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平线到心湖——孙蓉芳以iPad作画呈现当代生活及创作方式

时间:2017-08-21 19:37:41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艺术家孙蓉芳(Funky Sun)与其作品合影

«阿拉斯加病人»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远方的地平线与心湖的底面一旦沟通,感觉生命顿时顺畅起来。”孙蓉芳(Funky Sun)就是这样一个对生命体验细腻,以独特自在的方式生活并创作于世间的行走者、艺术家。2017年8月20日,孙蓉芳个展《从地平线到心湖》在ICI LABAS艺栈空间开幕,现场展示了由其创作的38幅iPad绘画作品,用科技与艺术的互动相融为这个初秋的798带来一抹亮色。

展览开幕现场空间

艺术家现场演示iPad创作过程

“我有时会调侃说,自己就是个‘搓玻璃的’”,谈及iPad创作,孙蓉芳调皮一笑。的确,用专用笔或手指在iPad的屏幕上滑动、选择,就像是在“玻璃镜面”上的加工制作。相对于传统布面油画或纸上水彩、水墨等方式,iPad创作显得更加便捷——“在各地行走,不再受画架或桌面的束缚,只要一个iPad,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这是科技带给我的便利,它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传统创作方式的一些客观制约和束缚。”而对于创作本身,孙蓉芳强调自己对材料并没有过分纠结,更多的是对于内心和本质的思考。

孙蓉芳都市题材系列作品

孙蓉芳居于北京二环胡同,一年中也会花上几个月去游走世界。“这和‘旅游’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走走停停,就像把自己镶嵌到异域中,别样的风土人情。”她爱行走,爱写作,爱与有缘人聊天,并像习惯一样把这种有味道、有故事的生活状态用绘画记录下来。在孙蓉芳眼中,自己是个“艺术+”,虽然与“艺术家”同音,但她更强调身上不断叠加的属性,这些叠加来源于自然、来源于世间的游走与领悟。

驻足作品前欣赏的观众

展厅现场,作品记录了艺术家游走世界的足迹与心路

展览现场,观众也被她带入不同的境遇:或是尼罗河畔,或是武当山间;或是阿斯旺小岛上的渔民,或是某个都市灯红酒绿的夜色……人间百态,世间万千,或近或远,却都又归于心间。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走得越远,就越接近于本质。绘画的创作就如同冥想,运用自然的力量,当自然与内心无限靠近,就会更加接近本质。”

南尼罗河 2017 哈内姆勒艺术微喷

西行系列·紫色调的风景·2013 哈内姆勒艺术微喷

都市系列·东岸·2017 哈内姆勒艺术微喷

的确,孙蓉芳的作品虽然画面颜色亮丽,以一种快节奏的方式呈现出极具现代感的视觉体验,但她并未遗落丝毫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细腻感受。她选择以一种与当下最“接地气”的创作方式去流露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一片别样的“心湖”。自然是创作的源头和根本,孙蓉芳也格外尊重自然的给予——她特别选用了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德国哈内姆勒公司Museum Etching收藏级艺术纸做微喷用纸,其原因正是因为这家老牌纸业的环保品质,据说,该纸厂周围的清泉至今仍是无污染的饮用级别。

Modernista-2015-哈内姆勒艺术微喷

西行系列·门布乡·2013-哈内姆勒艺术微喷

艺术家孙蓉芳接受媒体专访

现场观众谈及观展感受,认为这是一场十分“接地气”的艺术展览

“我的平板电脑成为了我的移动书房,这里有纸笔、书桌、书柜、工作室,甚至是交谈的‘客厅’。它伴随我行云流水穿越不同时空文化的碎片,它也提供不同的笔触和颜色:油墨、素描、碳棒、油画棒等等。时间久了,触感也更敏锐,通过不同的绘图软件将感受渗透进画面中——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便捷而随性。”

现场观众拿起iPad画板与之互动,尝试科技带来的便捷创作方式

 孙蓉芳通过她独有的方式和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科技不仅不会泯灭情感,更能成为人类情感更加有效的传递载体。无论是都市里夜色酒吧的一角,还是宁静高原的圣湖,或是旅途上偶遇的有缘人,孙蓉芳像一个游吟的诗人,与时空邂逅,用色彩和线条在ipad上倾泻着自己的情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故事。想必,这是一种挑战,亦是对“当下”的一种致敬。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7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