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5月12日下午三点,《混沌——桑火尧境象主义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桑火尧的这次个展,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也是作为该院的艺术家系列展个案研究之一,学术性的呈现了桑火尧先生近些年来的当代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也是为当代中国画的深度探索和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个研究性个案。5月14日,在京重要批评家将举行了围绕桑火尧提出的境象主义艺术的学术研讨会。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2日。然后,于6月17日移师至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启动《世界有多远——桑火尧境象主义艺术展》国际巡展的第一站。
嘉宾观看桑火尧作品
桑火尧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是境象主义艺术的创导者,是当代水墨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桑火尧从2000年开始,积极探索中国画的现代性,和审美语言的国际性的转型,形成了桑式方块的笔墨语言,开创了境象主义艺术的学术理念。如何让当下的中国绘画走出宋元以来的意象绘画,也与西方抽象拉开了距离,试图在中国意象,西方抽象之间,找寻出第三条艺术之路,即境象主义艺术!其先后在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举办过个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展。香港苏富比等国际机构将他的水墨作品作为当下中国艺术的一个标杆之一多次推介社会。他的探索与努力,由此而影响到一批艺术家一起创作探索,共同开启中国水墨艺术的新思路。这,也为中国画融入当代,进入世界艺术之林,形成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观众观看展览尺幅最大的作品
这次展览,共展出桑火尧的16件作品,基本上是其最近五年来的精品力作,具有非常强的识别度,极具个性。其中最大的一件作品是4米高,4米宽,是中国美术馆近几年来展出的最大的作品之一。这次作品的展名为混沌,是本次活动的策展人、抽象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先生,根据桑先生的艺术作品风格议定的。桑火尧的作品,是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演绎过来的。他将古人的师客观为主转变为师主观为主的艺术与境界。他的似有若无,混沌恍惚,光影交织,充满想象的,厚重而有深度空间的作品,汲取了宋人笔墨,尤其是米䒥的米家点,宋人工笔晕染方法,以及黄宾虹的积墨法得到养分,又于元人倪云林,黄公望的冲淡、简远的意境中得到启示。同时,他又于老庄哲学有所体悟,在虚与无的禅境中,抽离出形而上的思辨性。所以说,桑火尧的境象主义作品,既跟我们传统的中国画意象绘画拉开了距离,也与西方的抽象主义形成了分界线。他的作品,在画面意境上依然充满东方的神韵气息,和东方的神秘性,同时,在审美的形式语境上具有了国际性。中国艺术只有进入国际,打破当下艺术家创作的中国画出不了国门的现实局面,中国文化的价值才能凸显,影响世界文化与艺术格局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观众观看作品细部
为此,在展览期间,全国一流的批评家,策展人,包括刘骁纯,皮道坚,张晓凌,徐累,黄笃,冯博一,王端廷,彭锋,尚辉,张子康,吴洪亮,朱小钧,王萌等,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桑火尧的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夏可君博士主持,大家从哲学,文化,诗学,艺术创作学等方面,对桑先生的境象主义艺术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梳理,这也为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探讨研究。会后,将形成境象主义艺术的文集。
观众拍摄桑火尧作品
这次展览的主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最高的艺术研究与创作的中心,这次有该单位出面主办推出艺术家系列展,是对当下艺术的一次重要梳理与学术推动,先期已推出田黎明,徐累,何家英,杨飞云等艺术家的作品展,这次推出桑火尧作品个展,相信一定又是一个重要的视点,其艺术必将令社会各界期待。
桑火尧先生现场接受采访
现场对话(采访/许柏成)
问:您在中国美术馆这次个展提出境象主义,它的含义是什么?
