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首届亚洲双年展中的“亚洲时间”与“亚洲身份”

首届亚洲双年展中的“亚洲时间”与“亚洲身份”

时间: 2015-12-12 00:02:49 | 来源: 艺术中国

余旭鸿 《尘与路》 装置 2015年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一听到双年展,很容易能数上来一堆大大小小的双年展,那么这次亚洲双年展和其它的世界级双年展或者亚洲双年展来说有什么不同呢?这次亚洲双年展以亚洲作为探讨的主体和中心,邀请亚洲范围之内以及之外的艺术家,来表现他们所认为的“亚洲时间”,以“亚洲时间”来确立亚洲身份。这一“时间”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时刻概念,而是拓展到了整个时间维度中所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以游乐、城市、日常、工业、女性等关键词为线索,展开了他们在“亚洲时间”中对于亚洲身份问题的探讨。

原弓 《痕迹》 装置 2015年

游乐时间:塑料梯田与红色舞厅

展览生长到了场馆外的广场上,艺术家原弓规划了一个水稻种植园的概念化装置,装置呈梯田形式,错落分布。这件名为《痕迹》的装置作品衍生于艺术家的“周公土收藏计划”。在北大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负责的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的工作中,其实人们只看到了这座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葬出土了包含“周公”字样的甲骨,但却从来不曾注意过考古挖掘出来的土壤。而艺术家原弓则收藏了周公庙挖掘出来的一百立方土壤,与江西德梯田作为形式,结合土壤作为农耕文明的基础这一文化背景,创作出了这件作品。

艺术家在创作梯田的形式时用到了黑白色的塑料材质,像是游乐园中的充气游乐设施。塑料这种材质很日常化,比较廉价也有工业时代的印迹,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而水池中充满了黑色的液体,一方面这种墨色有一种太极图的阴阳和谐之感,另一方面黑色的水看起来像是工业化污染产生的废水,黑色的水是对当下文化与社会的反思和诘问。原弓在采访中提到“艺术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常常太严肃了,我想在现场呈现一种更游乐化的作品,让一些严肃紧张的问题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游乐性注重观众的参与与兴趣,吸引了很多孩童好奇的目光。原弓认为亚洲的身份问题,是不能脱离个自身的文化背景的,否则作品就可能出现枯竭。

 

骆佩珊 《金色》 装置 2006、2015年

展厅中展出的黑胶唱片歌词

伦敦的香港裔艺术家骆佩珊展出了一件装置作品《金色》。这件作品由一根根红色金属箔条组成,这一四面围起的幕布垂落在地,随着音乐摇曳摆动,在灯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构架出了一块可渗透的临时空间。有音乐声一直回荡在这一空间中,这永不间断、临时拼凑的乐曲选取自艺术家父母收藏的黑胶唱片,有一种怀旧之感。充满率动感的音乐与红色金色交织的空间像是一个旧时的歌舞厅,让人想要马上翩翩起舞。艺术家在她的游戏场中探讨了移民文化与文化的迁移。

裴咏梅 《双重时间》现场

《双重时间》No.2系列一 布面油画 2015年

城市时间:双城中的文化重叠

艺术家裴咏梅的参展作品名为《双重时间》,从2011年开始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作品由绘画、装置、录像、摄影、声音、灯光及综合艺术构成于一个通透的空间。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在北京城市一隅的一间俄罗斯酒馆,这件作品正是全景式的展示了当下俄罗斯文化注射在北京大众文化场所的缩影,作品将现成品的装置现场及其富有极强表现力的绘画形成交相辉映的陌生感,充分利用了展馆中的空间,以螺旋阶梯引领人们的视线进入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光韵与镜像世界。作品《双重时间》就是淋漓尽致的展示正在发生地当下的景观世界,重新启动——不可复制的和可复制的幻异未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随处可见唐人街,北京望京地区有很多韩国人聚集,广州的天河区则有很多黑人聚集,一个文化的生活迁移融入到了另一个文化之中,城市与城市、文化与文化、时间与时间在一个地点碰撞交叠。

