架上,是我作画的常态。我的画,没有象征,也不传达概念,他们仅以物质的视觉美学作为含义为您呈现。”

李鹏 无题1  2012  150X130 cm 布面丙烯

李鹏 无题。2   2012  150X130 cm 布面丙烯

李鹏偏爱与白色反复叠加的蓝、橙、灰色,蕴深而低调,抽象艺术的规范和种种自我克制,在他的画面中融汇出理想的秩序。每个色块的厚度和叠加顺序,哪怕是边缘的“过界”都是经过本能的驱使精心安排的。颜料和画布之间产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关于自己的创作生活,李鹏说:”每每当我困乏不济,而又有些许工作仍需完成的时候,我就会放那张听了二十多年的CD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钢琴演奏肖邦小夜曲。枯燥与单纯似乎是很难抓住的平衡。音乐响起,内心平静,思维渐序。精神慢慢的、慢慢的,又集中起来了。“

展览现场

唐骁 sponge 2017 硬海绵、有机玻璃板 160x100cm

唐骁 sponge 2017 硬海绵、有机玻璃板 160x100cm

对唐骁而言,“抽象是一种思考和工作方法,是我们穿透自身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与反馈。具体而言,抽象绘画由人的肢体动作、工具、材料组合而成。形成画面的过程即是人控制工具改变物质形态,从而形成运动轨迹的记录。”

展览现场(图右为滕斐作品)

滕斐的作品以有机玻璃为媒材,用美丽的自由造型与自然元素混搭,舒展自由,可以让大家浮想联翩。

”希望大家看到它时,觉得它好像在哪见过,它又在影响着空间,希望大家在不经意间对此作品产生好感!“滕斐希望自己的装置可以与观者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展览将延续至2018年1月26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