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 聚焦园区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时间:2017-04-23 00:20:08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圆桌会议现场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是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而形成的内在发展需求,是指产业园区在组织形态、发展模式、内在结构和业态上的创新与提升,以向更利于社会、文化与经济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早期在城市中自发聚集、生长的文化聚落,后发的艺术产业园区越来越多地被视为城市建设与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功能与区位配置,在园区定位与功能上更为复合而多样化。艺术产业园区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多个层面上与城市发展形成日益紧密的关联,也对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包括艺术产业园区如何依托城市发展,进行内容、模式与机制创新,形成城市与区域发展特色;如何利用艺术产业园区的平台优势,引入技术、金融等不同产业领域的资源,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增强艺术产业园区自身运营与竞争能力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借助艺术产业特有的溢出效应,促进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以更为多元而有效的方式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艺术产业园区是否能够借鉴、引入国外艺术产业园区成熟的运作经验与创新成果,形成符合我国国情与自身状况的发展新模式,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提供支持,提升并扩大我国文化对外影响力,也是艺术产业园区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艺术产业领域中不同参与者的共同探索与努力。

2017年4月21日至4月2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在京举行,承接上文选取会议要闻以飨读者。

 

4月21日“国际视野下的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第二阶段主题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服务一带一路,迎接艺术产业的3.0时代》:

 中央美院在艺术产业研究领域已经涉足多年,从艺术品市场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直到衍生品市场,到艺术产业园区的规划,逐渐渗透到整个艺术产业范畴中来,此外,中央美术学院也承接了众多文化部的部级课题,并最新成立了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作为该学院的院长,余丁教授首先阐释了自己对于艺术产业内涵的认识:

“艺术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兴起而产生的,它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有某种联系,但它在内涵上至少要有几方面内容:第一,艺术产业的主体应当是艺术行业中可以走向市场和用产业的方式运作的那部分内容。第二,艺术产业应该面向市场,按照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广泛地渗透于生产、流通、经营、服务和分配,能够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艺术产业应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它除了有产业的功能以外,还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促进社会发展。”

关于艺术产业3.0的解读:“艺术家租房子、工作室,形成一个小的区域和创作氛围,这种自发形成的艺术园区是1.0版本。随后,市场越来越规范,市场分类越来越细,造成了不同分类在一起集合的集聚效应,而所谓2.0版本正是这种有规划的,形成产业集聚的一种园区的发展。这一过程强调的是自发的、自然的一种状态走向规范、规划的状态。伴随着国家重大文化战略等诸多政策支持,艺术产业3.0应运而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给艺术产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可以说,3.0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关于“一带一路”的认识:“‘一带一路'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全球化,它打破了由美国发扬光大的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新的‘一带一路’使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捍卫者,这种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全球化的捍卫者的角色转变,开创了一个地区的新型合作关系,它强调的是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以及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原则。它和西方的《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等的全球化有本质的不同。”

 “艺术产业必将推动艺术发展,加快文明的进程,为提升品质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艺术产业与金融业的整合与互动,也必将焕发出产业巨大的生命力。艺术产业必将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中注入新的活力。艺术市场和传媒互动将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艺术大众消费将为我们的民族美育带来新的革命。”


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郑培光发言

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郑培光:《红坊文化艺术园区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合作》:

红坊艺术社区自2005年开始启动至今已经走过12个年头,“从最初的上钢石厂,利用两年时间把它打造成国际的、公益性的集聚区开始,我们一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融入城市的城市空间。”

“十余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我们在一开始就有明确而清晰的主题定位:红坊——上海创意产业的聚集地;视觉文化产业基地以及时尚聚集。”

“此外,红坊不仅仅靠依赖房租作为唯一盈利模式,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投资孵化的功能,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探索。红坊到今年为止,它的收益其中只有40%来自于租金,还有60%都来自于我们的投资,而所有的这些投资都集中在文化产业。”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薛立群发言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薛立群:《青岛西海岸新区艺术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西岸,是青岛三大主城区之一,陆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深圳、两个香港、三个新加坡。可以说,青岛西海岸新区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还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商贸优势以及政府政策扶持。通过“国际海洋人才港”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率先发布助推产业发展的十大政策的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发展速度和成果不容小觑。

“在艺术产业园区方面,我们提出以创新涵养艺术产业园区‘融合之美’,以创新提升艺术产业园区的‘品质之美’。这就需要我们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全面贯彻‘融合’的理念。与此同时,我们将生态引入建筑,在全国首创‘绿强度’指标体系,与中央美院共同在新区建设中央美术学院未来设计教学校区,完善人才培养和教育职能。并在全国率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以不同功能分区和侧重完善整个青海西海岸新区的战略布局。”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系主任茱迪斯·伯顿发言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系主任茱迪斯·伯顿:《作为新型教育模式的产业园区》:

作为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伯顿,她的演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前人不停探讨产业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的时候,伯顿本人明确提出:艺术产业园应该成为不断进步的建构主义教育的场所。 

