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欣赏画作
2016年1月12日,“正道沧桑——邢少臣写意花鸟画学术展”亮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是著名艺术家邢少臣“正道沧桑系列写意花鸟画学术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之后的第三回展,呈现邢少臣近期精品力作120余件,传神灵动、逸趣横生、自然妙写、别有天然之趣。
邢少臣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导师高研班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领域一位重量级画家。
写常人常见而未见与心中之物
邢少臣曾先后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其写意花鸟画往往从传统入手,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几十年来恪守寂寞之道,用心揣摩前人的写意花鸟画精髓,对中国写意画笔墨的认识与研究独具慧心。
2015年6月起,邢少臣开始选择以学术性与艺术性结合为主线,探索大写意花鸟发展之路。“正道沧桑系列写意花鸟画学术展”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北京画院美术馆等美术研究的学术机构展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美术界同仁誉为当今最具学术性研究精神的大写意画展。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这样评价道:“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如果没有邢少臣的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和探索,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在当代缺少一份光彩”。
展厅现场
邢少臣大写意花鸟画远师青藤狂放、八大简约,近取吴昌硕朴茂、齐白石天然、潘天寿霸悍。舍巧媚,去甜俗,启雄浑大气,肇自然真率之风。著名画家石齐曾这样评价邢少臣的画风“他不取作品的表皮华艳,而是深层地探觅中国画写意真谛,难能可贵的是点自家灯火,使得满屋富丽堂皇。”
对此,邢少臣曾表示:“我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有两种。第一种,是写常人常见而未见之物,第二种,是以我笔画我心中之物。前者,是师法自然,在常人经常见到的事物面前,发现其不同与他物之美,后者,是由眼及心,由心而笔,以手中之笔绘就心中之花鸟,我笔写我心。这也是我探索当代大写意花鸟的重要心得。”
力现传统水墨花鸟画的“雕塑性”
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邢少臣使用的是独到的写意方式,以汉碑入画。其线条中充满了刀刻的力量,饱含金石的味道,有魏碑的坚实,有汉隶的浑厚。大笔如椽,力若千钧,摧枯拉朽,却又难见机锋。汉碑的线条和鲜活的色彩交织融合在一起,线条欲压住色彩的恣肆,而色彩要突破线条的束缚。线条与色彩的冲突、交织与融合构成了邢少臣独有的拙重、雄浑、博大的艺术气质。
近年来,邢少臣一直以自己几十年的笔墨实践为基础,探索大写意花鸟传统笔墨基础上的“雕塑性”。“所谓传统笔墨基础上的‘雕塑性’就是画面要整而不碎,聚而不散,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在展览空间和展览方式都发生变化的当下,大写意花鸟画必须要以笔墨来形成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笔墨的表现力推到极致,让传统笔墨具有雕塑感,这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方向。”
嘉宾在现场交流
对此,邢少臣表示:“大写意花鸟画要宁直勿曲、宁方勿圆、宁涩勿滑、宁粗勿细、宁黑勿淡、宁整勿碎、宁厚勿薄、宁长勿短、宁稚拙勿草率、宁单纯勿繁琐。”这也就是说,在大写意花鸟的绘制过程中,要以简驭繁,不拘小节,以寥寥数笔的大墨块完成从构思立意到造型的全过程。
他说:“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雕塑性就是用笔墨结构来完成对形象的雕塑,要求笔墨结构具有铿锵之声,线条有力度,形象有深度,有笔与笔之间的间架结构;有块面、有线条,把线条和块面结合到一起,笔触要宁方勿圆、宁直勿曲,形象上多少有些棱角,也是一种增加张力的表现手法。现而今大写意花鸟画之所以转入低谷,就是软弱无力的作品太多,轻描淡写的作品太多。雕塑写正好是治好这一顽症的良药。”
正因如此,在此展览中,邢少臣的大写意花鸟画往往布局纵横捭阖,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在其大写意花鸟画中,构图的描绘以及传统笔墨基础上的“雕塑性”,使得其可以用最简洁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画中形象,布局留白,计白当黑,以一当十,空灵中给观者无限的想象。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18日。
邢少臣先生简介:
1955年生,北京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导师高研班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专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焦荫金蟾 2005年 136×68cm 乙酉年春少臣 钤印:邢、少臣之玺、云籁堂、扫尘居士印信、放下便是
老梅寒鸦 2014年 136×68cm 老梅寒鸦图 甲午年于京少臣 钤印:邢少臣、寿石、云籁堂
墨荷 2012年 136×68cm 壬辰少臣 钤印:少臣之玺 少臣印信
秋水长天 2007年 200×100cm 秋水长天 丁亥长夏于北京中国国家画院云籁堂主人少臣
竹石八哥 2012年136×68cm 壬辰年长夏于北京中国国家画院云赖堂主人 少臣 钤印:少臣之玺、邢少臣印、云籁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