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个展首次亮相大陆 60幅力作呈现“画家刘墉”

时间:2015-05-14 19:46:2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刘墉在个展开幕式上感谢众嘉宾

2015年5月14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北京画院美术馆主办,北京御宝盛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雅昌艺术网、Wendy’s Chinese Art Inc.和羲之堂协办的“水云氤梦•刘墉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提及艺术家刘墉,人们最为熟悉的是他风靡一时的各类文学著作。如今,刘墉首次集中向大陆朋友呈现他的绘画作品,画家刘墉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刘墉用展出的近60件(幅)绘画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

开幕式就坐的嘉宾

尽管此次展览是刘墉第一次在大陆办展,但刘墉的大名早就飞进大陆的千家万户。他已无数次到大陆各地讲学、写生、签售他出版的多种著作,用他所得的稿费先后援建了40座希望小学。他集画家、作家、电视主播、新闻记者、演说家、教育家、慈善家于一身,以致多种身份遮蔽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才华。而在绘画领域中,刘墉也体现出一种“多重身份”,他不仅画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风情,还画花鸟,此次展览让大陆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刘墉作为一位专业画家的主体身份和艺术造诣。

观众观看刘墉画作

刘墉,号梦然,美籍华人画家、作家。1949年生于台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70余种。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评价说:“对我来说,要谈论兼画家、作家、诗人、话剧演员、新闻记者,演说家、慈善家头衔于一身的刘墉先生的画,困难不小。评论其人之画,必须首先要十分熟悉其人。我虽早就知道刘墉的大名以及和他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称谓:‘全才’‘奇人’等等,但从未与刘先生谋过面。当我认真读了他的简历,看了他的画作照片之后,头脑里很快蹦出来的两个词汇‘鬼才’‘怪杰’。世界上很难想象有如此充沛精力,又如此多才多艺的人,尤其在当今这样浮躁和讲究功利的社会。刘墉在其他领域的作为,不敢妄加评议,就我熟悉的绘画行当,在他的作品面前我是要同时树起两个大拇指的。他能创作出众多不同题材、不同样式且有很高艺术质量的作品,实属难得。”

策展人贾方舟认为,纵观刘墉的艺术,可以见出其艺术发生发展的三个源头:一是情感之源,二是文化之源,三是自然之源。由这三股源头活水,形成三江汇流之势,促成他今天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所谓“情感之源”即指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是由情感汇成的生命记忆。当我们顺着这条情感的脉络看刘墉的画时,你会发现,情感的蛛丝马迹随处可见。他不同时段的作品仿佛是他的绘画日记,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这些来自记忆的细节描绘,深深牵动着画家那颗多情柔软的心。在这个意义上,他画画和写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只是把绘画当做一种付诸于视觉的人生叙事的方式而已。

所谓“文化之源”即是经由传统文化的积淀所汇成的诗意境界。刘墉1949年生于台湾,在大陆,属于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但接受台湾教育长大的刘墉,其学养和文化素质与大陆的同龄人完全不同。还是在上学期间,刘墉就已经在着手做《论语》的整理工作,后来,他又试着编纂一本便于画家使用的《唐诗句典》。这一编纂过程让刘墉受益匪浅。对唐诗的熟读,使他面对一首诗可能顿然生发出一个画面,抑或面对一个景色,会身不由己地就转换到某一首诗的意境之中。这些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积淀构成了刘墉艺术的一大特色,也使他画中的诗意境界无处不在。

所谓“自然之源”即指通过长期写生的积累所汇成的视觉图像。刘墉的绘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都是经由写生而来。他非常注重面对自然的实地写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做写生,由此构成他的图像源泉,构成他丰富多彩、很少重复的图式结构。本次展览特别劈出一个“写生”单元,以便让观众了解他的作品的另一个创作源头。刘墉虽然也接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对章法、笔墨、皴擦点染等多种技法训练有素,但他并没有停留在因袭传统技艺的层面,而是不断在实地写生和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他在技法层面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如他的喷染、折皱法、磨蚀法等等均与他不断面对自然、不断在表现对象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有关。刘墉在艺术上的不断精进,正与他不断外师造化、面对自然、研究自然,不断倾听自然的音韵,然后通过心灵的体悟转化为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图像。


刘墉还有一类大场面作品,不再是描绘世俗的社会生活,而是凭吊历史,惊异于宇宙时空的转换,表现人在历史时空的交错中的孤寂与悲怆之情。面对苍凉戈壁、古城废墟,不能不感叹历史的兴衰,时代的变迁。这种概叹时空、凭吊历史的人文情怀是构成刘墉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美术理论家郎少君认为,精神上的怀旧和好奇,是刘墉作品的另一显著特色。刘墉祖籍北京,生于台湾。及长移美。久居海外,自然产生怀乡情怀。而从刘墉的作品,让人想到两岸文化交流既相通又相隔的现象。一方面,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另一方面,是百年分裂造成的历史、文化断裂和认同困境。刘墉这一代,接受两蒋时期大中华民族主义教育,认同以上层精英文化为中心的汉文化传统。从整体看,这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中华文明、东西洋现代文明共同铸造的。郎少君评价称,纵观刘墉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影响,主要是在台湾,继而又扩展到改革开放的大陆——多次到大陆探访古迹名胜,著作在大陆广泛印制,捐助大陆贫困学生,捐建希望小学,在刊物上开设专栏,在诸多城市发表演讲……所有这些,是文化的交流,也是心灵的漫游与寻根。他的绘画能使我们会心会意,也正因为它们是两岸历史文化链条上的一环。

画家刘墉接收艺术中国采访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艺术家、本次展览策展助理李向明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艺术家杨明义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策展人贾方舟主持学术研讨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