“如果现在的艺术产业园把它们自身认为是一个文化实体,它们就应该能够承担起青年人教育的理念和使命。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

“艺术教育可以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活面貌,而不仅仅单纯提供一些工作坊、画廊,还有初创企业、创业企业,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上的实践。”

茱迪斯·伯顿以美国的马里兰艺术学院为例,描绘了艺术教育在艺术产业去发挥功能,并作为城市再兴的组成部分的重要职能。此外,其学生在非洲、南美以及欧洲难民区的社区组织共同创作壁画及雕塑作品。“这些壁画就可以变成一种对话方式。它让我们意识到了有多元化的声音,而且把它转化成了积极的行动,这些就是他们祖先留给他们的。”

“艺术产业园不仅仅是艺术市场的孵化器,它也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它也不仅仅是城市再生以及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场所。作为未来,我们有可能会把它转化成为一个教育场所,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聚集到一起。” 


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发言

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欧洲的文化园与艺术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发展》:

来自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的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认为,在探讨今天以及未来的发展时,首先要好好谈一谈什么叫作艺术区,或者什么叫艺术工业园区、创意集聚区。这就要求我们回顾历史,刷新自己的记忆,看看源头在哪儿。

“雅典的卫城是所有文化园区的母亲——它是为公众策划、为公众造福、对公众开放,同时也结合了文化和宗教的公共空间。这个地区把知识、娱乐、学习、观赏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社区功能。”

“19世纪晚期,巴黎的蒙马特开启了所有现代文化园区的先河。它由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和诸多娱乐场所构成,这样一种艺术区,我们叫它波希米亚区,它呈现了一个现代艺术家的形象,穷困潦倒,反叛精神的,必须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第三种模型就是我们如今所谓的主题公园,我们可以追溯到第一届巴黎博览会,大概在19世纪中期,主题公园的兴起与博览会的开发、发展是相关的。”

“回顾历史,我们现在要探讨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园区。艺术产业园区必然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因而我们需要深思城市主义的问题——我们想要生活在怎样一种未来城市环境中,谁拥有城市,如何夺回这些城市。”

“中产阶级和政府是推动这一建构的驱动力量。一个创意城市有如下的标准,有创意聚集的发展,而且还有一些文化产业园,城市就像是跑酷运动一样,应该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把城市空间变成一座公共博物馆,或者个人生活体验的剧场,这样的城市会给大家一种独特的体验。你可以享受到你想到的一切,这就跟工业城市不一样,这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氛围上的一种美学设计。”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发言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城市美·术馆:艺术产业园区的另一种可能》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提出了“城市美·术馆”的概念。

“‘城市美·术馆'不是在一个城市建一座美术馆,而是让整座城市都变成美术馆,这个美术馆不是讲艺术作品,而是讨论如何让城市变得更美。这也行是文化园区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独特的文化产业园区,而其独有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概念。”

“城市美·术馆'的范畴是一个公共空间的概念。地铁、出租车、广告牌,甚至是贫民窟的营造,这些都是公共空间的范畴。”

“旧厂房改造是第一个层面,文化地产与文化旅游是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我认为是最困难也最复杂的,即艺术造镇,和一个比较流行的词相似,就是特色小镇。”

“在我们谈及特色小镇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文化建设自身品牌。只有将当地内涵浸入到各个领域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特色’。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从自己的文化内容中去挖掘可以形成品牌的IP,这些内容会被别人、别的国家去创造成IP,产生价值。‘城市美·术馆’的概念基础都建立在如何把这些内容转化成可以有价值运用的IP,而这个方法就是艺术授权。”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张正霖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张正霖:《功能及模式:台湾及香港地区之艺术园区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张正霖以台湾及香港地区艺术园区作为发言侧重,通过两地各具特色的诸多案例进行阐释。与大陆不同,港台地区土地紧俏,所以在相关艺术园区建设上有着不同的模式。与此同时,艺术园区的商业化直到目前都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这其中有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城市更新与艺术活动相关的趋势;第二个趋势是消费群体的美学及文化升级,目前落在一个较高的需求层面;第三个趋势是艺术文创园区本身的平台功能。”

“艺术园区的这个概念至少在香港跟台湾的经验里面,直到目前都还保有了一丝对于纯艺术的或历史记忆的追寻印记,而不认为它应该被划分在持续商业化的过程里面最后被抛弃掉。”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伶主持圆桌会议


T3国际艺术区策划、艺术总监王立新全面介绍了从酒厂艺术区到T3艺术区的模式探索,以及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圆桌会议:“一带一路”背景下艺术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


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川教授主持圆桌论坛

本次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国家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号召下,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发展背景下,聚焦艺术产业园区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主题发言、圆桌讨论等形式,分享经验与知识、引发思维碰撞与对话,对发展符合我国国情与自身情况的艺术产业园区新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并形成了富有学术成效的成果。

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将作为常规项目每年举办,并计划成立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联盟,有组织的团结各地艺术产业园区资源,共商发展大计。

论坛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致闭幕词


现场提问的观众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