乔布·科里唯京 《释放》 2006-2015年

日常时间:读书与拜土地公

从2006年2月1日开始乔布·科里唯京就发表声明,开始每天朗读书籍45分钟,录好磁带并记录下日期、页码、标题和作者。“读书”成为了他的日常和习惯,在九年之后成就了他的这件装置作品《释放》。在一开始朗读图书这一做法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但当他坚持这件事情日复一日进行了九年,时间将这件日常的阅读酿造成了艺术的美酒。波德莱尔曾经说过:“如果想要理解一个词,那么读上一千遍,那么这个词就会如花朵般盛开。”对于乔布科里唯京来说,那些包括《庄子》在内的东方经典著作就是他所理解的亚洲,亚洲时间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记录在了他的磁带中,他将时间概念视觉化,将“时间”释放出来成为了这件装置作品。

刘越 《土地公公》 影像片断 2015年

刘越 《土地公公》 影像片断 2015年

刘越的影像作品《土地公公》,记录了在建造时迁徙原住民后,这些失地农民在土地庙里的活动,这种场面与现代都市气息格格不入,荒诞不经,却又是这些村民生活中的日常。我们已经听不懂他们萨满巫师一样的吟唱祷告,也不明白那些充满了怪异感觉的肢体动作,但这是他们仅剩的故土和信仰。对于那些因为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而不得不搬离的村民来说,他们的日常是拜土地庙。在园区建设的时候保留下了这座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土地庙。据说在北宋末年时,有一批流民因为战乱从北方迁徙而来,为了怀念家乡而建造了这座土地庙,庙门朝北,代替他们遥望着再也回不去的北地故土。而如今,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熟悉的一草一木都不在,家园不再,只剩下土地庙,村民说看到土地庙就好像看到了以前的家,所以还是经常要来拜拜的。和他们的先祖一样,土地庙也成为了搬迁村民家园的象征。艺术家通过戏剧化的场景,揭示在文明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流失以及本土人们对于传统信仰的坚守。对于刘越来说,亚洲时间和亚洲身份存在于这座小小娥土地庙中,存在于村民日常拜土地公的信仰中。

北斗星小组 《世界工厂》局部 装置、影像 2015年

北斗星小组 《世界工厂》 装置、影像 2015年

工业时间:工业时代的衰退与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

北斗星小组成立于1987年,成员包括唐应山、刘越、日青、孙哲政、许旭兵、严逢林、吴黎中七人。他们研究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社会问题、社会现实、社会关系等,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反思。他们的装置影像作品《世界工厂》将一整个服装生产车间搬到了美术馆的一号展厅。服装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中的主要产业,其快速发展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短时间内经济的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渐衰退,大批工人下岗,工厂倒闭。其中包括很多服装产业,整个厂房的机器在企业倒闭后或是卖到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继续使用,或是直接拆散作为废品卖掉。

展厅中整齐的摆放着一大批服装制造业中的标志性工具——缝纫机,观众行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昏暗拥挤的厂房之中,破旧机器上残留的世界名牌标志,隐喻出曾经的辉煌,也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为欧美服装订单而夜以继日劳作的工人疲惫身影,杂乱的碎布剩线直射出对工人身心的摧残。这些机器如废墟般的放在这里,有一种与上一个时代告别的意味。北斗星小组想要引发观者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对未来社会的忧虑。配乐选取的是一部电影的配乐,在空旷的废墟般的机械之墓中,回响着机械的悲歌,有一种工业之觞的感觉。

胡项城 《又是森林遍大地》 装置 2015年

胡项城 《又是森林遍大地》 装置 2015年

胡项城的室外大型装置作品《又是森林遍大地》,以水泥和木料构建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里没有树叶的绿色,而是由一个巨大的水泥管道贯穿,水泥管道中塞满了旧木料,还有一台木料与水泥组成的压路机。这些旧木料上有雕花装饰,可见或许是旧家具、旧门窗的残余部分。水泥管道象征着全球一体化的工业影像,压路机代表着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艺术家想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反思要如何保持地域文化,希望人类文明与自然形成可以共生的和谐之林。对于工业的思考,水泥罐一样的装置,建造,侵占土地带来高楼大厦,亚洲面临的问题和反思。