桑火尧:通俗来讲,它是与中国的意象绘画和西方的抽象绘画都要拉开距离,在两者之间建立第三种可能性,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夹缝很小,但还是有可能的。从唐末宋初到今天,中国的意象绘画已经有800年的历史了,它的思维已经很成熟了,再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需要一个新的考虑。既然这样,我们能不能进入第三条路?作为东方人,我们不可能走到西方的道路上去,文化语境和背景并不一样,西方的抽象讲究形式。我希望在东方的哲学文脉,特别是老庄哲学的前提之下,抽离出一个理性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语言形式,这个形式既是东方的哲学精神,又有西方的形式语言,建立东方文脉的世界性可能还是存在的。
观众观看桑火尧作品
割裂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在今天不太可能走出去。好的文化艺术是希望人家可以接受的,而不是完全被人家排斥的。比如我们的中国画,现代人创作的中国画基本上是为了,这是一个现实,大家都知道,不能大家蒙着眼睛,尾巴露在外面,自己骗自己,这些没用。我作为国家养着的艺术家,始终从国家的层面考虑这些问题,否则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做给在位的人看,做给自己的朋友关系看,都不是艺术的价值选择。艺术要让那些不认识的人看我的作品能有所触动,特别是对西方人看中国艺术,他能有一个切入点。西方人看中国的宋元绘画,没有障碍,为什么看今天人的中国画都有障碍呢?他其实不是不了解中国艺术的高度,而是对今天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排斥,在他们看来这些复制的东西,就是行货,不可能是艺术。艺术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对于东西方的艺术家来说,内心是有一个尺度的。这个尺度不是骗人的,是存在的。
展览现场
现在中国的艺术圈子,特别是中国画圈子,都有点集体无意识的感觉。大家把艺术作为一个赚钱的工具,像在一个大市场一样,已经没有主见和自信了,你这样画我也这样画,最后大家把钱赚了,因为我在内部,我比较了解。在这个时候,我要建立一个主义,我提出我的一个想法,总有人要站出来做自己的一个选择。我觉得中国缺少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主义,这个主义就是你对事物的一个判断,并且很坚定地往前走。中国主义太少了,西方主义太多了,我们以前提出主义都是要被人批判的,有拉虎皮扯大旗的感觉。中国的艺术界现状就是这样,在西方每个流派要确立自己的形象,就会结成一个沙龙,提出一个主义,我们能不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我们现在这样混沌、散沙一盘的艺术状态,应该是觉醒的时候了。艺术现在是低潮,这时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有人会爆发出来。我对境象的思考和探索已经18年了,我相信是可行的,现在讲主义已经成熟了。从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到中国美术馆这个最高的支点,这时我提出“境象主义”,大家可以有正方的意见,也可以有反方的意见,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现象就够了。
观众观看桑火尧作品
问:展厅中有两件非常大的作品,是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吗?
桑火尧:去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推出“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得知我的展期以后,去年12月份,我就开始思考,1月份开始创作,应对展览专门创作两张大画,共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一张画将近两个月。当时有些理论家说我这个画画大画基本不大可能。从国际视野来看,东西方绘画缺少的不是技巧,我们的作品挂在西方抽象绘画边上,我们不会输,有些情况下还会更强,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
左起:艺术家蔡小松、桑火尧、学术研讨主持人夏可君博士
问:作为浙江美院的老院长,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大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您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从潘天寿先生对民族绘画的创新到您的探索,您觉得是一种怎样的传承?
桑火尧:这一次很巧,浙江美术学院(原中国美术学院)的老院长同时在这里展出,我的作品算是向他致敬吧。正是因为潘先生这种创新的理念和力量,支撑着国美的水墨、浙江的水墨以及全国的水墨状态,他是我们艺术创新的榜样。他在20世纪画的已经非常好了,为我们开了一个头,我们能做的怎么样就要看我们自己的脚力、理念和视野的高度。这一次是前辈和我们之间很好的对话,也是推动。有他们这些榜样,我们理应是往前冲,勇猛精进的状态,而不是往回缩,我们不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只创造大众熟悉的东西,因为古人的创造已经在那里了,我们要创造与众不同的东西。艺术永远是画给下一代人看的,艺术要面向未来。
观众观看桑火尧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