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顾静工作照
2016年10月15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举办了一场很养神的展览。
展览名称为“醉花阴—顾静水墨作品展”,作品的主人顾静是一名高校美术教师。但是虽然身在高校任教,创作的作品却别具古典气息,并无多少学院程式化语调。
天仙子-24X43-绢本
看到这个展览的名字的时候,多数人都会想象是一场现实主义的摆拍式场景、实物的描绘,但是在真正走进展馆看到作品以后才发现,画家想诉说的并非是那些外在虚浮的样式主义。在展览中,作品被转换成了画家内在思想和心绪的承载体,在把众多作品放在展厅的时候,展品就化身成了一个个思想符号,整体营造出来的文化意境和氛围,才是画家要传达的心境,这也同时也暗合了展览的名字----“醉花阴”,这个让画家沉醉的古典意境。
小重山-52X130-绢本.
众所周知,历史上以诗词入画的传统,古已有之,在宋朝徽宗年间更是有画院以诗词取仕的明确记载,中国传统绘画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也是和宋代文化的大发展有很紧密的联系,所以传统文化对学习中国画有十分重要滋养。不过这种好的传统放眼当今的社会里已经很少见了,大多数中青年画家为了独创一格,多无条件的选择拥抱西方,让人欣慰的是,这次我们在顾静的身上还能看到它被很好的保留着。观看她的作品,文化气息浓厚,她的画让人思考,让人安静,在创作中她扎根传统,却又不亦步亦趋古人的“外表”,她选择在平等的位置上以画会友,会她心底里的这些古人朋友。
宁荷图-50X28 绢本
现今画家里,也有不少以描绘传统题材为主的画家,但传统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大命题,大方向,想依靠传统程式透出现代人的气息,很容易,但在现代人的笔下描绘出古人的笔调就比较的艰难,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古典文化方面断层带来的,在文物修复行业有个词语叫“修旧如旧”,描绘传统题材、传统意趣的中国画时,也更多的是需要“画旧如旧”,非为画面直观上做旧,而是要实实在在的画出古人所具有的心境。古人习画,以文化滋养笔墨,格调不得不高,所以遍观古画,“静”是主基调,动极而静,心神内敛,在静里做出文章,这些对现代人来说确实不太容易,功名、利欲的熏染,让很多画家在求艺的路上早早地就“拐了弯”。求艺是条苦路子,在这条路上,顾静还在默默坚持的做着探索,就像她说的一样“自己本身对权力金钱并没有很多奢念”,说到就也要做到,她的画确如其人一般的“静”气,这次展览,作品就是答卷。
画家顾静在展览现场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回到桥艺术空间的这次展览,在采访中,顾静坦言说道:“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自己内心一直都有一种怀古的情结,她向往旧时明月,惊叹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人绘画结合所产生的意境美,所以这次展览,很多作品的名字都自然而然的倾向于选取了宋词的词牌名”,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对文化的理解,用绘画表达文化,倾诉心声,但又不仅仅只是“按图索骥”式的进行盲目图录,而是希望能“透过现代人的眼睛来表达对古人的思念。”
孙玉洁女士在画展现场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也就像嘉宾孙玉洁所理解的那样“在浮躁的社会中可以说这是一个闹中取静式的展览,画家所表现的文人清供、山中一隅、闹市一角,其实都是风景掩映下的一种文人的清雅情怀。画家扎根传统之中,但又不完全摹古,她对社会、人事都有自己的一份真和热,所以在表现题材的选择上也都透露出独特的视角和自我精神的传达。一个画家的创作,必然是和自己的心境、性格以及学养息息相关的。
周建鹏先生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在当下画坛,求新求怪求出名的风气到处弥漫,不能否认多数的画家作品传达出来的气息都是浮躁和缺乏文化素养的,但是观看顾静的这次展览,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些东西,她的作品格调高雅,色墨交融,有着很好的文化气息,和她的名字一样,处处透着一股沉稳静气,养人心神。采访中,周建鹏作为顾静的同窗好友,他谈到观看这次展览的感受时说:这次展览的几十张画作,整体来看,风格都很统一,都以意境取胜,画家作品在形式上和传统结合的很巧妙,既凸显了女性的柔美,又不失水墨的力度,借鉴传统又能推陈出新,不失当代意义,形式感很强,章法结构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和视角。这次展览呈现出的整体的气氛高雅沉静,很能表达出画家自己创作时的心境和情绪。
顾静作品欣赏:
暗香-67X41-绢-宣纸-2016
尘外图-33.5X33
如意图-33.5X33
齐天乐-40X69-绢本
梅-45X28-绢本
观荷图-45X23-绢本
诉衷情-67X42-纸本
望江东-67X42-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