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项目发起人、陈喆秘书长(左)为宋庄中心授牌,右为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吴鸿
2017年8月20日15:00,“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宋庄中心”揭牌仪式暨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顾问聘任仪式在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举行。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相关领导、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理事会成员和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顾问成员,以及众多专业媒体和艺术家朋友,共同莅临揭牌仪式暨聘任仪式现场。“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顾问团队”也于当日正式成立,并现场颁发了聘任证书。
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宋庄中心成立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三十余年历程,呈现出与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进程的同步性。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其档案、文献的全面收集、整理和研究将会直接影响到理论工作的准确度和客观性。鉴于此,“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建立,其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是极其重要和紧迫的,将有助于及时、规范地开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础研究工作。
嘉宾现场合影
2016年7月中国国家画院正式批复,由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国家画院文化艺术产业中心,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三个机构共同组织推动“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项目。“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隶属于“中国国家画院”,是“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项目已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对符合标准的地方机构授权设立地方研究中心。基于此,“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在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成立“宋庄中心”。
“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宋庄中心”的授牌成立,将有助于宋庄地区当代艺术文献的梳理搜集工作更系统更全面地予以展开,为建立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及研究体系起到助推作用。“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
宋庄中心”成立后,双方将在文献整理工作中互通有无、统一标准,协同工作,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将立足宋庄、辐射北京,为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及研究提供地方平台,发挥自身作用,共同达到“记录当代艺术发展成果,见证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目的。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长胡介报为代表颁发聘书,左起:杨少斌、杭春晓、高鹏、段君、张子康、于振立、黄笃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顾问团队成立
“中国·宋庄”文化艺术区自1994年艺术家的集聚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通过20多年的集聚发展,“中国·宋庄”已有上万职业艺术家集聚,使这里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创作力、影响力最大的当代艺术区。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的成立将为中国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地标和当代艺术发展的高地,提供全面、详实、系统、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是受上级政府全权委托于2016年8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的非盈利性、公益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顾问团队”于2017年8月20日正式成立,并现场颁发了聘任证书。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学术顾问团队的成立,主要是对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的文献工作、展览、出版、理论选题和重大学术活动进行学术定位与专业指导;为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专业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学术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将对文献工作的学术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顾问团队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工作的学术性和影响力,推动文献馆自身的建设与传播。
学术顾问团队成员名单:
按首字母排序
一、艺术家代表:
方力钧、沈敬东、王广义、岳敏君、杨少斌、叶永青、于振
二、批评家代表:
栗宪庭、段君、管郁达、杭春晓、黄笃、贾方舟、刘淳、李晓峰、彭德、孙振华、王春辰
三、院校代表:
范勃(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油画系主任),贺丹(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象群(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四、美术馆界代表:
高鹏(今日美术馆馆长),钱林祥(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五、海外专家:
崔泰晚(韩国国民大学教授、著名艺术理论家),段炼(著名艺术理论家,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甘一飞(美国豪尔德学院艺术系教授,艺术家、策展人),沈揆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古根海姆美术馆中国艺术顾问),
曾千之(挪威国家版画工作室艺术家、挪威版画家协会理事)
韩国艺术家 张伯淳致辞、左为韩国独立策展人郑相受
东方之“物”——韩国雕塑艺术家张伯淳个展开幕
8月20日,由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主办,批评家吴鸿与韩国独立策展人郑相受策划的“东方之物——韩国雕塑家张伯淳个展”在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开幕。东方之“物”展出了张伯淳4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以“麻”作为材料,呈现出某种具有东方性的文化隐喻与象征的“物性”。
张伯淳二十余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赋予了艺术家透过“生命”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从2000年张伯淳举办首次个展开始,艺术家的作品世界里融入了生命的热烈碰撞和对生命价值的有力诠释,那些象征着生命的青铜雕塑,构成了一个具有东方生命轮回观的意义场域。而今天,这个意义场域被再次延伸到了以“麻”为材料的新作品中。
策展人吴鸿认为,在张伯淳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东方的文化传统与美学意境,他通过作为材料的“麻”,以及由麻来造型的“寻常之物”和“日常之境”,上升到对生命和宇宙本质的终极思考之中: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永恒、个体的有限与宇宙的浩渺、物质的实在与精神的虚无,而这些命题一直都存在于东方文化古老的渊源之中。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嘉宾参观张伯淳展览
文献馆外观
文献馆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