傅文俊 《后工业时代》 摄影装置

傅文俊摄影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将抽象化的厂房摄影图片根据画面的平面布局形式贴以电路板实物,再将作品镶嵌于破旧的机车车轮中,将轮胎作为丈量工业文明的记录器,表现出从工业时代到数字信息时代的转化。

 

山城知佳子 《我为你发声》片断 影像 2009年

山城知佳子 《我为你发声》片断 影像 2009年

女性时间:战争的痛感与血液的传承

一片白色的背景中,一个女人一边无声的落泪一边叙述着一个冲绳之战亲历者的故事,而奇怪的是声音是一位男性老者的。这是日本女艺术家山城知佳子的影像作品《我为你发声》,她在影像作品中以战争的记忆补充了“亚洲时间”。她采访了一些老人关于冲绳战役的经历,那些老人至今无法忘记亲人、朋友死在自己面前的场面,他们在描述的时候全身发抖哽咽,有时甚至说不出话来。“我见过太多的人死去,一切都被烧毁了,我们分不清那些尸骨属于谁,我们绝对不能再让战争发生了,无论如何都要反对战争,那只会让民众牺牲。”这些亲历者的话语一句句发人深省,艺术家将他们的采访录音放在视频中,自己作为描述者在大屏幕中叙述,有时这些老人的影像在艺术家的形象之下重叠起来。受访者的语言变成了艺术家脑海中的画面,艺术家成为了一台播放器,将他们经历过的痛当作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受访者的感情转译了出来。于是那些战争的场景也变成了艺术家记忆之中的一部分,表达了艺术家对于战争的反思,警醒人们战争的可怕,呼吁人们反对战争。

 

姜爱兰《请回答》片断 影像装置 2015年

姜爱兰《请回答》片断 影像装置 2015年

韩国女艺术家姜爱兰影像装置作品《请回答》,同样也是一件反战的作品,由多个屏幕的影像、照片、灯光投影等构筑了一个反思战争的冥想室。在一片黑暗中,那些投射在屏幕和地面上的词语刺激着观者的神经,“军国主义”、“战争犯罪”、“殖民地”、“集团虐杀”、“强制性”等字眼如一道道狠戾的鞭子抽在了那些麻木与虚伪之上。两块并置的LED小屏幕上播放着一个个韩国老人叙述着做日本慰安妇时的经历,“如果我不作证,那些事情永远不可能被人们知道”,“在那里我就一直疼”,“非常害怕,每天只是哭”,“你原来疼啊,我们现在已经不疼了”,“姐姐们一直在流血”,“就那么一直发抖,魂都丢了”。一句句支离破碎的哽咽话语让观众无不动容。她的亚洲身份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还原,还原一段真实的“亚洲时间”。

盐田千春 《壁》片断 影像 2010年

盐田千春 《壁》片断 影像 2010年

一个女人裸体躺在一片白色的空间之中,身上缠满了输液用的管子,显得有些脆弱和不安,也有些无助和无措,从影片的一开始到结束管子里的血液越来越多,红色与白色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是日本女艺术家盐田千春的影像作品《壁》,塑料管中的红色液体代表着经过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在人体中循环的血液,为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器官带来生命力。自古以来,人们的归属感往往浓缩于血液之中,无论是对国家、民族、宗教和家庭,我们的一切都流淌在血液之中并且代代传承下来。而这些血管一样的塑料管缠绕在身体的周围,体现出了她眼中的亚洲身份,与女人的身份一样有脆弱的一面,也与女性身份一样有着自身的束缚与枷锁。

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已于2015年12月11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将持续到2016年4月10日。

张小涛 《三千世界》 影像、装置 2014年

岳敏君 《墨衣》 装置 2015年

卜冰 《走廊方案》 装置 2015年

唐·安吉 《共性(思想的礼仪和欲望)》行为表演

萨拉·施 《日历系列》 综合媒体装置 2013-2015年

萨拉·施 《日历系列》 综合媒体装置 2013-2015年

艾兰·日得 《双喜》 影像装置 2014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